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敌人拼刺刀
1944年,不到20岁的宋岭春迎来了一次生死考验,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敌人冲上了八路军的阵地,准备与八路军拼刺刀。这一次,宋岭春遇到的是一个大块头的鬼子,留着一撇小胡子,十分凶悍。鬼子一刀捅过来,宋岭春赶忙拨开,几个回合下来,他就已经招架不住,一下子被鬼子的刺刀划破了嘴唇,鲜血直流。关键时刻,宋岭春迅速开枪,打死了鬼子。回到战地医院,由于当时的治疗条件较差,宋岭春的伤口缝合处长出了一个肉瘤,影响了容貌。团长看到后,立刻找来医生质问,小宋年纪还这么小,怎么能搞得这么难看?就这样,宋岭春又被送回了医院,切除肉瘤,重新缝合。
抗战结束后,宋岭春离开山东,赴东北成为了一名骑兵。1947年,宋岭春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导致脑震荡及右耳全聋。全国解放后,宋岭春于1954年转业,将心血贡献给了广西公路运输事业,直至1984年离休。
步枪击落飞机
1943年的一天,山东省栖霞县的一个小山村异常宁静,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战士正准备吃午饭。就在这时,天空中飞来了4架日本飞机,它们一接近村庄就开始向下俯冲,并进行轰炸和扫射。18岁的宋岭春在山坡上找到了一块茂密的草地,他并没有趴在草丛中进行隐蔽,而是仰面朝天躺进了草丛。这样,可以观察敌机的飞行。
很快,躺在草丛里的宋岭春就发现4架黑不溜秋的日本飞机飞得很低,速度也很慢,仿佛是在进行挑衅。一股怒火从宋岭春的心头升起,他看了看手里的“三八大盖”,一个念头不禁冒了出来,飞机距离地面只有一两百米的高度,能不能用步枪把飞机打下来呢?宋岭春的脑子迅速旋转着,他想到,一颗子弹肯定无法击毁飞机,如果知道飞机的油箱在什么位置,或许胜算会更大些,但他从来没有接触过飞机,又如何知道油箱的位置呢?更让他矛盾的是,区队长“千万不能暴露目标”的要求也不断地回响在他的耳畔。
打还是不打?正在宋岭春百般矛盾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架飞机上的鬼子探出头来寻找目标,如果打中鬼子的头,不就能够击落飞机吗?
想到这里,宋岭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如果鬼子再探出头来,他就开枪打死鬼子。就这样,宋岭春调整好手中的枪,双眼紧盯天上的飞机,果然,那架日本飞机盘旋了几周后,竟然径直向宋岭春的位置飞来。宋岭春默默地等待着,他很清楚,如果操之过急,自己很有可能失去一次绝佳的毙敌机会。终于,鬼子再次探出头来,向下寻找射击目标,说时迟那时快,宋岭春瞄准鬼子的头部,扣动扳机,“啪”的一声,一枪命中。这架日本飞机失去控制,一头扎到了小山坡上,爆炸燃烧起来……
事后,宋岭春主动找到区队长承认错误,区队长笑着说:“飞机都打下来了,还犯什么错?”宋岭春用步枪打下日本飞机的事迹很快传开,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接见了宋岭春,许司令不仅当面称赞宋岭春打得好,还称呼他为“小英雄”。 (摘自:《中国电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