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观念里,演员的职责就是演戏,演好戏,抑或担任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方面,也离不开“艺术生产”这个范畴。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因为“干什么吆喝什么”是天经地义的,职业使然。但也不都是这样。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袁淑梅递交的关于“绿化西柏坡”的建议,不仅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3月12日发了通稿,而且会议期间有关部门即及时答复落实,就显示了演员参政议政的更高境界和更宽阔的视野。
当然,作为评剧演员的袁淑梅,首先是演戏。因为演戏,她向观众奉献了美好的精神食粮,许多剧目荣获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奖,可以写满一页书,她也无愧地成为第十四届(1996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又因为她德艺双馨,党和人民给了她众多的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当选为八届、九届省政协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更因为戏里戏外她和群众心连心,才有了2003年春日里的“绿色情结”佳话。
实事求是地说,而今已成为一级演员、声誉日隆的袁淑梅,并非“科班”出身,即不是先上几年专科戏校再分配到剧团,而是自13岁考入石家庄市评剧团(今称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以团带学员的方式边学习边实践,至今已23年矣。23个寒来暑往,她把青春的心血和汗水洒在排练场,洒在舞台,洒在燕赵大地城乡……名师的言传身教,执著的求艺精神,练就了一名全才的评剧演员。她亦文亦武地驰骋于舞台小天地,更驰骋在天地大舞台。评剧剧目历来多为文戏,尤其是旦角,更极少见武戏,袁淑梅却在评剧舞台上扛起了“文”、“武”两杆大旗,为业内业外所瞩目。这也是她戏路宽绰、能驾驭不同行当的原因所在。笔者在此不必多言,请看看她主演的《窦娥冤》、《双玉蝉》、《半把剪刀·闯法场》、《花为媒》、《淀上人家》、《西柏坡》,即可见一斑。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主旋律,戏剧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剧目的创新上。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和它的副团长袁淑梅,深谙个中三昧,让剧目生产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不断推出新剧目。前些年她主演的现代戏《淀上人家》,是渔乡题材,表现发展个体渔业生产中“义”与“利”的冲突,提出了个体私营生产领域的“诚信”问题,这在社会转型期有普遍的意义,不失为一出“与时俱进”的新作,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自在情理之中。
现代评剧《西柏坡》创作演出的成功,在袁淑梅的艺术生涯中起着里程碑的作用。这是一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力作,也是构建袁淑梅“绿色情结”的桥梁和纽带。提起《西柏坡》的创作和演出,袁淑梅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
她说,西柏坡在我们河北省平山县,是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两个务必”在这里提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些年,以西柏坡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少,但没有戏曲,所以团里从1997年就决定排一出反映西柏坡生活的大戏。西柏坡积淀了深厚的政治、文化内涵,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但作为戏曲,只能选取一个角度。最终他们选择了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后,于1971年西柏坡人在就近山坡上复原建设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的故事。以此历史史实,表现西柏坡干部群众顾大局、舍家园,重建中央旧址、重建家园的壮举,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真切地反映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这是一个重大题材,剧团还从未涉猎过。
“所以,对这样一个大题材的剧目,就不能按一般剧目对待,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创作原则,而且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件彪炳千秋的大事。”袁淑梅说,主题确定后,为把这一重大题材把握好,开拓深,她先后24次去西柏坡体验生活,与西柏坡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能准确地叫出许多人的名字,了解到许多人的身世。深入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