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战争节奏加快、强度烈度加大,对官兵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坚持战略上“以一当十”与战术上“以十当一”相统一,既要有“高山见我低头,河水见我让路”的斗争气魄,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又要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斗争艺术,掌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正如习主席强调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面对各种挑衅敢于接招、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坚持有理有利有节,讲求斗争的方式方法和艺术。
坚持“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总不吃亏”,有利于以武止戈、保障和平发展
准备好了敌人可能不来,准备不好敌人就可能来。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战争准备应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着想,设想多种办法对付敌人,以争取最好的结果,指出:“应估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性,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布置的出发点。”他在指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提出了三个可能的前途和准备: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付了代价站稳了脚,并强调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前途。这就是:“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总不吃亏。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有备无患,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铸剑为犁仍然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情况,将敌情掌握得更全面,将困难估计得更充分,将后手预备得更有力,确保立于不败之地,力争先胜而后求战。我们不希望打仗,但只有我们有准备、有强大军事力量、有打赢能力,才能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