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组图:《风声》原型尘封秘事 她们美丽机智、勇敢无畏
2009-11-13 09:40:07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作者:《环球人物》杂志特约撰稿 史全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她们都和顾晓梦一样,美丽机智、勇敢无畏

  


  近日,影片《风声》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谍战女英雄的怀念——这些传奇女英雄大多容貌美丽、出身名门,而又胆略过人、对革命满腔热忱。10月16日,《风声》主角之一、著名影星英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风声》算是我向我的姑奶奶致敬的片子吧。”英达坦言,在片场,看着周迅演的顾晓梦,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姑奶奶英茵,心情很复杂。

  其实,在顾晓梦的身上,重叠了多位谍战女英雄的影子。

  特工、演员,双面人生——英茵

  在抗日谍战前线出生入死;平时活泼任性,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所;但在关键时刻,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生命……英茵的经历,确实与顾晓梦极为神似。

  英茵原名英洁卿,1916年生于北平。她身世显赫,父亲英敛之是满洲正红旗人,曾创办《大公报》及辅仁大学,母亲爱新觉罗·淑仲也是皇族,哥哥英骥良12岁便到剑桥留学,回国后任辅仁大学教授,是与钱钟书比肩的语言天才。前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是她的侄子,英达则称她姑奶奶。

  俊美、活泼的英茵自幼喜欢歌舞、演戏,从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就孤身奔赴上海,1936年加入明星影片公司,相继在《生死同心》、《十字街头》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七七”事变后,英茵随一支抗日演剧宣传队自上海出发,沿途宣传,几个月后到达重庆。不久,她受导演费穆邀请,回到抗战最前线——孤岛上海,在那里结识了国民党驻沪专员、军统的抗日秘密工作者平祖仁,与之相交甚密。

  1937年底,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英茵也随平祖仁赶回重庆,继续活跃在银幕、舞台之上。此时,英茵与平祖仁的关系更为亲密,频频携手出游,有时竟会连续数月闭门谢客,在外人眼中,完全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1939年冬,英茵从重庆突然消失,不久后,她在上海重新露面,平祖仁随后也出现在上海。一时间,关于英茵“为情私奔”的各种流言充斥重庆的大刊小报,就连香港媒体也对此大肆渲染。但英茵却仿佛局外人一般,对一切说法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每天还是照常演出、排练,只是每一次都来去匆匆。神秘的行踪,让同事们琢磨不透。

  1941年4月,平祖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英茵虽然还继续演戏、拍电影,但不断被日本人带走审问。次年1月8日,平祖仁被枪杀。英茵强忍悲痛,领回平祖仁的尸体,将他安葬在万国公墓,并在他的墓地旁为自己预留了个“位置”。也许那时,她就已预感到了死亡即将到来——和电影《风声》中踏进裘庄的顾晓梦一样。

  1月19日,平祖仁去世后仅仅10余天,年仅25岁的英茵将自己反锁在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内,用半碗生鸦片加上烈酒,掺和了大量安眠药,全部喝光自杀身亡。自杀前,她给合众电影公司的陆洁留下一封隐晦的遗书:“陆先生:我因为……不能不来个总休息。我存在您处的两万元,作为我的丧葬费,我想可能够了。”

  英茵死后,人们按照她的遗愿,将她埋葬在平祖仁墓旁。

  英茵自杀所引发的轰动,不亚于阮玲玉之死。而她遗书中那个省略号,也成了不解之谜。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第二年,答案才慢慢揭晓——

  1939年,平祖仁由于工作出色,被提升为负责上海对日情报战的站长,英茵也成了他手下得力的情报工作人员,她离开重庆奔赴上海,就是为配合他搜集日军情报。表面上的演艺工作,以及故意做出的“私奔”假象,都是为掩护身份所放的“烟雾弹”。有资料表明,至少有7件重大谍报案和英茵有关,她乔装舞女,先后诱骗了9名日寇及汉奸到预定秘密地点,再交由谍报人员予以处决。因为其谍报人员的身份已被日伪怀疑,再加上不断受到盘查传讯,英茵选择了以死来保守秘密。那个省略号,就是怕日本人找麻烦才隐约其辞。

  英茵去世时,著名作家郑振铎就在上海,抗战胜利后,他在《蛰居日记》一书中专门为她与平祖仁写了篇文章,并感叹:“这是一出真实的悲剧,可以写成伟大的戏曲或叙事诗的,我却只是潦草地画出一个糊涂的轮廓。”

  巧传情报,英勇就义——张露萍

    纤弱身躯,却受尽酷刑;奋不顾身,只为挽救危局于万一……《风声》中顾晓梦面对死亡的决绝,让人们不难想到现实中另一位谍报女杰——张露萍。

  张露萍原名余家英,1921年生于四川,在成都读书时曾改名余硕卿,1937年被保送到延安军政大学受训,改名黎琳,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经组织批准,她与中央马列学院政治经济研究室的李清结婚,同年10月,她告别新婚爱人,到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接受叶剑英领导。

  就在黎琳到达重庆前不久,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监察科军官张蔚林、重庆军统电讯总台报务主任冯传庆刚结伴投奔中共南方局。冯传庆管辖着军统在海内外的数百部电台和上千名报务人员,张蔚林则负责监听重庆地区无线电讯号,控制无线电器材,可以保护重庆地区的共产党秘密电台。二人被发展为秘密党员后,组成了中共潜伏在军统中的情报小组。如此重要的阵地,急需有效地组织和维护。于是,黎琳被秘密派到国民党军统机关电台。她的任务有三项:领导张蔚林、冯传庆;直接与南方局联系传递情报;择机在军统内部发展党员。为便于工作,不致引起敌人注意,叶剑英等决定,让18岁的她化名张露萍,以张蔚林“妹妹”的身份出现,然后找两间房子,布置成一个家,让张蔚林也搬出特务机关的宿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开国上将:浓缩血火传奇 战争淬火国之栋梁——献给上世纪50年代授衔的上将方阵
·下一篇:抗美援朝老兵肖名礼:神枪手巧救战友(图)
·巴山小花:小说《红岩》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赵唯(图)
·特稿:小说《红岩》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赵唯(图)
·王二国:白云起——电影《羊城暗哨》公安局长原型
·特稿:白云起——电影《羊城暗哨》公安局长原型
·《地道战》林霞原型、河北冉庄地道战先驱王霞故居(组图)
·特稿:《地道战》林霞原型、河北冉庄地道战先驱王霞故居(组图)
·特稿:《地道战》林霞原型、河北冉庄地道战先驱王霞故居(组图)
·英雄儿女王成原型因被俘埋名数十年(组图)
·特稿:评剧电影《刘巧儿》的原型人物封之琴(图)
·马静:评剧电影《刘巧儿》的原型人物封之琴(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