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八百壮士
2015-08-31 21:00:3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颜晓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战到最末一道壕沟,流到最后一滴血张慧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牺牲。同时涌现出无数舍身取义的英雄人物。

  在外族入侵面前,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无数中华儿女与闯进家园的敌人死拼到底,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正是有了这种英雄的牺牲精神,中国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被选中的牺牲

  不论是谢晋元,还是他手下的弟兄,事先都没有想到,他们会被历史选中担负这样的角色。

  “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又于1937年8月13日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战斗首先在闸北打响。中国军队在各方面装备远远劣于敌人的情况下,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英勇抵抗。直到10月26日,国军在闸北区的处境日渐艰难。不得已,蒋介石命令该区中国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部郊区。

  然而,蒋介石不甘心这样的撤退。他脑海中闪出了一个想法:把最精锐的88师留在闸北,让部队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地分散,据守市区坚固建筑,让敌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借此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

  蒋介石寄希望于九国公约会议能谴责并制裁日本,因此,他需要在战场上尽量争取时间,以唤起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

  88师师长孙元良不同意这样的安排。他担心部队在完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孤立在这里,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粮弹不继,被敌军任意屠杀,那不但不值,更不光荣。

  最后上海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决定,以一个团兵力留守闸北,以四行仓库为固守据点。

  而当时孙元良的司令部就设在四行仓库,他对这里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感到这里留下一个团的兵力太多,难以展开,于是权宜变更为留下一个加强营,以524团一营为基干,由中校团副谢晋元率领,誓死坚守。

  与敌同归于尽

  四行仓库是位于上海闸北区苏州河西岸、新垃圾桥西北沿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厚度很大,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墙壁。因为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仓库”。河对岸就是英国租界。

  一营的队伍先后接到命令,陆续赶到四行仓库,已是10月27日凌晨3时。

  谢晋元与营长杨瑞符商议后,召集连排长简要说明奉命死守上海闸北最后阵地,要大家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坚决完成任务。

  从27日下午起,日军完成了对四行仓库周围的清理,逐渐摸清了这里的情况,向四行仓库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开始了!

  战斗的激烈程度难以尽述。

  28日黎明,敌人发动了新一天的进攻。二连二排长李春林听见楼下有异常响动,从二楼窗口探头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只见二十几个敌兵乘天色未明,已偷偷运动到仓库墙下,紧贴着墙根,头上以钢板挡着,在拼命挖掘墙洞,准备在洞内安装炸药,进行爆破。

  李春林赶紧叫人往下投掷手榴弹,可是,由于敌人用大钢板顶在头上,手榴弹、迫击炮弹扔下来,必然向外弹出去才爆炸,损伤不大。

  眼看敌人的爆破企图就要得逞。千钧一发之际,在五楼的敢死队员陈树生往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拉了导火索,纵身跳到敌人丛中。手榴弹在钢板下面爆炸,二十几个敌兵全部被炸死炸伤,而陈树生也壮烈牺牲!

  国旗,国旗!

  陈树生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被聚集在苏州河畔的民众看在眼里,并第一时间传播了出去。

  事实上,在这几天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一直有一个战争史上少有的奇特景观——大批的民众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为勇士们助威打气。一发现敌军企图进攻,观战的民众就以各种方式迅速告诉我军。有的齐声高呼,告知敌军进攻方向;有的以几块大黑板拼接起来,写字或画图,向我军示警;更有一些人设法一次次将电话打入仓库……

  看到勇士们打得日军遗尸累累、狼狈而逃时,大家就拍手欢呼,唱歌庆祝;看见我军战士舍身杀敌,英勇牺牲,大家就满含热泪,高呼口号。

  而上海的各种新闻媒体,也是第一时间把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抵抗的消息,用最激昂、最悲壮的色彩,传播到全国、全世界。

  上海民众很快就不满足于站脚助威,他们决心用实际行动给勇士们以支援。大批民众捐钱捐物、捐赠食品。

  在上海民众送给四行仓库的许许多多物品中,以女童子军杨惠敏献送的国旗最为珍贵。

  28日深夜,不满20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偷偷蹓过新垃圾桥,冒着生命危险向仓库守军喊话,问他们需要什么?守军在百般劝回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回答: “需要一根旗杆和一面国旗。”

  杨惠敏于是返回住处,将一面大国旗紧紧地缠在身上,外面罩上制服,再次蹓过新垃圾桥。这一次,守军将士把她接进了四行仓库。谢晋元团副看到杨惠敏从身上脱下的国旗,激动得流下热泪!

  谢晋元立刻吩咐准备升旗。杨惠敏回忆:因为屋顶没有旗杆,临时用两根竹竿连接扎成旗杆。这时东方已现鱼肚白,曙色微茫中,平台上站了一二十个人,都庄重地举手向国旗敬礼。

  杨惠敏坚决要留下来替伤员们服务,但是谢团副硬把她送出门口。此时天色已亮,从新垃圾桥原路返回已不可能。谢晋元就冲她喊:“冲过马路,跳下河!”

  杨惠敏从苏州河游回了南岸。而此时,南岸的人群已经向四行仓库上高高升起的国旗欢呼了!

  壮士不辱使命

  坚守四行仓库的勇士们本已下定了必死的决心,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是他们个人的意志能够决定的。

  10月30日,四行仓库战斗已是第四天。日方高官接二连三地发表露骨谈话,威胁和恫吓租界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抵抗行动,否则,日军“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而租界当局也非常害怕战火殃及自身。首先是租界英军和美军两位司令官,向蒋介石直接呼吁,要求命令壮士们撤出仓库,退入租界。然后是英、美、葡、西、意等国家驻沪总领事一致协议,以领事团团长的名义正式照会国民政府外交部,要求下令四行孤军撤出战斗。

  租界里的许多民众也不忍看到勇士们牺牲在眼前,他们纷纷投书或打电话给上海市政府,呼吁从爱护八百壮士出发,下令撤退。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考虑到坚守四行的部分目的已经达到,遂下令四行守军撤入租界。

  坚守四行仓库的勇士们在这里整整奋战了四天四夜,打死了二百多进攻的日本鬼子,伤敌无数。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牺牲到底的精神!

  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全中国的人民。不久之后,一首名为《歌八百壮士》的歌曲被创作出来: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

  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八百壮士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战斗的力量!

  牺牲人物

  马石山十勇士

  峻青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名的一位著名作家,《马石山上》是峻青早期写作的一篇小说。它不是峻青最好的作品,不过对于峻青来说,他一直认为这是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部作品。这不仅是因为这差不多是他的处女作,还因为,小说讲的故事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件。

  马石山成了大网底

  关于这个事件的背景,峻青在1996年为自己的小说选集作的序言中写得很清楚,这里不妨摘录一些文字:

  “马石山惨案”的发生日期是1942年的11月24日。一手制造这一惨案的是日本侵略者的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他亲自坐镇青岛、烟台,调集和指挥了两万多名日伪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狠毒的拉网大扫荡。

  但是,我们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早已在敌人的行动之前,就得到了情报,灵活地跳出了网外,到敌占区里去打击敌人。而敌人却还在不断地向着胶东半岛的中心推进。到了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一齐集拢到了半岛的中心点马石山下,网收口了。被从四面八方拉进了网里的数以千万计的地方工作人员和老百姓,黑鸦鸦地一群群集聚在马石山上。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被困在山上的人们的焦虑心情和混乱状况是可以想见的。那时做文教工作的我,也和许许多多地方工作干部和群众一起,被拉进了网里,围在了马石山上。正在这时,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一个班的十名战士,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十勇士三进三出

  关于这十名战士做了什么,最真实的记忆只能来自于被他们掩护突出重围的群众的讲述。

  而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夜晚,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片断的,不可能目击到完整的事件。完整的事件记忆只能来自于那十位勇士,而他们都已经在那个夜晚,在马石山上,全部牺牲了。

  峻青作为被这十名战士掩护突围的一员,也留下了自己的片断记忆:

  我是跟在那位大个子机枪手身后突围的,当时没有问他姓名,至今还记得他一再提醒大家的话“紧紧跟上,不要掉队”“保持肃静,不要惊动敌人”。分手时我也在场,亲眼目睹了十勇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返回救人的感人情景。

  对于整个事件,峻青在自己的小说集序言中给出了这样的勾勒:

  他们立刻把焦急万状东碰西撞的群众组织了起来,带领他们突围。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顺着一条山谷冲下山去,在一处敌人火网较稀疏的地方,撕破了网口,掩护着一大批群众冲了出去。

  可是,当他们冲出去以后,发现山上还有很多群众没有冲出来时,又返回身去,杀进火网里面,去抢救第二批群众突围。就这样,一夜之间,他们杀了个三进三出,当最后一次突围出来时,天已经亮了。

  他们本来是可以完全转移了的。可是,当他们看到山上还有群众在呼救时,却毅然又返身杀回了包围圈。

  在那个清晨,突围的群众们后来听到的只是马石山上激烈的枪声,山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们无从得知。

  天大亮后,鬼子刚刚撤离了马石山,群众立刻沿着战士们最后返回的路跑上去。在山边的两个火堆旁,看到了两个战士的遗体。山西南的一条沟里,有几百个同胞的尸首躺在那里。来到平顶松附近,只见石墙被掀得东塌西倒,而且掏了许多射击孔。每个射击孔下面,都堆着一堆子弹壳,有4个同志牺牲在旁边。石墙内,砸得粉碎的枪托、砸弯了的枪筒和砸扁了的机枪梭子,零乱地散在地上。最后在平顶松下,他们找到了班长和那个小个子战士等3人的遗体。他们像三个熟睡了的亲兄弟,安静地躺在平顶松下。班长的手里,还握着一块手榴弹木把的碎片。

  人们只能从这个场景,去想象当时发生的事情。从班长等三人的遗体看,他们是最后时刻抱在一起拉响了手榴弹。

  群众口中的丰碑

  敌人撤退后,群众从疏散地返回,沿途各村都在传颂十勇士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留取丹心照江淮——彭冲
·下一篇:颜景元:紧握钢枪显英豪
·一位“八百壮士”幸存者的传奇
·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最后一人辞世 战斗中失去左眼
·《八百壮士今安在》续:将士后人盼接回亲人遗骨
·“抗日八百壮士”遗骨 年内从太平洋岛国迁回祖国
·山西:中条山抗战八百壮士纪念碑奠基
·"八百壮士"老兵到上海纪念淞沪抗战70周年(图)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纪念地:闸北区光复路31号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颜景元:紧握钢枪显英豪
刘晓瑜:临湘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组
孟丙南:日行百里狙顽敌
黄伟明:九死一生杀敌寇
特稿:临湘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组图
自驾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全程概要(组图)
田竞:自驾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全程概要(组图)
特稿:自驾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全程概要(组图)
民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一一自筹组织举办抗战
李广友、贾云生、李晓华: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纪念馆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