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没有授勋的元帅
2008-03-18 17:31:33
作者:包汉中(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天地,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十分光辉的亮点。在南昌起义中,年仅30的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与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成功策划、领导了南昌起义,并取得了起义的胜利。笔者认为,周恩来是当时党内从事军事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之所以能担当领导南昌起义的重任,是由他杰出的才能、品格和魅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最早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为南昌起义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经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北伐时期,党内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开始领导军事运动。周恩来是党内军事工作的开拓者,为党培养了第一批军事人才。
  旅欧期间,周恩来在深入考察法国工人运动现状,研究了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对革命军队的重要性有了最初的认识。1921年,他介绍朱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2月,在《少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
  1924年9月,周恩来回国后,受党的委托和孙中山的任命,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年仅26岁的周恩来由于出众的爱国精神、忘我的工作作风和杰出的政治才能,很快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与恽代英、聂荣臻、熊雄、包惠僧、肖楚女等同志一起,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军校建立和领导了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在特别支部领导下,军校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师生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织了革命青年的先进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当时教员中的金佛庄、郭俊、唐同德,第一期学生中的李之龙、蒋先云、周逸群、徐向前、陈赓、左权、许继慎、王尔琢、周士北、蔡升熙、宣侠父等,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成员。截至1925年8月止,青年军人联合会发展到2000余人。按照苏联红军的经验,周恩来在军校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开设了《帝国主义之解剖》、《社会发展史》等8门政治课。周恩来亲自给学生讲课,进行反帝反封建以及关于革命军队性质和任务的教育,引导学生支持工农运动,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当时,党从各地选派了许多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后来大多成为军校学生骨干。毕业后,大部分直接分配到军队,有的分配到各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建立工农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多高级将领都曾在黄埔军校工作或学习过。这些军事人才,为南昌起义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二、最早创建了党的武装力量,为南昌起义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周恩来在主持黄埔军校政治部领导工作的同时,还创建了铁甲军队。1924年11月,经孙中山先生同意,成立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支100多人的队伍是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我党直接控制下的第一支部队。共产党员徐成章任队长,副队长是共产党员周士北,共产党员廖乾吾担任党代表。铁甲车队除了正常的警卫外,还多次参加革命的军事斗争,并做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10月,铁甲车队奉命解散,全体人员编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并成为叶挺独立团的基层骨干。
  1925年11月,周恩来根据中共两广区委决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在广东肇庆创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独立团虽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全团从上到下都建立了党组织,团长、营长都是共产党员,连一级干部大部分都为共产党员或青年团员。
  叶挺独立团建立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初步确立了政治工作制度,部队呈现出了截然不同于旧军队的新面貌。
  1926年夏北伐前,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周恩来在云岭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