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他在一次战斗中三负重伤四度昏迷,又一次次奇迹般地苏醒冲锋;另一次战斗中,他带领3名战士,用4条枪毙敌数百,再次以大无畏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军人的传奇。
他,就是在朝鲜战场上获得过特等功和一等功,1954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人民英雄称号,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接见的涪陵籍战斗英雄潘昌义。
机枪手朝鲜战场
向敌“首都高地”冲锋
“轰轰轰……”1953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开始对敌坚固阵地展开攻坚作战。
6月12日,志愿军六十七军向十字架山发起进攻。
十字架山,原名首洞南山,位于朝鲜北汉江西岸,高663米,以主峰为核心向外伸出四个大山梁,形状如十字交叉,故部队又称之为十字架山。
十字架山阵地由南朝鲜军第8师21团据守,阵地工事异常坚固,每个支撑点都有2~3条坑道,地面有2~3道环状堑壕和与坑道相连接的发射点、掩蔽部、地堡等,在山腰山顶之间构成了3~4层明暗火力点,形成了环形防御,被敌人吹嘘为“模范阵地”、“京畿保垒”、“首都高地”。
“冲啊!”志愿军炮火刚停,六十七军200师600团五连战士潘昌义,就端着机枪率先冲出了战壕。而作为特等机枪手的他,原本是该留在战壕做火力支援的。
面对如巨浪拍岸的集团冲锋,敌人的巨炮响起。滚雷般的炮声在身边响起,潘昌义没有丝毫犹疑,继续迅猛前冲。
“轰———”一声巨响,一发炮弹落在了他右侧。爆炸开来的炮弹破片,如利刃般将他的右肩砍开一道巨大的口子,呈织布梭状,深达5厘米。
鲜血,从伤口喷涌而出。而此时,由于冲锋迅猛,战士们已接近敌阵地,对方步兵防御火力正在倾泄如幕弹雨。
机枪手的职责就是压制敌方火力,潘昌义来不及包扎伤口,就地进行火力输出,压制敌火力点。机枪不间断的速射带来的巨大后坐力,此刻像一把巨锤,不停地从那道伤口处捶打出更多鲜血。
很快,潘昌义就因失血过多昏在了阵地。正在冲锋的战友们,无法知晓这个抱着机枪冲锋的重庆汉子,此刻正在生死边缘。
三负重伤四度昏迷
拼命三郎手榴弹退敌
“哒哒哒……”在刺耳的机枪扫射声中,潘昌义竟奇迹般地苏醒了。此刻,战友们已基本拿下敌前沿阵地,正在向纵深冲锋,他已落在了相对后方。
挣扎、爬起、端枪、点射、奔跑,潘昌义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投入了对敌阵地的冲锋。右肩已基本无知觉,这个拼命三郎将机枪托换到左肩顶住,继续射击。而此时他的鼻梁和前额又负伤,鲜血一直灌进脖子。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此刻敌前沿阵地已被我拿下,敌主峰敌人居高临下向我冲锋战士扫射。潘昌义抹一把血污,抬枪向主峰敌人扫射压制。
恰在此时,敌人为阻挡我后续部队,在两军阵地之间展开炮火隔离。因负伤行动滞后的潘昌义,左腿被炮弹破片打出两个银元大的窟窿。剧痛和爆炸冲击波,再次令他昏迷。
再次醒来时,战地救护队正在给他包扎伤口。三次重伤,左腿已形成了贯通伤,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伤者不仅失去了战斗力,还失去了基本行动能力。救生员要抬他下火线。
“战斗没结束,我不下去!”执拗的潘昌义死活不肯撤出战斗,救生员只好就地将他抬进敌前沿坑道藏好,又去抢救其他战士。三次负伤的他再次陷入昏迷状态。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冲锋号响起时,他再次醒了过来。此时阵地尽失的敌人,开始了反冲锋。而潘昌义失血过多已无法持枪瞄准,甚至无法站立。
但,这个意志堪比钢铁的重庆汉子,居然挣扎着爬出坑道口,靠着猛甩手榴弹抗击反扑的敌人。当后续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再一次昏了过去。
四条枪毙敌数百名
受邀出席朝鲜国宴
潘昌义一战成名。被抬下战场后,参战部队都为他近乎铁人的顽强战斗作风惊叹不已。“钢铁战士”的称谓不胫而走,许多人为其描绘了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实际上,潘昌义只是出生于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平政村的普通农家子弟。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入党。
初入部队时,潘昌义就显示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毅和刻苦。入朝作战前的战前练兵中,他通过超负荷的训练,苦练打靶。练兵尚未结束,他就练成了200米距离内,枪枪命中红心的“百步穿杨”绝技。凭借这一优异表现,他成为了部队里的特等射手。
这个特等射手的绝技,使得他在后来的战斗中,再一次书写了战场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