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红军王汝申老人的采访是一个艰难过程。89岁的王老,又黑又瘦,满脸的沧桑。
接受采访时,老人精神不错,但一口含混不清的当地方言,让陪同采访的当地人也如坠云雾之中。对一件往事的叙述,老人重复三四遍,我们还是很难弄清重点所在。
2006年7月13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瑞金市象湖镇化龙岗的王汝申老人家里。“长征太久了,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老人的嘴动了动。他回忆往事,其实是一次艰难的拼图……对他经历的记述,更是一次艰难的拼图……
过草地每天走八九十里
1933年,王汝申参加红军,被编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任通讯员。“我是红一军团的通讯员,当时的军团长是林彪,我当然见过林彪了。”王汝申提起往事还记忆犹新,“林彪那时比较瘦,好像比较黑。”
长征出发时的情景,在老人的脑海里,只是模糊的印象。1934年10月17日,王汝申所在的红一军团从沙洲坝出发后,抵达于都进行休整,随后渡过于都河,走上长征路。“当时渡河的有好多部队,非常热闹。”老人说。
尽管记忆混沌,王汝申对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一些细节仍能记得清楚。当时,中央红军在占领泸定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开始翻越大雪山——夹金山。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当地人这样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翻过大雪山。在翻越大雪山前,王汝申和战友们被召集起来开会,要求每个人都带足自己所需的干粮,保证自己的供给。
“当地群众对红军也不了解,将家里的粮食全藏了起来。”王汝申回忆,恶劣的天气以及粮食供给的不足,使得一些红军战士在翻越大雪山时因寒冷和劳累突然倒在雪里,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说到这里,老人混浊的眼睛泪花闪烁。
好不容易过了大雪山,他随右路军又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
由于沿路得不到粮食供给,野菜成了红军的主要粮食。“前面的部队还好一些,有野菜可以吃,后面的部队甚至连野菜都找不着了。”让王汝申记忆深刻的是,将收集起来的野菜洗干净后,再煮一大锅开水,将野菜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就吃,没有一点油花,也没有一点咸味。即便如此,王汝申和战友还得每天走八九十里路,平均一周下来至少得500里左右。“必须保证每天走80里,否则就很容易掉队。”
打腊子口冲了两次未果
王汝申经历无数次大小战斗,如今在他的腿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几处枪伤留下的伤疤。其中,腊子口战役的一些细节,老人还记得清清楚楚。
腊子口位于甘肃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岷县的必经之路。隘口只有30多米宽,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水深流急的腊子沟,河上架有一座木桥,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1935年9月13日,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从俄界、罗达地区出发,继续北上,进入甘南境内。于16日击溃敌14师一个团,逼近天险腊子口。
“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敌人在那儿有好几千人进行围堵,并用石头堆起来,足有七八尺高。”王汝申说,由于两边都是荆棘,部队只有硬往上冲。结果,冲了两次都没有冲过去,不少红军战士死伤。不得已,红军只有找来当地人找路,给了一些光洋作为报酬。“路线很难找,得攀着石缝里的小树爬过去。”红军找来一些身手灵活的战士爬上去,开辟一条新路。从后面抄到敌人的背后,消灭堵住的敌人,最后才把腊子口打了下来。
把球传给朱老总让他投篮
王汝申比较自豪的经历是与朱德总司令一起打过篮球。“当时是在延安,我们经常与朱总司令在一起打篮球。”王汝申说,当时朱总司令穿着非常朴素,衣服上经常能看到油,对人很温和。
当记者问起“您和朱总司令谁的篮球打得更好”时,老人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有点得意地笑了,这是采访过程中老人唯一一次露出的笑容。
过了一会,老人嚅了嚅嘴,“朱总司令年纪大了,怎么能抢得过年轻人呢?我们主要是陪他打,给他创造更多投篮的机会,一般来说,抢到球后传给他让他投篮……”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