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坡柏中共中央旧址 占地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平方米,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旧址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革命遗址十七处。那一座座太行山区的小土屋,那一件件简陋而又整洁的办公用具,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解放战争后期,在西柏坡的艰苦岁月;讴歌着伟人们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奠定中国基础的丰功伟绩。 2.西柏坡陈列展览馆。系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计有正厅、序厅和二二个展厅,设有贵宾接待室,建筑面积三千三百四十四平方米。陈列展览馆以大量的图片和资料系统介绍了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组织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光辉业绩,同时陈列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的盛景。 3.西柏坡纪念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建的西柏坡纪念碑,建在众多景点的中轴线上,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碑高十八点九三米。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文是江泽民同志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歧、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 4.五位书记雕像。矗立于展览馆广场中央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雕像,艺术地再现了我党历史上中央领导的伟大形象,他们是团结的典范、民主精神和勇于胜利的楷模。 5.领袖风范雕塑园。位于中共中央旧址南侧的雕塑园,以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三十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观众既领略领袖的生活风采,又得到美的享受。 6.周恩来评语碑。建于展览馆广场南端的周恩来评语碑,真正是周恩来1973年2月26日对西柏坡评语的手迹:“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北面则以中、英文对照式镌刻周恩来的评语。它是迄今为止对西柏坡最完整、精炼、高度的概括。 7.升国旗台。位于展览馆前广场中央的升国旗台,是仿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台按比例缩小精心设计而建。占地面积11平方米,镀锌旗杆高20米,高高耸立在广场中心。平台是由耐风蚀的“将军红”花岗岩铺成,栏杆是由北京房山汉白玉制作。整个建筑精美雅致,玲珑剔透。微风徐来,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与阳光、白云辉映成趣,为革命纪念碑增添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8.功德碑 建于参观路线的三岔口处。此碑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期间曾给予西柏坡大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建造的,由石家庄市建委捐建。碑身是雄伟的三面红旗造型,外围由草白玉栏杆护围。碑的两面都阴刻镏金大字“功德碑”。《义捐碑记》介绍了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期间社会各界的支持情况,记载了自1992年12月到1993年12月对西柏坡捐增的196个单位和个人的全部名单。 9.西柏坡石刻园 坐落于四面环水、绿树掩映、呈岛形的柏坡岭上,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设计吸取了古典建筑和南方园林的特点,整个建筑红瓦盖顶、白墙合围,碑廊迂回,与蓝天白云辉映成趣。墙壁镶嵌着黑色的大理石,镌刻着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和书法家们对西柏坡的赞誉,共有书法作品300余幅。中心碑刻着我党一、二、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真迹。步入小岛,既可游览岛上园林风景,又可离岸泛舟湖上;漫步碑林,既可欣赏不同流派的书法作品,又可观赏不同风格的建筑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