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小梦青梅酒属于发酵型青梅酒
发酵型青梅酒的酿造工艺复杂且精细,如工艺流程包括青梅采摘、筛选、清洗、破碎、发酵、陈酿、分装杀菌等多个步骤。发酵过程中需精心筛选酵母菌株,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才得以使青梅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充分释放、融合。

在风味与感官体验方面,发酵青梅酒散发着清新自然的青梅果香,酸甜适中,口感层次丰富,其中富含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丁二酸)等多种有机酸成分。
健康养生方面,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先民就开始食用青梅,作为药食同源的健康食品,青梅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医籍中已经有所记载。如《本草纲目》中“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咳泻痢。”
发酵青梅酒还可以与多种美食搭配,它富含还原糖和氨基酸,与辣味食物搭配时可以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增强食物的感官体验,提升用餐的愉悦感。

京小梦青梅酒在具体流程上包括人工筛选品质青梅、5道清洗、24小时鲜果发酵入罐、100+天低温发酵、180天二次陈酿发酵等多个环节。同时根据青梅的生长周期,一年只酿一次酒,产量珍稀。
一、京小梦青梅酒市场定位与核心卖点
1. 产品定位
天然健康:突出青梅酒“无添加、纯天然发酵”的工艺,强调低糖、低度(建议12-15度)、高果汁含量(百分之30以上)。 情感共鸣:以“青春记忆”和“微醺社交”为核心,绑定“青梅竹马”“初恋回忆”等情感场景,打造年轻人专属的“情感酒饮”。 国潮文化:结合传统青梅酒历史与现代设计,包装融入国风元素,强化“新国货果酒”标签。
2. 差异化卖点
口感升级:优化甜度平衡,避免过甜,突出青梅的酸甜层次感。 场景适配:覆盖独酌、闺蜜聚会、节日礼赠等多场景,推出不同容量包装(如250ml便携装、750ml分享装)。

二、目标人群
核心群体:20-35岁年轻女性(占比百分之70),追求健康、颜值与仪式感。 次核心群体:30-40岁男性,偏好低度酒佐餐或社交场景。
三、营销策略
1. 线上推广
社交媒体种草:在小红书、抖音、B站投放KOL内容,聚焦“微醺时刻”“DIY调酒教程”,突出产品颜值与饮用场景。 电商平台联动:在京东、天猫开设旗舰店,推出“尝鲜套装”(含4种口味),搭配限时满减和赠品(定制酒杯)。 情感营销IP:打造“京小梦·青梅物语”系列故事短视频,讲述青梅酒与青春、友情、爱情的故事,增强情感共鸣。
2. 线下渗透
餐饮渠道合作:与日料店、火锅店联合推出“青梅特调饮品”,绑定“解腻搭档”概念。 快闪店与市集:在核心商圈举办“青梅微醺实验室”,提供DIY调酒体验和打卡拍照区,强化品牌互动感。
3. 跨界联名
与国风IP(如故宫文创、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限量礼盒,设计古风插画包装,附赠书签或手账本。 联合音乐节、露营品牌,打造“户外微醺派对”主题,植入轻松饮酒场景。

四、广告语设计
1. 主推系列
情感向: “京小梦,青梅竹马的味道。” “一口微醺,想起年少时的TA。” 场景向: “独酌是诗意,对饮是青春。” “火锅配青梅,解腻更对味!” 国潮向: “千年青梅酿,一杯新国潮。” “古法新味,醉在东方。”

2. 节日限定
情人节:“青梅煮酒,告白趁早。” 双十一:“囤一箱京小梦,囤住整个冬天的微醺。”

方案亮点
情感化产品线:参考“恋爱系列”命名逻辑(如“初见”“心跳”),推出情感主题限量款,增强收藏价值。 健康背书:联合权威机构发布“天然成分检测报告”,强化“0添加”信任感。 个性化定制:提供瓶身刻字服务,满足年轻用户“专属仪式感”需求。
通过以上策略,京小梦可快速切入低度酒赛道,抢占“健康果酒+情感消费”的双重市场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