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汀建立苏区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第一个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个省苏维埃政府、第一个省军区、第一个省工会、第一个青年团省委、第一所为红军服务的医院、第一个县级革命委员会。第一代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都在这里点燃过熊熊革命火种。一九二九年秋,毛泽东同志写下“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等诗句。次年七月,他又写下了名篇《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所以,长汀是红军的故乡,赤色的城市,福建红色区域的首府,又是苏区经济中心——“红色小上海”。 夜晚,我们下榻于长汀县委党校,党校位于城东面的山脚下,大门外有一口显目的古井,井水又香又甜,给到这里的客人喝了感到非常舒服,让客人留下一种特别的印象,使人依依不舍,据说当时福音医院的红军伤员使用的就是这口水井。左后是县人民武装部,右后面的一幢别墅模样的房屋,就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红军医院前身——福音医院。当年,傅连璋院长曾在这里带领医务人员抢救过不少的红军伤员,给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纪念他的事迹,省电视台已在长汀开拍一部“风雨同舟”的电视剧,赞颂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汀的一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入夜,我站在党校教学楼的阳台上,沐浴着这山脚下的芳馨夜气。望见傍江而上的各个高大建筑物的灯光,真象万点繁星。毛泽东同志当年居住的地方——辛耕别墅,就掩映在这万千灯火之中。在党校的客房里,从井冈山回来的同志们在谈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大家兴高采烈,好一个热闹的场面,抚今追昔,我们不禁忘记了这初春深夜的陡峭春寒,一直让露水沾湿了单薄的衣衫。
长汀党校能看到的夜景是动人的,而长汀党校的早晨就更加生气勃勃了。起床后我走到窗口,朝窗外望去只见食堂的师傅们正在奔忙,为党校的教职员工和同志们准备早点。当我信步来到操场时,更是另一种场面,教职员工正在漫步,锻炼身体,学员正在温习功课,而该县剧团的男女演员们,则在练习发声,教学楼旁,还有美丽动人的广播声,仔细一听,那不是广播发出来、而是剧团的演员在放声歌唱。
辛耕别墅是一座颇为雅致的院落,位于城东面汀江河畔。为当年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驻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都住在这里,据说朱德同志还在这里举行婚礼。为摸清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毛泽东同志曾查阅了《汀洲府志》和《长汀县志》,并邀请钱粮师爷、老衙役、老载缝、老教书先生等六种人到这里开座谈会。
“北京南京比不上瑞金,上海广州也不如汀洲”。这是当年根据地里留传的一句佳话。可见,当年的汀洲在人民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长汀不愧为是重要的根据地。那时,它不仅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所在地,而且通过红四军前委的指导帮助下,在临时县委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长汀县委,它是有史以来闽西土地上第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县级红色政权,它象报春的寒梅给闽西大地送来了工农解放的春风,成了闽西土地革命发展的新起点,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如今,长汀人民更以新的资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用勤劳的双手绘建一个繁荣美丽的新长汀。
此番南昌、井冈山、汀州之行受益匪浅,我是个喜欢出游行走的人,一路悠闲,随心所欲。正是如此,往往能在庸常之中找到适合内心的事物,有时轻似一抹凉风,有时钝似锈铁,皆会入眼入心,暗自享用。也正是这种心境,我已喜欢上老区的散漫和老区人民淳朴、豪放、执着的性格,散漫中古韵不绝,古韵里民风清新质朴,尤其是现代园林绿化已悄悄驻进了大街小巷,更显得千年神采,值得细细品茗,回味无穷。此番之行准确来说是参观学习,情意是真,脚步自然就轻松了。参观学习,那就是图个收获,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酒我不会喝,但我的散记写着写着就觉得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