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又出现了一“新”,那便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一方面: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在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展厅,看到最多的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就是那本《新青年》。它的反复出现是因为在它出版之后,风风火火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帷幕。《新青年》是一本面向有志青年并宣传“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刊物,它的风靡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天然平台,因此它的地位不容小觑。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总的来说,新文化运动有以下五点积极影响:一: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二: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四: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五: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意义作用意义作用意义作用意义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其实是一个意义的两种运动。辛亥革命以暴力的形式将腐朽的封建制度打破,而新文化运动是以思想的解放来彻底的根除封建制度的腐朽。这两场运动的发生,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人民看清了中国的国情。团结起来一起共抗外来的侵略与解决国内的矛盾。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在盲目的模仿外国的救国之道,走出了中自己的道路。常言道:“读史以明志”,读近代史就是在看中国的救亡之路,看着我们的前辈们为中国的未来的洒热血,书青春。相对于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和平年代的人来说,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与和平,为我们的祖国洒热血,绽放青春,让中国这条巨龙再次腾飞在大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