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我们要紧紧依靠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我们致富奔小康的思想武器。我们党能够在险境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广大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带领四万万贫苦人民成立了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重要法宝,就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召开会议,尤其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正当我们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再次号召全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要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忘党克难致胜的法宝,脚踏实地、不屈不挠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艰苦奋斗是我们夺取新胜利所必须的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武器。党的十六大勾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许多人产生了盲目乐观、骄傲自满的情绪,滋生了沾沾自喜、骄奢淫逸的情绪出现了刘青山、张子善、从福奎、程维高等贪官污吏,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太平盛世,越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虽然我们发展很快,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路还很长,要达到小康水平,还是个艰巨的任务。要消灭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萧条,下岗失业人群增多,部分群众生活拮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骄傲自满,必须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艰苦奋斗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法宝,是团结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武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82年成长壮大的真实写照。82年来,我们党十分注意加强自身建设,作风建设得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得到密切。尤其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的“察民情、知民意”已蔚然成风,涌现了张培民等关心群众、深深扎根于群众中的好干部。但是部分党员和干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并有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他们那里被淡忘了,甚至被丢弃了。有的人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需要刺激消费,提倡艰苦奋斗已经过时, “能挣能花”才是前卫,闭口不谈朴素节俭,张口就谈吃喝玩乐。甚至于大肆铺张,凡事讲排场、比阔气。这样的作风,严重地损害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古人云:“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节俭败由奢”。我们必须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抵御各种诱惑,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标。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恩、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艰苦奋斗是党的宗旨,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和生活作风。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灯红酒绿,同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在不断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尤其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应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做到政治上清醒,思想上坚定,精神上振作,工作上勤奋,作风上艰苦,生活上廉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古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面队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广大党员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焦点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特别是要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首中之重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要真心实意地为下岗失业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突出抓好涉及群众温饱的基本生活问题,保证扶贫帮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工作,要帮助人民群众确立治穷致富的途径,着力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使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尽快脱贫致富。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