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5月17日,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红色歌谣研究中心按照中心2025年工作计划和第八届“德阳社科活动月”相关安排,以线上形式举办了第三届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研习会,共有十九位代表受邀参加本次研习会,研习会由中心负责人冯军成主持。

按照会议流程,中心负责人冯军成介绍了举办本次研习会的活动背景,旨在通过经验交流,增强红色资源研究的深入化发展,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言阶段,中心负责人冯军成以《档案学视域下红色歌谣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为题,从红色歌谣档案保护的现状、红色歌谣档案传承的科学内涵和创新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引起人们对红色歌谣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刘思怡老师以《四川英雄人物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究》为题,阐明四川英雄人物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指出融入思政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今后的创新路径要从加强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隐性教育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西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李运以《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研究》为题,重点讲解了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创新路径。

四川工商学院副教授代梓莹以《红色歌谣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研究》为题,聚焦现实,提出红色歌谣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要精准化。

成都文理学院甘雨鑫副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红色歌谣英译的微认同叙事重构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研究》为题,重点讲解了红色文化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红色歌谣英语翻译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改革。

南开大学在读博士宣伟以《数智时代高校传承和利用红色资源典型案例分析》为题,介绍了数智时代的特点,结合高校传承和利用红色资源的典型案例,提出了高校要充分借助数智赋能、教学创新来实现传承和利用红色资源的目的。

四川传媒学院讲师马雨蒙以《“听史•悟理·育情”-红色歌谣融入传媒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为题,重点介绍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实效的必要性以及传媒专业在红色歌谣传承中的独特优势,指出今后红色歌谣融入教学的实践探索要借助课堂教学、网络媒体、校园文化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情感共鸣。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肖艳平教授以《红色歌谣音乐形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为题,讲述了红色歌谣的科学内涵,认为红色歌谣具有以战时状态为前提,以政治指向为核心,以音乐表达为基础的特点。对红色歌谣的音乐形态分析应关注音乐文本的战时性、政治性、群众性,以及来源的多元性等因素。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江晓燕教授以《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为题,阐述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指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提出今后要从教学形式“一体化”、开展实践主题、充分利用前沿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四川旅游学院何泓副教授以《五重维度讲好四川红色文化故事》为题,介绍了四川旅游学院开设的《红色四川》课程基本情况,着重提出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科研育人、宣传推广五个维度讲好四川红色文化故事。


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林梅老师以《文旅融合视域下成德绵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为题,介绍了成德绵红色旅游发展概况,提出了关于成德绵红色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助教李丹以《川西地区红色歌谣的兴起缘由、基本内容及当代价值研究》为题,介绍了川西地区红色歌谣的兴起缘由,结合川西地区代表性的红色歌谣,概括了川西地区红色歌谣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川西地区红色歌谣的当代价值。

四川工商学院李玉兰副教授以《活化利用视角下四川红色资源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协同机制研究》为题,讲述了四川红色资源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现状,提出要注重建立协同机制。

在十三位发言人分享完成果后,红色歌谣研究中心负责人冯军成介绍了中心自成立以来在红色歌谣搜集整理方面的成绩,希望各位发言人今后多关心和支持中心工作发展,提出宝贵建议,高质量推进红色歌谣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本次研习会由红色歌谣研究中心和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进行了近四个小时,各位发言人准备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研习会的成功举办为红色歌谣研究中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红色歌谣研究中心将以本次研习会为契机,加强与相关基地联系,推动红色歌谣的搜集整理、学习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务组成员:马海五牛 冯家仪 李瑞恒 胡欣美 杨元庆 冯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