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学历之考辨 |
2008-03-18 18:04:13 |
|
作者:陈翠荣(作者为周恩来档案网站站长) |
浏览次数: |
|
|
|
|
他在法国巴黎郊区的阿利昂法语学校补习法文,后又转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镇继续学习法文,在巴黎期间曾在雷诺汽车厂做工。但是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迫使他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特别是一九二一年春,周恩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从这时起,他开始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也就是说,他自己主观上已经不准备像普通的学生那样:考个大学,安安稳稳地读三、四年,然后找个谋生的工作。像张若名,后来不问政治,一门心思在象牙塔里苦读,获得博士学位,但周恩来没有走这条路。他没有参加爱丁堡大学的入学考试,此后也没有再报考过其他高等院校,他的学生时代无形中画上了句号。他这样做,决不是逃避窘迫,也决不是畏惧挫折,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果断放弃。他已经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参加领导了争取勤工俭学学生到里昂中法大学入学的运动,参加了筹建、领导青年团旅欧支部。他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考察,密切注视国际国内局势的动向,经常通宵达旦撰写通讯,向国内介绍国际大事。他把“研究主义”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周恩来的学历只能算大学肄业。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学历和能力之间往往并不能画上等号。周恩来在实践中学习,在革命工作中学习,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而独特的贡献,这些都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他绝不是一个自谦的什么“中等知识分子”,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问家。建国以后,党内高层确实在知识分子政策上意见不尽一致,有过多次反复,但周恩来是始终如一地尊重和信任知识分子的,钱学森、李四光等一大批人士都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回国的。
(作者为周恩来档案网站站长)
|
|
|
|
|
|
|
|
|
|
|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