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和农民下地劳动,和林业工人一起扑山火,和医生护士聊医改,和社区民警一起巡逻,下到300米井下跟矿工采矿,走近廉租房小区和低保户促膝而谈。“苏区之行,收获很大。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应该时刻牢记肩负神圣使命,要像温度计一样去体会社会的细微冷暖,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光明日报的唐湘岳感慨万千。在24日晚,江西犹江林场发生了一起山火,他和联络员黄凤武主动请缨上前线。因为到了第一现场,投身到救火的过程中,唐湘岳有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有了真切的感受:“只有在第一线才能发现最真实的东西。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不到现场是绝对感受不到的。”
第九组深入赣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验调研,当看到那里的医务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用智慧和辛劳服务于老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时,无不发出一致的心声:“作为‘白衣天使’,医道医德的天良,救死扶伤的天职,在这所老区医院体现得非常充分,也是整个医疗卫生战线的真实缩影,里面有着多少知识分子的感人故事值得抒写,如果被某些社会舆论‘妖魔化’,是一叶障目式的不负责表现。他们创业的成果和敬业的精神,完全告慰于红土地下无数革命先辈的英灵,也理当成为新时代优秀的榜样。”
中央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有着极为宝贵而优裕的新闻资源,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见到最真的并非能写出最真的,接触最好的也未必能写出最好的。通过这次体验,许多编辑记者感到,只有与生活和群众进行贴身式的接触,才有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揭开被遮蔽的优质新闻资源,更多更好地发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感谢这片红色的土地,为今天编辑记者们提供了丰富的老区精神养料,为我们找到了最真实最一线的新闻素材,也叩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心灵之窗。这是一次红色之旅、体验之旅,我们将在新闻事业道路上,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永远地传承下去。“从当年的毛笔、砚台、土纸、手写油印,到今天我们敲键盘用电脑、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新闻工作的形式已经彻底改变,但新闻工作的精神本质——为人民服务,还将在我们的手中薪火相传,永不改变!”人民网记者王倩说。
中宣部副秘书长、此次活动总领队魏地春在活动结束时表示,下一步编辑记者下基层,与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形成制度化。各个新闻单位要分期分批组织一线编辑记者到基层去,体会农民群众、基层干部职工的艰辛,包括他们的思想状况、愿望、需求,使新闻工作者增加对基层的了解,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增强新闻工作的责任感。这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这也是生动的实践活动。
(本报赣州8月28日电记者组成员:韩秀琪、唐湘岳、郑晋鸣、曾毅、邢宇浩、付小悦、胡晓军、沈卫星,执笔人:郑晋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