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游记>>正文
特稿:马兰造纸俏(组图)
2014-04-21 12:22:00
作者:张菊凡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山上造纸厂职工曾经住过的窑洞遗迹

清扫振华造纸厂的石碑

村前的小溪

    2014年4月17号  星期四

    上个月,也就是3月30号,我参观了安塞砖窑湾的沟槽渠振华造纸厂革命旧址。

    砖窑湾是延安西北川安塞境内的一个镇,我们来到砖窑湾镇沟槽渠村,即原来的兴华制革厂遗址,因为我们知道振华造纸厂也该在附近,于是我们向当地老乡询问:你们这附近有没有个造纸厂时,一位年轻妇女说:没听说,我只知道那边的村子叫纸厂沟。对啊!纸厂不就是造纸厂吗?我们沿着大路一路询问,来到了叫纸厂沟的村口,忽然看见路边荒草之中有一块石碑,仔细辨认,碑身还算完整,只是碑座已经碎成几块,碑上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我们就用脚用手用草企图清理干净,有人到附近借来了一把扫箸,忙乱一阵之后,终于可以隐约看到上边的字迹“延安振华造纸厂旧址简介”落款是”延安市文物管理局,延安市文物研究所,2001年7月1日“。

    找到了!找到了!拍照完之后,再看看地形,山上有些星星点点的破旧窑洞,其他都被新盖的农民的新居所代替,据说原来,这里是振华造纸厂所在地,同时延安科学研究院初创时也在此居住,没有其他老百姓居住,后来研究院和造纸厂陆续迁走以后,才有人迁居到此,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村子叫纸厂沟,怪不得现在的人们只知道纸厂沟,而不知道它就是原来的造纸厂。这么大的一个造纸厂,这么大的动静,村子里几乎找不到旧居的痕迹,我们在村子转了一圈,几乎没有见到什么人,只见一个老人在低头刨地,问他只知道摇头,一个小孩在玩泥巴。我们来到河边,溪水哗哗的流淌着,有一个落差不到两米的酷似壶口的小瀑布,小溪的两岸是较为平坦的石底平台,这大概就是当年的洗纸池所在地,当年造纸厂利用这条溪水的落差作为推碾的动力源,每月生产纸张560刀(每刀100张)?看着哗哗流水,我的思绪回到了当年那些可敬可爱的先辈们的事迹之中。

    在电子读物出现以前,纸张生产和使用,是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1936年担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的毛泽民,在一份经济报告中说:“陕北过去不仅不产纸,因国民党的愚民政策(怕群众读了书反对国民党),教育经费又被国民党拿去作军费,当然没有了纸,这就影响到纸的供给,所以纸张对于一般陕北民众曾经是非常稀罕的东西,革命队伍进驻延安后,主要依赖进口。

    1937年春夏时节,在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海伦。斯诺惊叹,“哪怕一张最普通的纸都是最奢侈的东西”。中央机关办公和几十所学校的创办,使得纸张更加紧俏起来。“在纸张最困难时,有些单位用桦树皮记笔记、出墙报,甚至连医生开处方也用桦树皮。”稍后在纸张资源可以调配的情况下,机关干部和学校工作人员按每人每月5张纸的标准供给。

    在大力发展边区工业经济的形势下,印刷厂绝对不允许私人经营,造纸厂却允许私人资本进入,但仍然是公营企业占绝对优势。1937年,边区政府建设厅与一位会手工造纸的地主李双全合作,在甘谷驿开办了一家造纸作坊,采用绳头和破布做原料,用铁锅煮料,石碾槽碾浆,手工打浆,竹帘捞纸的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只有一个捞纸池,6名工人,产量有限。1938年5月,在此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成立振华造纸厂。一年以后,也就是1939年,该厂迁到安塞沟槽渠纸厂沟这里。

    1939年9月,由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包括禁止纸张和亚麻等物品输入,造成延安和边区造纸原料紧张。“多出一张纸,多印一份报,就多给敌人一些打击!”为了冲破敌人的封锁,边区政府组织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学教员华寿俊到振华造纸厂兼任工务科长,曾在德国学习化工的留学生刘咸一担任厂长,会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攻关。他们先后试验过高粱秆、麦秸、糠秸、蒲草等植物来代替麻做造纸原料,都失败了。只有用稻草、杨木为原料,尝试造纸获得成功。但是,受边区自然条件限制,这两种原材料都不可能批量生产,必须寻找新的原材料。

    深秋时节,陕北荒原的沟壑里到处都有马兰草,尤其是阴暗潮湿的地方,一丛丛青绿色的、像韭菜似得扁长叶子、夹杂着几朵淡蓝色花朵的草,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当地群众偶尔采集用来搓草绳、捆粽子、烧锅,但绝不会喂牲口,因为它的纤维精密而坚韧,食入腹中,不易消化。有记载说:“它生长的及其茂盛,成大片的山沟或土坡,被它们占满了。因为他们的根须繁多,土地的水分养料被他们吸收去了,附近的野草遭受排斥,而相继死亡。它是践踏不死的植物,因为它有顽强地繁殖力与生命力,好似陕北人民的性格“。

    在寻找造纸原料的日子里,华寿俊把眼光转移到马兰草上,还有一原因是源于不久前参加开荒生产劳动时,锄头时常会被马兰草密布的根须所困扰,比遇到荆棘还费力,啊?这不是纤维工业生产的好原料嘛?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采集了一捆马兰草,带回工厂做实验。

    他们先把马兰草洗净晒干,用石灰水侵泡一两天。然后放进大锅里,用慢火煮半天到一天,就成了像麻似得纤维。再用清水洗净,放在碾槽里碾成细浆。把稠密的溶浆倒入捞纸池中搅拌均匀,就可以捞出厚薄均匀的湿纸了。把湿纸贴在墙上烘干,一张色泽微黄、坚韧、光滑的马兰纸就成型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实验研究,证明马兰草纤维强度大,根节少,容易处理,纸面光滑,是造纸的好原料。”特别是这种野生植物多产于川地道旁,到处都有生长,它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收割一茬,下一年又长出来了,而且会一茬比一茬更茂盛,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廉价的、较理想的造纸原料。“

    1939年11月,一种泛着隐隐绿意、手感稍嫌粗糙的马兰纸,被人们惊奇地传递着。当时的报纸用激动的语言报道:”青年化学家的尝试成功了,边区漫山遍野的马兰草,变成丰富的造纸原料,现在已用了10万斤马兰草造成20万张纸张,印成各种书报刊物,边区的新闻事业,获得极大的帮助。“马兰草造纸,在生产流程上只要一两天时间,而亚麻造纸至少需要三五天功夫;在生产成本上,亚麻价格每斤达到一两元钱,而马兰纸每斤只付劳动力代价3分钱。素来被老百姓视为废物的草,可以换钱,他们非常高兴,积极主动为纸厂割草。同时他们知道马兰草可以造纸认为是件奇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春游革命遗址(组图)
·下一篇:特稿:豫西灵宝朱阳镇红色革命之旅(组图)
·特稿:豫西灵宝朱阳镇红色革命之旅(组图)
·特稿:春游革命遗址(组图)
·特稿:白雪丹青系忠魂——周恩来纪念馆、故居拾翠(组图)
·特稿:苏南行日志之一:烈士纪念碑山下神奇的军号声(组图)
·特稿:我英雄的家鄕英雄的人民——湖南双峰
·特稿:走进鄂豫皖,寻红大别山——难忘2013湖北红色之旅
·特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参观记(组图)
·特稿:郏县三苏园景区游记(组图)
·特稿:孟州韩园游记(组图)
·特稿:欧阳修陵园游记(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马云龙:军民一致筑造钢铁长城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