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绝不能坐下来,我见过很多战友,坐下来后再也没有站起来。”
“过草地最难受的就是饿了,我们每个人身上只带了三五斤干粮,但草地有半个多月的路程,沿途没有人烟,没粮吃了就吃野菜树根,可一拨拨的红军过草地,野菜树根早被前面的部队吃光了,我们只好吃皮带吃鞋底,路上看到马粪那可是宝贝,拿到水里淘淘,兴许还能把没有消化的粮食淘出来救命。”
刚踏进草地时,李光所在班一共是9人,一天晚上,9个战士闭着眼背靠背地坐在一起相互温暖睡觉,第二天早上,原来的9个人只有3人站了起来,其它6人就这么坐着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草地里……
暮年之时的壮志热心
从1934年隆冬参加红军到1985年离休,李老在革命的队伍中摸爬了整整50多,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的故事让李光终生难忘。革命大熔炉造就了李光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优良品格。
1951年,李光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遵义,先后担任遵义劳动局局长、建设局局长、市政协副主席。当时遵义很荒凉,李光领着老百姓,每天早上五点上山、松土、挖坑,将树苗一棵棵栽进土里。饿了就在山上吃饭,吃完后又栽树。今天的遵义四处林木,里面有他的汗水。
1995年,已经离休10年的李光得知红花岗区有一所小学校里不少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马上就拿出1万元钱送到学校给学生买服装。从那时起,他就决定每年拿出1万多元钱帮助贫困学生。12年来,他先后拿出176800元钱,为遵义市海龙镇、巷口镇、深溪镇、金鼎山镇等地的10多所中、小学捐资,仅在海龙镇就有100余人次得到李光的捐助。作为对老红军的回报,遵义市一学校还将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分别改名为“李光小学”和“李光中学”。
李老对贫困孩子大方,在自己六个子女面前却表现得“毫无人情”,他的六个孩子中,至今已有3个下岗待业,但他却从不为儿女操心。不仅不主动帮忙出面说情,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曾表示要帮他解决这些“后顾之忧”,他还坚决谢绝。用他的话讲,自己的儿女再困难,再艰苦,也总比那些贫困得连学都上不起的孩子幸福,让他们自己闯是给他们机会。儿女对他的这些完全能够理解,也从不向父亲提任何要求。
“有生之年,我就一定不会放弃帮助孩子。”在记者采访结束时,李老认真地说:“只要我不死,我每年至少要拿10000块钱出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把这些娃娃培养成对国家有用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