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登红船,前生信有缘。 忠勇付我党,情义比桃园。 耀县起义固陕甘,陈家坡上表正言。 枪林弹雨创西北,英风锐气敌胆寒。 丰衣足食载史册,邦英常志此丹心, 考生、考生耀神州,家邦英杰美名传!
这首《陕甘常志此心丹》是中共铜川市委党校副教授、铜川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陈建宏为缅怀张邦英同志作的仿古诗,表达了老区人民对张邦英同志的无限追思和深情缅怀。
2025年6月29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张邦英同志逝世15周年的祭日。

张邦英(1910年5月-2010年6月29日),陕西省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泥阳堡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耀县县委书记,陕甘边南区委书记、游击队政委、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陕甘省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延属地委书记兼八路军三五九旅政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西北局秘书长,中共陕南区委第一书记兼第二野战军军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委副书记、新疆第三书记兼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交通部副部长,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部长级待遇)。党的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
扎根黄土,甘洒热血培沃土,“两点一存”有英名
张邦英同志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血肉之躯筑牢西北革命火炬。他与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并肩作战,作为县委书记领导耀县党组织配合策应王泰吉耀县起义,创建耀县游击队在国民党围剿中开辟照金、南梁苏区,建立红色政权。这一根据地在党史上被誉为“两点一存”,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们以生命守护信仰,张邦英在缺衣少粮的绝境中,成立耀县最早党组织,带领白色恐怖下的耀县早期共产党人以及革命群众以“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凝聚民心,将耀县这个关中通往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的千年古城,用抗税抗租分田地、办扫盲班的实践,将贫瘠黄土育化为革命沃土,血染成革命胜地。
七大征程,凝心聚力干革命,助参团结最强音
1943年张邦英以中共七大代表身份到中央党校学习,任一部副主任,继任四部主任,协助党中央培养一批重要干部。1945年,张邦英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这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正值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疾呼:“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张邦英在分组讨论中提出“农村影响城市,用分田地、办扫盲班”的西北实践,为全党提供基层治理范本。
今日回望七大,恰如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回响——“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张邦英等七大代表们的精神,正是“用鲜血捍卫国家尊严,以生命点亮民族希望”的典范。
建国基石,危难受命稳边疆,心系民生众望归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新疆和平解放,叛乱不断,百废待举。1950年张邦英同志紧急调入新疆,担任,将陕甘边区的民主经验带到西北边陲,开展各项维稳工作,他在镇压叛乱、民主改革、土地改革、牧区改革、三反五反、恢复生产、培养干部、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卓绝的贡献,深得新疆人民的爱戴,当选新疆人大代表,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殚精竭虑为新疆建设和为新中国服务的意志汇聚成国家制度。
他贯彻立法为民:参与制定《土地改革法》《婚姻法》,将“耕者有其田”的边区承诺上升为国家意志;他心系老区:推动陕北水土保持工程,把南泥湾精神写入社会主义建设屯垦戍边新蓝图;他清风永续:晚年著《片段回忆》《革命生涯》,以“永矢弗谖”的警醒,嘱托后人守护革命初心。
精神丰碑,公廉无私化时代,缅怀抗战赞复兴
2025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张邦英同志逝世15周年之际,他我舍小家为大家公廉无私的精神,感化凡庸的不理解,新时代我们更需铭记:“爱国情不灭,复兴愿不改”。从陕甘边区的星火燎原,到光荣出席七大,直至平叛稳边疆;从抵御外侮的烽火岁月,到今日民族复兴的征程——张邦英的一生,正是信念之光照亮民族希望的生动诠释。
正如我喜欢的作家路遥所言:“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1997年张邦英给自己工作过的孝义坊小学题词“致力教育事业、培养时代新人”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不谋而合,异曲同工,陕甘边革命先辈们播下的种子,已在新时代绿树成荫,欣欣向荣。
张邦英同志的一生,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史诗。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我们以“吾辈自强”的誓言致敬陕甘边革命先辈——因为我们都留着一样的血,这簇从黄土高原燃起的星火,永远辉映着中华儿女走向春天的征程。

6月29日上午,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泥阳堡村1932年—33年耀县县委成立初办公旧址、照金革命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站、情报站、物资补给站、张邦英同志故居旧址,中共泥阳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强,中共孝义坊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段颖倩。中共铜川市委党校副教授、全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陈建宏携夫人,国家税务总局铜川市税务局干部、陕西好人陈凯。陕甘边革命先辈杨再泉同志孙子杨团林,革命先辈陈国栋同志重孙陈东升,以及张邦同志亲属张战民、杨军印,带领侄子张公社、张海峰、张昭、董健芳,张鹏、张卓旗,王亚琪,重孙张杰豪等20余人向张邦英纪念碑敬献花篮。参加对张邦同志的逝世十五周年的追思和纪念活动。



革命先辈后代代表杨再泉同志孙子杨团林、陈国栋同志重孙陈东升,照金党史研究学者、全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铜川市委党校副教授陈建宏,延安(照金精神)研究会会员陈凯献花致敬

泥阳堡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强献花致敬

孝义坊小学支部书记、校长段颖倩献花致敬

张邦英同志侄子张战民、杨军印献花致敬

张邦英同志侄孙代表:张公社、张海峰、张昭、张鹏献花致敬

侄子杨军印、外孙张卓旗、孙媳王亚琪、重孙张杰豪献花致敬
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领导也发来“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珍惜现在国家赋予人民的幸福安宁”感怀,在此一并感谢,恰祭如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