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英 郝雪廷著 (内容提要)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我军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过程的全景式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以大量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饱蘸情感的文学笔法,记叙了两党在中华民族的危亡关头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来抗击日寇的侵略,并接受张学良将军的建议,不计前嫌,团结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内一切抗日的全民族力量,但是蒋介石却一心剿共,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被迫之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来兵谏蒋介石,中共从中调和,求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打开了国共谈判的大门。但是,由于蒋介石从中作梗,一心想根除中共消灭红军,致使谈判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卢沟桥事变的发生,终于惊醒了蒋介石,接着"八一三"日军又占领了上海,南京危在旦夕。蒋介石才不得不接受中共的意见,同意红军改编。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令,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历时半年的国共谈判终见了结。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全书分21章,共30万字,该书以粗犷的结构,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关头的不同姿态,生动地描述了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朱德、叶剑英以及蒋介石、孔祥熙、冯玉祥、何应钦、宋美龄等国共要人在两党谈判中的不同态度和表现,以及日本方面土肥原贤二等人的丑恶面目。政治家的胆略,阴谋家的狡诈,两面派的活头,融史料性、知识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特别是该书在创作过程中,不仅翻阅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而且还走访了50余位曾直接参予过此事件的老红军、老首长,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初次批露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秘闻逸事,为该书增色不少。使此成为一部不可不读的精美之作。
连载之一
第一章 众兵云集的陕北
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红军到那里去?无意间,周恩来在一张国民党的报纸上发现了陕北有一片苏区。于是,红军到达吴起镇。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围剿"以后,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作出了重要决策。 1935年10月
北上抗日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一心要消灭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早已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动态,并立即作出反应: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亲自兼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职务。布防在陕甘地区的剿共军队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部的十七路军,陕西部队井岳秀、高桂滋部,还有中央军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等部,总兵力达十余万人。
一向苍凉的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突然间众兵云集。
红军北上,西安的政治空气也随之紧张起来。
南京的电报一个接一个。西北剿匪总司令部里更加繁忙。张学良副总司令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在作围攻红军的一切军事准备。
"报告!"随着声音,参谋处长来到张少帅的面前行一个军礼,"报告副司令,前方报来,胡宗南第一军末按副司令统一部署,擅自将队伍直调甘南,严重影响了我们消灭共匪的统一计划。"
"简直目无军纪!"张少帅发了火,"发报,马上让他进入指定地点待命。""已经发过电报了,胡军长就是不听,这里有他的回电在此。"参谋处长将一纸电文递到张学良的手中。张学良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我行已是遵命。"
他是遵谁之命?委员长早已有令,由我代行总司令之职,西北驻军统归我指挥。胡宗南依仗他是委员长的得意门生,便敢这样小瞧我张某人,都象他这样各自为政,违抗军令,如此下去,西北剿共的总目标何以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