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生活上很节俭,常常自己动手缝缝补补
雷锋同志离开我们47年了,雷锋精神整整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他身上闪烁的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光芒强烈地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提及雷锋,他当年的战友,70岁的刘景岚老人心情激动,饱含深情。
刘景岚,本溪人,1958年参军,1米85的个子,身材魁伟,早在入伍前就是学校的军体委员,体育方面具有专长。1960年,沈阳军区组织召开运动会,把各部队的体育尖子抽出来进行集训,正是这个机缘,使他认识了一生中的良师益友雷锋。
此时雷锋刚入伍半年,也被抽调出参加运动会,他的项目是单双杠器械。别看雷锋个子小,只有1米54,但手特别有劲,一和他握手,就感觉到有力量。刘景岚和雷锋不是一个部队的,之前并不认识,但一打照面,看见对方军装领章上的汽车符号,就知道两个人是同一个汽车驾驶兵种,自然拉近了距离。雷锋开口问:“你是哪个部队的?”刘景岚答:“我就是这里丹东舟桥部队的,这就是我们的营房。”雷锋当时刚学驾驶不久,十分好奇:“那你开什么车?”刘景岚热情地回答:“我开国产的第一批解放装备的舟桥车”,“那有时间你领我上车看看。”两人一问一答,就这样认识了,并成为好朋友。
集训正值烈日炎炎的7月,不用说穿长衣长裤,就是着半袖衬衫,也要热得汗流浃背。酷暑难耐,又是在集训期间,所以运动员们多数穿便装,上身衬衫,下面运动裤,有时帽子也不戴。可是大家看到,只有雷锋与众不同,不管再热的天,他只要出营房,一律着正装,里面衬衣,外面军衣,扣子扣得严严实实,武装带也扎得紧紧贴贴,帽子端端正正,军容风纪特别严格。而且他每天都是如此,不穿戴整齐,不走出营房,给大家印象特别深刻。一天,出早操前,教导队队长王树林把雷锋叫到队列前,叫大家先看看雷锋的着装,然后看看自己,最后告诫战士们要向雷锋学习,即使是集训期间也不能放松要求,必须整整齐齐,把军风纪搞好。
除了着装,大家发现雷锋练习时也特别认真。别人一般是累了就休息,但雷锋特别卖力气,直到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为止。当时集训队有近100人,包括田径器械球类各种项目的运动员,刘景岚发现早上洗漱完毕,雷锋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洗漱间。为什么每次他都是落在最后?后来,发现雷锋留在最后是为了捡牙膏皮。牙膏皮能卖钱。他把牙膏皮积攒到一定数量,去卖钱,然后买来4个羽毛球,给大家一起玩。当时,虽然雷锋还未出名,但大家已经感觉到这个小战士很有特点。
在集训队时,部队给每人发袜子,其他人旧袜子穿破了,就不要了,换新袜子。可雷锋却不是,人们经常看见他休息时,自己拿根针缝袜子,上一层鞋垫作底,翻过来作袜帮。原来他是舍不得丢弃旧袜子,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最后袜子已经变形了。年轻小伙子身边有针线包会作针线活的的确不多见,所以雷锋自己缝袜子的事情很快传开了。背地里有人说他小气,有人说他傻,但他全然不在乎。
体育训练之余,大家也凑在一起看看书,交流交流思想,那时战士们休息时间最喜欢看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这类比较受青年人喜欢的书目,但刘景岚却发现雷锋每天手里捧的是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为人民服务》,白皮的,册子很薄。开始,他觉得很奇怪,后来看见雷锋每天都看这个小册子,而且还在册子上画符号,写眉批,就更奇怪了,于是就问雷锋,“为什么这么薄的小册子这么长时间还读不完?”雷锋郑重地回答“这么薄一点够我学十年”,“我十年能学明白就行。”当时,刘景岚还觉得纳闷:这么几页纸,我一会儿就看完了,怎么他需要研究十年?雷锋说,“不能光看,需要按照书上写的去做。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听了这话,刘景岚不由得在心里竖起了大拇指,雷锋真是人小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