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陈东日调任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党代表。
三十二团是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井冈山地方武装,毛泽东在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后,将其改编成为革命军。两军会师后,毛泽东、朱德根据陈东日的斗争经历和成熟的政治、军事才干,决定叫他继何长工负起这个团政治领导的重任,还从湘南农军中抽调了200名干部、战士加强这个团。毛泽东特意交待陈东日:罗宵山中段是我们的落脚点,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就必须团结、教育、依靠地方武装,否则,我们就会站不住脚。三十二团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根据地。
三十二团有两个营。团长兼一营营长袁文才,参加过大革命,是经过斗争锻炼的中共党员。山上的部队是二营,主要是王佐旧部,士兵强悍,爬山如虎,绿林作风也较浓。陈东日首先到二营,以坦诚的襟杯和热情的工作,很快取得“南斗哥”王佐和广大士兵的信任。他和湘南来的同志一起,引导士兵们回顾过去的苦难历程,消除“土籍”与“客籍”的矛盾,提高他们为劳动阶级而斗争的觉悟。在陈东日带动下,部队学唱歌,学演戏,开展正规的军事训练,废除军队内部打人骂人的旧习。他还特别重视在部队健全中共组织,培养军事干部,如徐彦刚、房灿、宋任穷、张际春、曹里怀、孙鹤一、张国华等,都是这一时期里先后从三十二团成长起来的干部。部队有了革命思想的引导,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官兵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党湘赣驻军接二连三地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会剿”。6月22日,红军决定在七溪岭一线歼敌,陈东日与袁文才率三十二团先侦察敌情,然后,又率一支小分队从竹老冲出发,经庄元埋伏于白口附近的武功山。当二十八团在老七溪岭上与敌人的战斗打响后,陈东日即指挥小分队迅速袭击白口的敌前线指挥部。埋伏于附近各个山头的永新、宁冈两县地方武装,也如潮水一般扑向敌人,敌人的“前线指挥”杨如轩胳膊上挨了一枪,见势不妙,慌忙逃命。随后,陈东日率队插进老七溪岭侧翼,切断敌人补给线,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战斗。最后,红军主力在龙源口全歼国民党军两个团,直取永新城。
8月中旬,毛泽东在永新九波山得悉红军主力在湘南失利的消息后,立即率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往湘南迎还红军主力,由陈东日和袁文才带三十二团与三十一团一营留守井冈山,保卫边界。国民党军乘红军主力远征湘南未归之机,纠集4个团兵力,乘虚围困井冈山。井冈山形势极为严峻。陈东日和袁文才、王佐与三十一团的朱云卿、何挺颖及住在小井医院养伤的张子清、陈伯钧等共同研究破敌之术。他们以三十一团一营和部分赤卫队守护黄洋界哨口,对付湘敌的进攻;袁文才率三十二团第一营和宁冈地方武装,在茅坪一带牵制江西方向来的敌人;三十二团二营及特务连由陈东日、王佐指派驻守珠砂冲,桐木岭、双马石、八面岭等哨口,并警戒白泥湖、罗浮通永新之路。
一天,陈东日在检查布防时,见一个小战士背着一块“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特委会”木牌在筑战壕,好生惊奇。这个小战士告诉陈东日:他叫张桂庭,在茅坪攀龙书院的特委机关里站岗,“白狗子来了,我背上特委的牌子跟袁团长上山来,等红军哥哥赶跑他们,我再把牌子挂到攀龙书院去继续干。”
陈东日很受感动,便四处鼓动战士们和山里的老俵说:“井冈山里曾流传一句俗话:不要会打仗,只要会‘钻圈’;我们今天会钻圈,也能打仗,还有毛委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十六字妙诀,一定能守住这个革命大本营。”
8月30日拂晓,国民党军两个团从山下仰攻黄洋界,爬到半山腰时,进入红军设下的竹钉阵。陈毅安营长一声号令,红军枪炮齐发,檑木滚石亦飞腾而下,敌人溃逃无路,死伤遍地,哀号连天。但敌军自恃人多武器好,不断集结军队,向哨口猛攻,炮火一次比一次猛烈。战斗十分激烈。大井赤卫队长邹文楷把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送上哨口,神炮手谭希林瞄准山下敌人的指挥所,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人指挥所中心开花,国民党军惊慌失措。这时,陈东日指挥部分红军和赤卫队,已从黄洋界后面山上的许多山头,摆开了疑兵阵。刀枪耀目,红旗漫舞,鼓角齐鸣,鞭炮、土铳声音震天。敌军不明虚实,认为红军主力真地回来了,连夜狼狈遁逃。
不久,毛泽东迎还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得知军民协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非常高兴。毛泽东拉着陈东日和袁文才、王佐等人的手连连夸道:“你们守山的红军是立了功的,兵力那么少,打得这么好!”又特地对陈东日和三十二团的部分湘南籍官兵说:“你们没有跟着起哄去打湖南,保卫了井冈山,你们是有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