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研究所的副所长兼研究室的主任,孙湘不仅在工作上悉心指导,慧眼识才,对同事们在生活上也格外关心,尤其爱惜人才。李正武的学生、国际首创聚变堆超声分子束注入加料技术的发明人姚良骅研究员回忆道,当时年轻人的工资不高,只要和老太太一起出差,不管吃饭干啥的,都是她掏钱。年轻同志提交上来的报告,她都亲自一一修改。1988年,姚良骅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核聚变顶尖学术期刊《Nuclear Fusion》接收并邀请修改时,他特意将文稿送交李正武先生审阅。此时,因发烧病休在家的孙湘,看到这篇由中国人首次在《Nuclear Fusion》上介绍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结果的文章,内心激动不已,她不顾身体虚弱,从病床上坐起,与姚良骅一起仔细斟酌文稿中的每一个用词,并与李正武共同对文章进行了精心加工和修改。80多岁高龄的严东海研究员在深情回忆老领导孙湘时说:“我这一生要感谢两个人:第一个是我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第二个是孙先生,我写了12篇论文,每篇论文都得到了孙先生的指导。”孙湘的原同事史东涤高级工程师也回忆说,“孙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却淡泊名利。她对发表论文参与工作的每一个同志,包括对论文进行过修改或指导的同志都非常关心和在意。唯独她自己,指导和修改了无数同事或研究生的论文,但从不在他们的论文或者报告上署名”,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敬佩。
1999年1月,孙湘逝世。她在中国人矢志不渝地追寻“人造太阳”这一宏伟目标的征途中,如同发光发热的太阳一样,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与智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她的精神将激励后来者继续推进可控核聚变能源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