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大型评剧现代戏《西柏坡》相关文章>>正文
守望柏坡—简评评剧现代戏《西柏坡》
2006-06-16 14:26:28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回望柏坡,自有一股英雄之气、壮烈之气、坦荡之气氤氲其间,绵延不绝……

  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了举世震惊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继而,挥师北上进入北京,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翻阅历史,我们无法忘却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将士们厉兵秣马、浴血奋战的身影和伟人们谈笑间灰飞烟灭的英姿,无法忘却油灯如豆、磨盘咿呀中,领袖们为国鞠躬尽瘁的殷殷之心,无法忘却新中国从这里走出时的辉煌与骄傲。当然,更让我们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为了共和国建设事业作出巨大牺牲、两次搬迁的普通百姓,那些为了根治滹沱河水患而情愿舍弃家园、失去肥沃土地、从此与困苦争斗的柏坡乡亲,那些太容易被历史和岁月忽略的、你绝对叫不出名字的柏坡人。他们,普普通通;他们,苍劲挺拔!

  1998年,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决定将这段外界并不熟知的历史搬上舞台。4年过去,数易其稿,终于成就了今天的评剧现代戏《西柏坡》。全剧以史诗一般的笔调,为柏坡百姓雕凿出一副大气雄浑、昂扬挺拔的群像浮雕。剧中的每一个形象都是那么生动、那么感人:风风火火、任劳任怨,为搬迁和重建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女主人公柏凤,为解放战争落下一身伤痕依旧提着马灯为共和国站岗的老兵山根,为革命出生入死依然壮心不已的老支前战士唢呐爷,当年大脚跑路为前线送军鞋、如今依然喜欢抚着磨盘讲述军民鱼水一家的山妮奶奶,以及赤心肝胆、容易冲动的生产队长坡生,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的刚刚和英英,过早体尝生活艰辛的柏凤的小女儿青青……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厚重与沧桑。他们人格的高尚和精神的伟大,因为生活的平凡和身份的普通,而显得格外光彩夺目,格外震撼人心。我想,这也正是这部描写革命老区的戏剧不去直写领袖和战争的原因。因为,这些如柏坡青松一般平凡的人,实际上更具有代表性。正是他们,将我们的革命事业推向成功;也正是他们,用饱经沧桑的肩头,扛起中华大业的车轮,一步一步,坚定前行。

  全剧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整体的富有气势的铺排和细致的细节描写,互相穿插,编织绵密,让这个少了传统的那种正反矛盾冲突的戏剧血肉丰满,刚柔相济,也让这个公认为难啃的骨头变得有滋有味。剧中,喜送公粮的群体喜悦场面后,紧接着就是淹没旧址的石破天惊;在柏凤的独自沉思中,山根、山妮奶奶、唢呐爷相继袒露心怀。在集体搬迁和为淹没的家园悲壮“一跪”后,面对饥饿和困难的不屈渐渐浮出水面……全剧就在这样张弛有度的结构中演进。其中,对于女主人公柏凤的塑造更是让人难忘:在重建家园的困难历程中,柏凤为解决全家吃饭问题,顿顿儿三样饭:给病中的丈夫吃白面馒头,给一双儿女吃野菜团子,自己则悄悄吞咽糠窝头。在愤怒之下打女儿后,她心如刀绞;在遭到丈夫误解后,她含泪解劝,那种隐忍、那种倾情付出,令人潸然泪落————这个柏凤是真实的、可信的,有着为人妻的体贴,为人母的柔情,有着因盖不起房子无法为儿子娶媳妇的苦恼,更有着率领乡亲走出困境、重建家园的雄心壮志和美好渴望。她是被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写的,而正是这种写法,让全剧感人至深。

  与这种创作手法相辅相成的是导演和舞美以及服装设计的精彩表现,它们同样体现了一种大气磅礴和细腻深刻相互交融的特征,并努力在舞台上,展现出一种深具燕赵气质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理念:中国版画式的天幕上,太行山石层峦叠嶂,平顶小屋和原拱窑洞渐次清晰,在错落有致中,显示出一种别样的风情:设计者找到了表达柏坡人精神气质和表达燕赵风骨的形象因子:太行山石和中原平民建筑———山石正如柏坡人,坚韧刚毅、铁骨铮铮;而从窑洞和民居中透出的那份质朴亲切的气息,也只有在中原老乡身上最为明显。剧中人的服装是极尽夸张的棉衣和绾腰直裆棉裤,朴拙中自有一股憨厚的气息,十分独特。在舞美和服装营造的规定情景中,导演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尤其是群体的形体动作和身体语言,让全剧大开大合、洒脱大方。同时,又极力将一些细节展现得细腻动人:比如,当全体柏坡乡亲面对被大水淹没的家园和革命旧址的时候,为表现人们百感交集、激荡复杂的内心世界,导演先是让群体默然无声,静静站立,雕塑一般;突然发出强烈呐喊:“西柏坡————”,继而跪倒……一瞬间,情绪和情感被渲染到极致,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感染力。而当柏凤一个人独自面对茫茫群山,苦苦思索的时候,舞台氛围又是那么的安静,而在悠然的评腔评调中,一个心系百姓、寻找对策的女性在娓娓述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大型现代评剧《西柏坡》走进中南海
·下一篇:评剧《西柏坡》获全国“五个一”入选作品奖
·领袖后辈聚首西柏坡(组图)
·特稿:领袖后辈聚首西柏坡(组图)
·领袖后辈聚首西柏坡(组图)
·李学叶:领袖后辈聚首西柏坡(组图)
·特稿:领袖后辈聚首西柏坡(组图)
·特稿:朱德外孙、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将军赴西柏坡“中国梦·赶考行”调研(组图)
·特稿:朱德外孙、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将军赴西柏坡“中国梦·赶考行”调研(组图)
·朱德外孙、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将军赴西柏坡“中国梦·赶考行”调研(组图)
·朱德外孙刘建少将:朱德外孙、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将军赴西柏坡“中国梦·赶考行”调研(
·特稿:朱德外孙、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将军赴西柏坡“中国梦·赶考行”调研(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红西路军纪念馆数字虚拟体验系统项目投入试运行
吴宏瑜:红西路军纪念馆数字虚拟体验系统项目投入试
特稿:红西路军纪念馆数字虚拟体验系统项目投入试运
三字经·中国梦
特稿:三字经·中国梦
黄志炘:福建省首个红色书屋落户古田旅游区(组图)
特稿:福建省首个红色书屋落户古田旅游区(组图)
王曦曼:猴场会议会址上半年游客接待量统计分析(图
特稿:猴场会议会址上半年游客接待量统计分析(图)
育英同学会参观首诚农业公司(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