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遗憾的是,在汉口绿缘路教委宿舍郝慧英的家中,除了一张烈士证,一张旧时郝梦龄将军的照片,已无郝将军的其他遗物。郝慧英,这位早已退休的武汉十七中教生物课的老师,对父亲的遗物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那些东西都不应再属于私人,它们都应该属于国家,只有让更多的人通过那些遗物来了解那段历史、那些人,才能实现它们的最大价值。”
在过去的30年中,作为与郝梦龄接触最多的女儿,她接受过众多媒体的采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父亲的故事。即便她已经93岁,听力开始出现问题,她依旧会耐心地接受那些采访。她为父亲骄傲,她认为父亲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正能量。
郝慧兰是郝梦龄的小女儿,排行第四。与大姐不同,当时只有两岁多的她对父亲并没有直接的印象,她关于父亲的印象是从上小学时课本里得来的。“没有人知道我就是这篇课文中的英雄的女儿,我也从来没和别人说过。只是在一次作文中,我写过一篇感想。我从他身上知道了怎么去读书,怎么去爱国,这也是我后来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军的原因。”
而对于郝梦龄的孙女郝梅和外孙女王桦来说,爷爷(姥爷)更多的是汉口江边那条路的名字和长辈们对于当年的回忆。她们更多记住的是爷爷(姥爷)牺牲后,这个家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以及长辈面对不幸时的坚忍。她们继承的是宽厚、敬老与善良。
不知道78年前,郝梦龄将军提笔给子女写下遗嘱时,有没有想到两千多年前在易水畔高歌的荆轲。也许国难当头,慷慨悲歌总是国人激昂的豪情。中国向来就不缺少抬棺出征的将军,更何况是面对践踏我大好河山的侵略者!然而,慷慨悲歌终究是暗弱时发出的吼声,纪念英烈,更应以报国情怀投入国家、民族的发展建设之中。
让那些故事流传下去,让我们记住:只有国家、民族的强大,才不会再有带血的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