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徐东阳:星火燎原,青春力行——河工大土木学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寄哀思(组图)
作者:徐东阳
浏览次数:
2025-07-17 17:18:5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白菊低垂,钟声回荡,一群河南青年在古城的灾难前肃立,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

    2025年7月5日清晨,夏日的阳光穿透薄云,洒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古城的灾难”组雕上。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星火燎原,青春力行”社会实践团队的14名成员身着素衣,胸戴白花,在高达11米的母亲雕像前久久驻足。青铜雕塑中,母亲仰天悲号,手托死去的幼子,衣襟褶皱如刀刻般凌厉——这座名为“家破人亡”的塑像,成为这群“00后”学子叩问历史的第一课。

图为“家破人亡雕塑” 王中阳摄(通讯员:徐东阳)

    纪念馆胜利广场上,铁红色的巨型浮雕墙如血火交织的凤凰展开双翼。当团队负责人李森展开学院院旗时,一阵风掠过墙面镌刻的300名抗日英烈姓名,拂过青年们手中的黄白菊花瓣。这面象征重生的胜利之墙下,队员们轻声诵读着镌刻在黑色花岗岩上的名字:“易安华,87师259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光华门……”两个月前,他们在豫北红旗渠测绘百年分水闸时,曾惊叹于前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此刻凝视着弹痕累累的抗战将领名录,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贾天顺的笔记本上多了一行颤抖的字迹:“国将不保,何以家为?”

    在悬挂着648位抗战老兵手印的弧形墙前,一组特殊的手印让建筑学李继博屏住呼吸。那是曾参与南京保卫战工事修筑的老兵掌纹,指纹间还残留着混凝土的粗粝感。“作为未来的土木建设者,我们设计的是安居乐业的空间,而他们建造的是民族存亡的防线。”李继博轻触玻璃展柜,掌心与八十多年前的印记隔空相叠。这位学子,此刻在导览册上勾画出新的研究课题——抗战防御工事的建筑智慧。

    行至“万人坑”遗址陈列区,空气骤然变得凝重而滞涩。围栏里面被发掘的泥层中,是累累白骨的埋藏层。泥土中深深浅浅的凹痕,是无数遇难者身躯留下的永恒印迹。有的地方骨骼密集交叠,无声地诉说着那场灭绝人性的屠杀的惨烈;一些细小的骨殖碎片,则让人无法不去想象其中可能包含的幼小生命。泥土中夹杂着锈蚀的子弹壳、破碎的砖石,甚至半块早已碳化的饼干,这些沉默的遗物,是生命最后时刻的残酷定格。昏暗的光线下,团队成员姜桂豪凝视着土层中一个清晰可见的人形轮廓,那是时间也无法完全抹去的残影。作为建筑系的学生,他见过无数地基,却从未想过,脚下这片土地曾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承载过如此沉重的生命。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怆涌上心头,泪水无声地滑过他的脸颊。

图为“万人坑”局部遗址 徐东阳摄(通讯员:徐东阳)

    祭场的浑厚钟声撞破了寂静。六名紫金草志愿者正合力撞击和平大钟,声波震得李森手中的白菊微微颤动。队员们依次上前拉动钟绳,当土木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杨祎源握住被阳光晒得发烫的麻绳时,他想起2022年初在家乡许昌抗疫时,曾在冰天雪地中握过同样的测温枪绳索。彼时他是社区“防疫堤坝”的构筑者,此刻他成为历史长河的摆渡人。“当!当!当!”三声钟响穿透纪念馆上空,惊起一群白鸽。

    和平广场的献花仪式上,队员们手中的菊束浸满汗水。随队成员宣书杰轻声念诵艾青的诗句:“他起来了——从几十年的屈辱里,从敌人为他掘好的深坑旁边,这是三天后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上将要朗诵的《他起来了》,此刻提前在青年心中激起回响。当花束轻触胜利之墙基石,姜的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万人坑中那凝固的残影,与眼前象征和平的白鸽,形成了太过强烈的撞击。这和平的基石,是如此沉重。

图为队员在和平广场献花 吴鼎元摄(通讯员:徐东阳)

    暮色渐沉,离馆的甬道旁,一位父亲将女儿向上托了托:“只有国家真正强大了,我们才不会被人欺负。”稚嫩孩童虽然不知何意,但还是不断点头。团队成员罗丹默默记录下这幕。返程车上,车厢内异常安静,只有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声。车窗外,秦淮河畔华灯初上,纪念馆的轮廓渐渐隐入夜色,但那万人坑遗址的残影,那和平钟声的余韵,却深深烙印在每个青年的心底。

    返程列车启动时,团队负责人韩帅在实践日志写下:“昔日父辈修渠引水,以血肉凿穿太行山岩;今朝我们铭记历史,以青春守护和平誓言。”

图为团队在和平广场合影 李森摄(通讯员:徐东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彭双:铁骨抗争燃星火,丹心奉献照征程(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星火燎原,青春力行——河工大土木学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寄哀思(组图)
·日本青年到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日本人应该来看看
·观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官兵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何镜堂获颁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特别贡献奖”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个称呼得改改
·练红宁:“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个称呼得改改
·特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个称呼得改改
·特稿:喜迎建党九十周年之缅怀过去,展望未来 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组图)
·周青青、朱赵莲、倪曼茜、沈佳慧:喜迎建党九十周年之缅怀过去,展望未来 游南京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徐东阳:星火燎原,青春力行——河工大土木
特稿:星火燎原,青春力行——河工大土木学
彭双:铁骨抗争燃星火,丹心奉献照征程(组
特稿:铁骨抗争燃星火,丹心奉献照征程(组
邹超: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入乡慰问党员,
特稿: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入乡慰问党员,
倪雪怡、朱媛媛: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踏访
特稿: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踏访红色旧址,
黄中泉、许舒敏、黄伟康:烽火“三杆”传薪
特稿:烽火“三杆”传薪火——三明学院师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