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上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安徽因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一时间成为各派势力明争暗斗的焦点,其中,尤以安庆、芜湖两地的争斗最为激烈。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龙潭三杰”之一的李克农,正是在芜湖革命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逐渐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中共“特务王”,位列共和国开国上将之首。
一
李克农,又名泽田、峡公、种禾、曼梓、稼轩、天痴、震中,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一个职员家庭。其父李道铭,字哲卿,巢县烔炀镇人,幼时过继给芜湖挑箩担的本家李某,由巢县来芜湖就读,后进入芜湖海关设在雍家镇的一个关卡工作。李道铭有三子,李克农居长,按宗谱应排为“泽”字辈,但李道铭的养父为了表示和原李家的区别,将其改成了“克”字。
1910年,李克农进入芜湖安徽公学(后改称安徽省立第二农业学校)读书。虽然家境小康,但李克农自幼便积极接触民主革命思想,倾向革命。
1911年,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成果不久即先后被以袁世凯、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社会状况依旧没有好转,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更为残酷,广大人民苦不堪言。
李克农此时正在安徽公学读书。看到自己曾经寄予很大期望的辛亥革命竟然是这种结果,他被深深震动了。面对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祖国,他开始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革命斗争中。
1917年9月,李克农和赵彩英(后改名赵瑛)结婚,二人感情甚好。婚后,李克农前往北京,在《通俗周报》做发行工作。不久,由于张勋复辟,又被迫返回芜湖。
1919年,李克农离开芜湖,奔向当时安徽革命运动的中心安庆,担任《国民日报》副刊编辑。由于他大胆地在报刊上揭露安徽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遭到反动当局的逮捕,被关进监狱,后在当地群众组织和学生会的营救下才得以出狱。安庆的这次牢狱之灾,使李克农更加坚定了推翻旧制度的决心。
出狱后,李克农再次返回芜湖。恰在此时,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学生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运动中表现出的强大力量,使李克农感到十分振奋。五四运动期间,他先后阅读了《新青年》、《新潮》、《湘江评论》等新刊物,认识有了很大变化;五四运动后,他又积极参加芜湖学生运动,与高语罕、朱蕴山、钱杏邨、宫乔岩等常在科学图书社相聚,并给《皖江日报》撰稿,成为著名的学生领袖。
此后的几年,李克农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在芜湖同大批倾向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广泛接触,传播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团体,为即将到来的芜湖革命高潮做了准备。
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芜湖各界人士纷纷举行追悼大会,尤以学生组织的追悼活动最为活跃。但是,当时在芜湖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教会学校,却极力阻挠学生组织和参加追悼大会,这极大地激怒了教会学校的在校学生。这年5月,他们纷纷自发地召集全校规模的追悼大会,并在各校间形成联合,共同反对教会学校的反动措施。
恰在此时,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消息传到芜湖后,各界人士异常愤怒。反教会反帝斗争进一步深化,李克农利用社会上的这种有利氛围,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他阅读了《向导》等进步刊物,思想上开始倾向社会主义。同时,在领导芜湖的革命斗争中,李克农还接触到了许多共产党员,真切地感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在行动上开始逐步向共产党靠近。
教会当局对学生运动采取了威逼利诱等种种手段,并乞援于当地反动军阀和军警,迫令学生离开学校。由于芜湖的公立学校有限,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接纳数量巨大的教会学生,大批知识青年因此无学可上,这成了当时芜湖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种状况,芜湖党组织指示当时在芜湖具有较高威望的李克农,在当地创建一所中学,以吸纳安置这批进步学生,促进芜湖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为革命培养后备力量。
李克农于是组织了由宫乔岩等人参加的“芜湖救济教会学生组织新校筹委会”,研究创建新学校的问题。他选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吸收共产主义思想,把学校定名为“民生中学”,并在赭山之麓、大观山之顶,建起了一所校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芜湖第一所新式的进步学校——民生中学在短时间内就建成了。
在担任民生中学事务主任和校长期间,李克农经常亲自抓学校的各项实际工作。他重视学生的政治教育,亲自向他们宣传进步思想,如强调要反对基督教会的奴化教育,这实质上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他还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开设体育课,实行军事训练,由军人出身的王振武担任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训,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李克农还在校内创办了《苍茫》刊物,由进步教师担任编辑,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在李克农的不懈努力下,短时间内,民生中学的校风便焕然一新,学生呈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当地人都称赞民生中学为军事训练院校,“培养着一支生龙活虎的学生军”。1926年,李克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27岁。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后,李克农又组织学生,深入群众,面向工农进行各式各样的反帝反封建文艺演出,并亲自导演了一系列剧目,在芜湖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注重统战工作,同芜湖当地知名人士和民生中学校内教职工进行广泛接触,这就使得后来学校经费紧张时,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维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稍后,李克农还组织了一次意义重大的粉碎芜湖军阀陈调元无理勒索商会的学生运动。陈调元借进军北伐之名,以借款的名义,向芜湖商会勒索10万元。李克农知道后,迅速组织学生,联合芜湖社会各界向广州国民政府发出请愿,要求取消陈调元的三十七军。在芜湖社会各界的一致抗议下,陈调元被调离芜湖,借款之事以民众的胜利而告终。这次学生运动赢得了芜湖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显示了李克农非凡的组织才能,民生中学也因此在芜湖名声大振。
三
李克农在芜湖领导革命斗争期间,不仅创办了民生中学,积极支持北伐运动,还在党组织的指示下,打入青帮内部,刺探情报,为后来成为我党赫赫有名的“特务王”打下了基础。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誓师北伐,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地在华南迅速展开。1927年3月,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国民党芜湖县党部宣传部部长的李克农,在芜湖召开全市群众大会,欢迎国民革命军的到来。他通过芜湖的国民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国民革命军提供了大量物资和情报,有力地推动了北伐战争在安徽地区的胜利进军。
不久,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意图日益明显,他联络芜湖地区的青帮组织,把其帮众安排在芜湖的各个关键部门,并予以枪支、弹药的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反共活动。一时间,芜湖地区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政治气氛变得相当紧张。为反击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党组织又赋予了李克农新的任务:打入青帮,刺探情报。
于是,李克农投入到了另一种形式的斗争中。他以国民党左派人士的身份,向芜湖的青帮头子投递了入会门帖,表示希望加入青帮。青帮“老爷子”马遇伯接到李克农的门帖后,甚觉荣幸,感觉在芜湖地区具有极高威望的李克农参加青帮,会大大提升青帮的知名度,也给足了自己面子,便很快批准了李克农的入会请求。
顺利打入青帮后,李克农便迅速在其内部广泛结交帮众,收集情报。1927年4月14日,当李克农打听到蒋介石即将于4月18日在芜湖镇压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共产党员的消息后,立即冒险通知了芜湖共产党组织。芜湖共产党组织接到情报后,迅速部署了撤离计划,安然转入地下。
国民党右派的阴谋落空后,便把黑手伸向了李克农及民生中学。但李克农已得到消息,先一步离开了民生中学。在离开学校之前,他还对校内各项事务做了周密安排,使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阴谋又一次落空。反动当局对李克农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抓走了民生中学校长宫乔岩。后来,由于“证据”不足,加之受到来自民生中学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压力,又被迫将宫乔岩无罪释放。
1927年8月中旬,蒋介石曾一度下野,社会政治形势有所缓和。李克农遂于11月27日从巢县返回芜湖,以校董事会主席的身份主持校务,该校也成为中共安徽临时省委的秘密活动据点。遵照临委指示,他在校内成立了“济难会”,用以救济难友和遇难同志家属。他还按省临委指示,在芜湖举办了武装暴动干部训练班。但由于保密措施不严密,在国民党右派的搜捕下,“济难会”被毁,芜湖县委交通机关遭到破坏,“济难会”负责人王绍虞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0多人被反动当局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