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最新播报
 
 
周恩来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竣工 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开馆
2008-07-01 10:32:06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宣布周恩来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开馆
市委书记刘永忠致辞



摄影:陈国民





  6月30日上午,在周恩来纪念馆景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宣布周恩来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开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解民,省政协副主席包国新以及周恩来亲属和周恩来原身边工作人员一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市委书记刘永忠致辞。市领导王维凯、俞军、陈洪玉、刘希平、范学恕、陆长苏出席仪式。
  刘永忠说,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童年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也是他胸怀大志走向社会的起点。周恩来在淮安诞生,并在此度过难忘的12个春秋。1910年,这位杰出的江淮之子离家求学,开始了为中华崛起上下求索、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壮丽人生和革命征程。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和光辉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是家乡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宝藏。他让中国感到骄傲,淮安人民也一直以拥有这位举世公认和景仰的伟人而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为了更好地缅怀周总理,寄托530万淮安人民的无限思念和爱戴之情,我市于2006年开始改扩建周恩来纪念馆,兴建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在此,我代表淮安市委、市政府,对关心和支持工程建设的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周总理亲属和原身边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摄影:陈国民





  刘永忠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要进一步学习和弘扬周恩来的崇高精神,用周恩来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市人民,使之成为推动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创造性地将周总理故乡这一政治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淮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优势,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对周总理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周恩来精神最好的实践。同时,也希望周恩来纪念馆和生平业绩陈列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办出特色,使之成为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对周恩来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地。
  仪式上,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廖心文宣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贺信。贺信说:周恩来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开馆会更加有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宣传周恩来生平思想和精神风范,更加有利于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更加有利于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共建和谐社会。
  周恩来原秘书纪东和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先后发言。仪式结束后,嘉宾们一起参观了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和西花苑碑苑。
  据介绍,周恩来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8500万元,主要包括周恩来纪念馆东南门主入口建设、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建设、西花苑碑园建设三个部分。现周恩来纪念馆主入口为纪念馆东南门,景区旅游线路更加合理;新建的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拥有更加丰富的布展内容和全国领先的布展水平,陈列面积也从原先的350平方增加到2515平方;在西花厅西侧新建的西花苑碑苑,既完整展现了北京西花厅的原貌,又有效保护了周边环境。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为了丰碑的辉煌——周恩来纪念馆改扩建及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工程竣工
·下一篇:《风采永存——杜修贤摄影作品展》在铁岭开展(图)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