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春伊始,朱德、彭德怀、张云逸、陈士榘、刘亚楼、曹汝谦、曹玉成、梁仁芥、黄霖、张焕文、王峰等开国将帅、英烈及抗战将士后代来走进山西应县下马峪乡,缅怀革命先驱曹汝谦烈士。

夕阳西下,春寒料峭。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笔直延展通向乡里,两侧栽满白杨。乡镇街道明净,屋舍整洁,布局有致,村口照壁以及下马峪乡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大厅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金色大字,彰显了这座乡村非同寻常的红色底蕴。
在乡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大家与下马峪乡人大主席团主席李建新、副乡长鲍永梅和下马峪村支书曹居旭等同志进行了座谈。据乡领导介绍,下马峪是地处应县西南方的典型的半山区乡镇,辖8个行政村,总面积119平方公里,以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耕地面积5.7万亩。

下马峪乡、下马峪村领导与大家合影(2025年2月11日摄)
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曹汝谦烈士的家乡。该乡1938年成立了应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联合抗日政府。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红色基地,是下马峪人干事创业的不竭精神动力。
下马峪村支部书记曹居旭介绍了曹汝谦烈士的家庭环境、学习成长经历和光辉革命功绩,应县瑞华学校创办人、董事长曹居台以及党史专家等同志长期以来坚持不懈深入挖掘和宣传弘扬曹汝谦烈士英雄事迹的感人故事,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对该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指导,以及家乡人民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之情。大家饶有兴致地回忆起了去年曹玉成将军后人曹银环协调开国将帅后代们一起来应县曹汝谦烈士故居参观学习的生动情形,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2024年金秋时节,由朱德、彭德怀、黄克诚、张云逸、陈士榘、叶挺、曹汝谦、曹玉成、梁仁芥、赵镇藩、曾国佐等开国将帅、英烈及抗战将军后代组成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山西红色之旅研学团”一行,在山西应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县老促会会长赵杰,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玉儒,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关工委主任常天福,县政协原副主席、县老促会党支部书记王胜,县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培文,县教育局党委原书记、县教育基金理事长魏应,县关工委副主任乔振国,应县瑞华学校领导丁璐、张向梅等陪同下,驱车来到下马峪乡下马峪村。

那天是10月10日下午,秋高气爽,微风拂面,绿树成荫。在曹居旭书记引领下,大家来到村中一座较新的青砖瓦房宅院门前。宅院门外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汝谦故居(时代:清)”。石碑由应县人民政府2019年7月22日公布,应县人民政府2021年10月立。

曹汝谦烈士之孙曹宙盛(右)、侄孙曹江胜
曹汝谦烈之孙曹宙盛介绍,故居坐北向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宽15.9米,南北长42米,占地面667.9平方米。现存前院正房、后院正房和西厢房,均为清代遗构。

故居修复后局部(后院)。右起:曹宙盛、张向梅、曹银环、陈士榘上将之子陈人康(八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杨志馨等(2024年10月10日摄)
前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卷棚顶,筒板瓦覆盖明间为过厅,东次间辟支摘窗,西次间和东梢间门窗不存。后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卷棚顶,筒板瓦覆盖。明间辟槅扇门6扇,中置风门和帘架横披,西次间辟支摘窗,东次间窗改制。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坡顶,筒板瓦覆盖。明间辟风门和方格窗,两次间辟支摘窗。

2021年夏,曹汝谦故居修缮前留影。左起:曹江胜、曹化谦(下马峪村主任)、曹居台(曹汝谦之侄,应县瑞华学校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根帻、曹银环、寇超(下马峪乡党委书记)、曹宙盛、张秀娥(曹宙盛爱人)、曹梦(曹汝谦重孙女)(曹宙盛供图)
曹汝谦烈士侄孙(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干部、现下派到应县南河种镇西崔庄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曹江胜介绍,曹汝谦故居保护修缮工程项目总预算300.3万元,2023年7月25日开工,当年11月21日基本竣工。该项目涉及正房、西厢房、过厅三座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东厢房、院门、牛羊圈、轿车棚四座房屋复建,总体院面和围墙的修缮。维修建筑面积共约670平米。经深度修复,屋舍基本还原了民国初年的面貌。待完成文物陈列、图片布展等工作之后,故居计划今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外院,右侧是一面大型写有入党誓词的红旗图案宣传板,对面立有两块宣传展板,分别为曹汝谦烈士事迹简介和曹汝谦故居修缮项目情况说明。大家走向这里,驻足认真观看。

左起:曹宙盛、徐克敏、张志扬、叶莲、刘武、张晓龙(2024年10月10日摄)
曹汝谦烈士的故事随战火的硝烟曾长期湮灭在岁月长河之中。建国后,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王世英和察哈尔省人民政府主席张苏,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曾写信给应县人民政府,告知曹汝谦烈士的英雄事迹,并要政府妥为照顾烈士遗属。

曹汝谦烈士纪念碑。徐向前题 一九八七年五月
1987年,徐向前元帅为战友曹汝谦烈士亲笔题词。从此,曹汝谦的英名镌刻于烈士纪念塔丰碑上,千秋万代为人民所敬仰和怀念。

前排左起:黄克诚大将儿媳张小娴、黄克诚大将之子黄煦、朱德元帅外孙刘武、张云逸大将长孙张晓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2024年10月10日摄)
曹汝谦是山西朔州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是中共早期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政治教官。

革命先驱曹汝谦烈士(1905-1930)
宣传展板上面的图片和文字,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一百余年前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的大革命时代……
英雄少年 投身革命
曹汝谦,1905年出生于应县下马峪村,原名儒谦,字效公。曾祖父辈曹廷佑、曹廷佐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是名门望族和乡绅富户,显赫一时。父亲曹守祯毕业于山西法政专门学校,在应县警察局当过几年巡官,受维新运动影响,思想较为开明。
曹汝谦12岁考入应县第一高小,受到革命思想启蒙。1920年考入大同山西省立第三师范。该学校学风严谨,思想活跃,爱国主义氛围浓厚。不久,曹汝谦由其舅舅郑业(李大钊的学生,早年参加革命)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受其派遣,在大同三师发展雁北各县学生加入青年团,播撒革命火种。他联络思想激进的同学组成秘密读书会,学习、研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不久组建雁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三晋文明之最》记载这是山西最早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因开展革命活动,曹汝谦被学校开除。

高君宇(1896-1925),山西静乐人,中共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1922年8月,曹汝谦考入太原平民中学。高君宇受李大钊委派,回太原在省立第一中学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晋华书社、青年学会,宣传革命思想。由于郑业和高君宇的推荐,曹汝谦一到太原,就与太原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接上关系,成为平民中学青年团的负责人。次年7月临近暑假,曹汝谦因参与领导太原学生从事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之后便随高君宇去北京到《向导》周报社工作。不久,曹汝谦在高君宇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曹汝谦频繁来往于北平、大同、太原,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政治运动部主任。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
1924年,根据党的指示,曹汝谦随高君宇南下广州。孙中山成立黄埔军校,我党除了从全国各地选派一些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校学习军事以外,还先后选派了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熊雄、鲁易、包惠僧、高宇罕等同志到校担任领导和教学任务,同时成立了特别支部和以蒋先云、陈赓、曹汝谦、李汉藩等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火星社”,创造革命的政治工作,宣传革命道理。
1924年从7月15日,广州沙面数千工人举行罢工,抗议英法殖民当局限制侮辱中国人民的“沙面苛例”。曹汝谦参加了沙面大罢工的组织工作。斗争坚持一个多月,迫使英法殖民当局取消《新警律》。这次罢工的胜利,成为“二·七”罢工失败后,中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高潮的起点。1924年8月,曹汝谦被分配到中共广东区委,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这期间,广州发生了商团叛乱。
1924年8月上旬,广州商团从香港私购大量枪械被扣,便以此为借口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叛乱,妄图推翻广州革命政权。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工农革命群众支持下,孙中山下令采取断然措施镇压叛乱。曹汝谦参加了由周恩来领导的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商团叛乱的平定给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势力以有力打击,使广东革命局势转危为安。
铁甲车队政治教官
作为中共重要领导人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积极推动建立一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武装队伍,执行护路和援助农民运动的任务。1924年11月底,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正式成立,全队采用“三三制”,有150人左右。队部设在广州大沙头一幢四层楼高的洋房里,门口牌子上书“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周恩来找来黄埔军校苏俄军事顾问,从苏俄援助黄埔军校的大批武器中,抽出100余支日造“三八式”步枪(系一战时售给俄国的)、10支德造驳壳枪和3挺手提机枪(其实是冲锋枪)协调给铁甲车队。铁甲车队配备了一列加装了铁板的5节车厢铁甲列车,火车头覆盖坚固铁甲,车厢两侧有不同高度的扁形射击孔,可用多种姿势向外观察、射击。末节车厢装了3个旋转炮塔,炮塔上没有炮,只装备了一挺重机枪。这种火车具有卓越的机动性,可以快速行驶在铁路上,同时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防护能力。
铁甲车队官兵服装和黄埔军校一样,冬季着装是大沿帽,黄色或灰色中山装,打绑腿,士兵穿草鞋或布鞋,军官穿皮鞋或长筒马靴。
铁甲车队下属成员的配备与调动,都由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及后来的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决定,主要工作和活动也直接向他们请示报告。队长、副队长、军事教官分别由周恩来选调的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徐成章和第一期毕业生周士第、赵自选担任。党代表和政治教官由中共广东区委选派廖乾吾、区委干部曹汝谦分别负责。他们是铁甲车队的骨干,负责招募、训练和装备。
孙中山授予铁甲车队政治教官曹汝谦少将军衔。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书记载了铁甲车队的组建情况——当时周恩来说:“乾吾,你们五人中有四人是共产党员,也都是孙中山先生信得过的人。铁甲车队是我们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部队。”(周士第入党时间为当年12月)。1924年11月,周恩来请来孙中山亲自检阅了铁甲车队。
铁甲车队实行“三操两讲”制度,即每天进行三次军事操练和两次政治讲习,培养官兵的革命意识和战斗力。铁甲车队还建立了官兵平等友爱的关系,努力消除等级差别和特权现象。

周士第(1900-1979),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开国上将
铁甲车队组建后,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周士第将军回忆了当时的组织活动情况:廖乾吾任队中中共党小组组长,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广东区委还从各地调来一批工人、农民、青年充当队员。在政治训练方面,由政治教官曹汝谦同志负主要责任。每天上政治课两小时,晚上组织小组讨论。政治课讲授三民主义、社会发展史、工农运动情况、目前国内形势等。曹汝谦负责讲授三民主义课,他着重讲授民生主义部分,特别联系到讲解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曹汝谦同志还负责讲社会发展史。
铁甲车队先后执行支援广宁农民运动、两次东征和讨伐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任务。《中共卫辉历史》写到,曹汝谦的政治工作做得很有名气,深得周恩来赏识。当时徐谦、曹汝谦、胡谦在广东做政治工作很突出,固有“三谦”之称。他们不仅在军事上展现了卓越的才能,更在思想上为战士们注入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炮火连天的战斗中,曹汝谦的政治素养和军事本领不断增强提升。
军事上,1925年2月1日,他率领铁甲车队第三排作为东征的先锋部队,沿广九铁路前进,配合黄埔军校教导团攻击石龙、樟木头、平湖、深圳等敌人防线,所向皆克。铁甲车队迅速将敌人破坏的铁路、桥梁、车站修复,完全控制广九铁路,保证了东征军后方运输的安全,使东征军迅速向东进攻,打败了陈炯明。
政治上,在“火星社”的基础上成立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以蒋先云、王一飞、周逸群、李之龙、李劳工、陈赓、曹汝谦、李汉藩等人组成骨干,周恩来经常注意同该会联系,随时指导其工作,使其成为政治部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和政治部对青年军人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的组织。(《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卷》)
1925年10月底,陈炯明、郑润琦等在深圳大鹏湾一带进行反革命骚扰破坏活动,铁甲车队前往深圳沙鱼涌增援纠察队,数次展开激烈战斗。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专门号召大家学习铁甲车队英勇斗争的精神。

北伐名将叶挺将军(1896-1946),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
随着国共两党领导的广东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革命武装力量迅速扩大。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由周恩来具体负责将铁甲车队扩编为一个独立团。周恩来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从黄埔军校、滇军干部学校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学员(大部分为中共党团员)担任排以上干部或班长,全团约2000人,叶挺任团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周恩来在独立团建立党支部,各连成立党小组,班、排均有党、团员,由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直接领导。根据广东革命政府授予的番号,该团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常被人们称为“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作战英勇,所向披靡,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美誉。铁甲车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支具有新型军队特征的武装力量,虽然从组建到改组仅有一年的时间,但在我党尝试武装力量建设、培养革命军事骨干、探索工农革命实践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共领导创建的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北上从事兵运工作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史略》和《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分别记载:1925年5月,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军校组成了以中共党员曹汝谦为首的革命军人代表团参加大会,以表示对大会的支持;6月,曹汝谦介绍常乾坤(开国中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6月30 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十次大会召开, 由大会主席李之龙作记录。该会的会议记录刊登在8月17日《中国军人》第六号。据记载,王一飞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大会对联合会中央进行了改组。当选为正式委员的有:常务委员李之龙、财务委员谢崇坚、宣传委员曹汝谦、组织委员杨子杰、编辑委员黄锦辉。当选为候补委员的有:刘联升、冯汉民、刘云、李汉藩、陈歼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辞典》,郭化若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大会对联合会中央进行了改组,曹汝谦当选为宣传委员,具体负责联合会的宣传工作,在军队和广大群众中做政治的、文化的教育工作,建立军队和民众的密切关系,建立各军队间的相互密切关系等,在军队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史略》又载,这一年秋冬之际,曹汝谦参加回师广州平叛和第二次东征战役,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科员。
1925年,曹汝谦担任鄂军总指挥何成浚的少将政治部主任,从事鄂军的政治工作。1926年初,曹汝谦联络了何成浚部的一些进步军官,反对蒋介石命令,遭到逮捕,身陷囹圄,后经周恩来保释出狱。2月,他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七团任党代表。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驱逐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
《黄埔军校将帅录》和《中国红军人物志》载:“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驱逐在第一军的共产党员,曹汝谦离开一军,随周恩来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开始从事地下工作。不久,党派曹汝谦与郑业等六人去冯玉祥的国民军工作。未到北京,国民军已败退,他们遂又返回上海。1926年底,北伐军攻下武汉,蒋介石任命何成浚为鄂北绥靖主任。何成浚开始组织鄂北绥靖处,请调曹汝谦任少将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即派曹汝谦再次到何部工作。这时的曹汝谦,已经认识到抓军队的重要性。

张稼夫(1903-1991),山西文水人,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等职。《庚申忆逝》(张稼夫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927年4月中旬,曹汝谦担任湖北省政府中共中央警卫二团党代表。1982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应县党史办负责人马良与刘苏将军到北京东四六条6号访问张稼夫。张稼夫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与曹汝谦一起工作。马良回忆:“张稼夫年近八旬,精神很好且十分健谈。说起曹汝谦,他仿佛又回到大革命时期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说与曹共同工作了几个月,当时曹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第二团党代表,他是曹的秘书。”
张稼夫回忆:“曹汝谦同志,字效公,山西省应县人。他在广州工作时,很受周恩来同志的器重。北伐时被分配到湖北人何成濬师担任党代表。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里,我和他的交往甚多,受益匪浅。我的入党申请书也是经他看后,由他送交党支部的。4月下旬,曹汝谦同志找我谈话,通知我已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
张稼夫在《庚申忆逝》中写到:“大约是五月中旬,驻扎在武汉西侧,用以防备四川军阀的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蒋介石的收买和策动下,乘革命军远在河南前线,后方空虚之机,勾结十五军刘佐龙部和川军杨森部,悍然进攻武汉。夏斗寅率领叛军一直打到离武昌十里的纸坊,形势非常危急。就在这危急关头,叶挺同志率领部队从河南前线,星夜返回武汉,向叛军进行英勇反击。武汉的工人、农民、纠察队和学生,都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我们警卫团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包括女生队,全部上了火线,打退了夏斗寅叛军的进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警卫二团编入贺龙的第20军。曹汝谦等人留在武汉,转入地下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上册第144页)。一说,大革命失败后,曹汝谦奉命坚持秘密从事兵运工作。(《黄埔军校将帅录》第1403页)。
武汉特务工作处 上海中央特科雏形
192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关于湖南事变以后的当前策略的决议》,决定建立一个党的秘密机构,并且在进行公开活动的同时,加紧进行秘密活动。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在湖北武汉主持成立隶属军委的特务工作处。特务工作处分设特务、情报、保卫、匪运四股,以情报工作为主。自此,我党第一个专业情报保卫机构——“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正式成立。
在武汉市档案馆中,《党的隐蔽斗争史料汇编》(国家安全部总编,北京市国家安全局主编)记载:曹汝谦,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922年入党,革命先驱。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政治教官,参加了第二次北伐。红色特工重要成员,(最早武汉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负责匪(兵)运工作),是上海中央特科的雏形。“七一五”政变后,中共中央将曹汝谦调到中央军委工作。(《杨松青》)

青年时期的徐向前
1927年6、7月间,为保存革命力量,应付突然事变,党组织决定派部分党员去张发奎的二方面军工作,交给徐向前找毛泽东的纸条(“纸条”为曹汝谦、张稼夫开的介绍信)。后徐向前在张发奎的指挥部工作,任上尉参谋。(徐向前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共中央在武汉》第652页)
《山西青年革命先驱》229页载:在这一时期,南京国民党当局下令改组山西国民党省党部,清除的共产党员。阎锡山紧步蒋介石后尘,下令通缉崔锄人、山西省委书记王瀛等20多名山西共产党员。1927年六月,王瀛等离开太原。路径北京、天津,来到武汉,后又按组织指示,分两路由上海、天津经北京回太原。《山西青年革命先驱》212页又载:周恩来同志在中央军委负责,他很欣赏曹汝谦同志的活动能力。曹汝谦同志每次给我们(王瀛等)讲话,都说是周恩来同志指示,说明曹汝谦同志当时是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担负着很重要的工作职责。
张稼夫在《庚申忆逝》43页写到:早在1927年夏山西省委书记王瀛同志到武汉党中央汇报工作,离武汉前,曹汝谦同志在汉口晋阳楼饭庄为他们夫妇设宴践行。我和王亦侠同志作陪,那时王瀛同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但是刚回山西即被捕杀。
1927年7月初,湖北各地土豪疯狂镇压工农革命运动。曹汝谦和张稼夫留在武汉,转入地下工作,任务是搞兵运和疏散、安置从前线撤退下来的部队人员。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曹汝谦和张稼夫一起分别把原在国民革命军中工作的党员,安排在京山、黄岗、麻城、六安、亳州等群众基础好、便于掩护的地区。为解决从南昌起义前线回来战士的生活困难,曹汝谦给父亲写信,请他赞助革命。曹守祯将家里的存粮卖掉,筹集二百元现洋,寄到湖北指定地方。

曹祖谦(1904-1932),曾任红四方面军10师教导营教导员
1927年9月,曹汝谦接到通知,要求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往上海。临上船时,中央又让其随何成浚的部队到北平去。就在曹汝谦准备取道上海北上之际,其四哥曹祖谦(堂兄)由家乡来上海找到了他。大革命失败后,曹汝谦与家里中断了通信联系,家里担心他的安全,特让曹祖谦南下把汝谦找回去。曹汝谦问明了四哥的来意后,说:“这个时候我怎么能回去呢?当前,我们党正处在危急关头,正是需要我们这些党员拼命工作的时候,离开不就成为脱逃、背叛了吗?”曹汝谦反劝四哥在国家危亡之际,投身革命。曹祖谦毅然抛弃家小,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在上海、南京、北平之间作交通工作,后赴武汉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曹祖谦到红四方面军任教导营教导员,后被张国焘“肃反”冤杀。(曹福谦:《曹祖谦革命工作经历概述》。曹福谦是曹汝谦亲叔伯三哥,黄埔四期生,国民党少将,当过166师师长、第八军副军长,后和卢汉在昆明起义。——编者注)
辗转北平、郑州、应县
1928年,曹汝谦到达北平,做兵运工作时被北平警备司令张萌梧的政治部主任梁永泰逮捕,后经何成浚、丰玉玺(曹汝谦姑父,阎锡山部军长)援救而被释放。何成浚在郑州组织起讨逆军第五路总指挥部,替蒋介石作招降孙传芳、张宗昌部下的工作。曹汝谦又根据党的指示,以何成浚部的总参议兼军需处长的身份为掩护,到郑州作地下工作。何成浚被调往东北,曹汝谦化名曹谦留在郑州作地下工作,住在郑州西河沿20号,意欲拉一些地方零星武装,改造成为革命军队。因系知名人物,他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为摆脱敌人的搜捕,他又返回北平。
1929年春,曹汝谦回到家乡应县,做农民武装工作。他发动有志青年投身革命,先后动员应县的王挺、曹克谦,山阴县的丰启祥、丰启颖、杨清元等人,同他一起作兵运工作。(马良:《曹汝谦传》)期间,曹汝谦解除封建包办婚姻,与应县女高毕业的吴桂贞结婚。
大义坚贞 血洒卫辉
1929年8月,曹汝谦前往太原。组织令他到豫北汲县(今卫辉市)一带开展兵运工作。卫辉府有支农民武装(遭到敌人破坏),卫辉地下党在做他们的工作,亟待有军事经验的同志率领。组织决定让曹汝谦和杨静仁把这支部队组织起来,发动武装暴动。
曹汝谦的姑夫丰玉玺在山西阎锡山部任军长,曹汝谦获得丰的信任,以该部扩编军队名义,开具委任状和部队番号,化名曹谦,偕七弟曹克谦、表弟丰启颖和青阳人杨清元等来到汲县,先后结识曹逊甫、孙荫武、高#卿、汪清波、马友春等人。他积极着手恢复党的组织,并介绍马友春等一批积极分子入党,先在贺生屯,很快又在卫辉南关、贺生屯周围的几个村庄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曹汝谦收集到一批军阀混战时遗弃在民间的枪支,联系附近12个村的农民秘密恢复壮大“千民会”,用这种封建团社形式来反抗军阀、官府、地主、劣绅的盘剥和压迫。他们大都是贫苦农民,革命意志坚决,情绪很高,白天生产,晚上集中在贺生屯玉帝庙前的广场上进行军事操练。
经数月努力,这支农民武装初具规模。曹汝谦感到河南敌强我弱,建立苏维埃政权时机不够成熟。他决定将这支豫北农民革命武装暂定名为“河南义勇军”。1930年8月,义勇军司令部在贺生屯玉帝庙成立,曹汝谦任司令,曹逊甫任总指挥,孙荫武任参谋长。
为便于活动,曹汝谦通过关系,做通国民党汲县县长工作,将义勇军司令部从贺生屯迁到汲县城内察院门口路西丁家大院(今鼓楼街23号),城内招兵处设在府门口。门上竖起一面红白两色招兵大旗,沿旗裤上下约半尺宽白布上,竖嵌着“河南义勇军”五个黑字。当时在汲所招之兵编为第一师,曹逊甫兼师长,高#卿、汪清波任旅长,马友春任团长。义勇军驻扎在延寿宫和南关。进城后,曹汝谦率部积极开展武装起义准备工作。他分别派人置办枪支弹药、购买布匹、缝制被服,还派人分赴新乡、辉县、淇县、浚县、滑县等地动员群众参军,策动民团起义。仅两个月时间,义勇军在汲县招兵达200余人,加上附近各县招兵共有500余人。他们统一着灰色军服,打裹腿,戴八角帽,佩蓝边白地胸章,活跃在城乡之间和街头巷尾。
义勇军队伍迅速壮大,引起当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及其部下的忌恨,遭到严密监视。由于义勇军某些领导人受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影响,错误认为蒋介石正忙于“中原大战”,因而滋生麻痹轻敌的思想,又缺乏保秘措施,收编民团工作不够慎重,致使国民党很快就了解掌握了义勇军的建军宗旨和领导人基本情况。
1930年11月29日,韩复榘部属国民党豫北剿共司令张万庆部,先后在察院门口及南关,突然对义勇军司令部及马友春团实行包围搜捕。经过半夜激战,除丰启颖一人冲出重围,和在外县未归的高#卿、曹克谦幸免于难外,其余领导人员全被逮捕。曹汝谦、马友春等18位义勇军将士在县城西门外南侧护城河畔,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新军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声中,被军阀残忍杀害。义勇军从开始组建仅四个月时间,即遭扼杀。曹汝谦就义时,年仅25岁。(《卫辉市志》)
英名不朽,万古流芳
曹汝谦就义后,曹守祯夫妇和烈士妻子吴桂贞悲痛欲绝。

曹汝谦夫人吴桂贞(曹宙盛供图)
依当地风俗,为给烈士留后顶门,1947年吴桂贞把未满月的曹居蒲从其生父曹定谦(曹汝谦堂弟)身边抱回家中,作过继儿子。三个月后,41岁的吴桂贞郁郁而逝,曹守桢带着曹居蒲全家迁居内蒙。

曹汝谦、吴桂贞过继之子曹居蒲2019年在曹汝谦故居前留影(曹居蒲之子曹宙盛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曹守祯回到应县。因家里是地主成分,本人又在旧衙门干过事,曹守祯在土改、镇反时受到批斗,准备判他死刑。家人跑到北京找到总理周恩来,不久周恩来做出指示,明确曹汝谦同志系我党高干、革命烈士,应妥为照顾烈属。

曹汝谦生前战友王世英给烈士父亲曹守祯写的信
时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任山西省委书记,曾与曹汝谦在广东共同从事革命工作)王世英给曹汝谦的父亲曹守祯写信,因当时应县归属察哈尔省,王世英将信传给察哈尔省主席张苏解决曹守祯的问题。

王世英(1905-1968),字子杰,山西洪洞人,1962年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王世英专程来应县,到下马峪村看望曹守祯夫妇,由于特殊原因,此行鲜为人知。至此,曹老夫妇得到应县人民委员会“烈属房”、“烈属地”待遇(位于东辉耀村)的妥善照顾。
中共应县党史办原负责人马良历尽艰辛收集资料,编写《曹汝谦传》,被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5卷)。曹汝谦的事迹摆在了中共党史的重要位置。后来出版的《中共党史简明词典》《中共现代史词典》都收录了介绍曹汝谦的条目。
1987年5月25日,徐向前元帅亲自题写碑名的“曹汝谦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在应县县城隆重举行。纪念碑矗立在烈士陵园的正面,大理石碑座上镶嵌着汉白玉碑身,碑高2米,碑座高1.5米,统高3.5米,碑的背面是烈士的生平。揭牌仪式由县委副书记高希明主持,县委书记樊茂枝、曹汝谦烈士侄女曹文华致辞。雁北军分区司令员白星、雁北地委副书记刘增宝为纪念碑揭碑。
2017年8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热血军旗》电视连续剧,曹汝谦的影视剧形象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同年12月,马良撰写的《沥尽黄沙始到金——曹汝谦烈士史料征集追忆》在《党史文汇》上发表,记录其历经三年半、横跨11省的曹汝谦资料征集工作。2018年2月12日,《党史文汇》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了上述史料征集追忆文章,高度评价了革命先驱曹汝谦烈士的光辉壮丽一生。

研学团成员及应县地方领导在曹汝谦故居英烈像前留念(2024年10月10日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中共应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对曹汝谦革命事迹的宣传力度,专门立项,在曹汝谦故乡应县下马峪村修葺曹汝谦故居,筹备建立曹汝谦革命事迹陈列馆,让曹汝谦的革命事迹世代相传,以此汇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家乡人民富裕安康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英烈后人曹居台(右)、曹江胜父子手持徐向前元帅题词留影
应县瑞华学校创办者、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曹居台谈到,“伯伯曹汝谦从小接受进步教育、早年投身革命的英雄事迹在我们家族妇幼皆知,我是听着伯伯故事长大的。受伯伯影响,我从小喜欢读书,乐于助人。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感恩共产党,饮水思源,在应县县委、政府的号召和鼓励下创办了应县瑞华学校、应县第八幼儿园。”

应县图书馆领导与大家在图书馆“曹居台先生捐书阅览室”座谈留念。坐者左起:胡山、张晓龙、徐克敏、胡东钊、梁静群、张克明、罗解难、刘晓春、刘武、曹银环、张根帻;站者左起:段文彦、牛强馆长、曹宙盛、曹江胜、刘煜滨、张峰、张军凤副馆长(2025年2月11日摄)
“在办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小学和幼儿园办成了应县一流民办学校。我努力服务社会,造福家乡,热心公益事业,被评为山西省民办教育优秀办学者、山西省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前进的路很长,但我决心继承伯伯曹汝谦的光荣传统,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道路砥砺前行。”

左起:刘武、曹宙盛、胡山(2024年10月10日摄)
曹汝谦烈士之孙曹宙盛表示,“爷爷一生非常短暂,如其革命引路人高君宇一样,生如闪电耀亮,死如彗星迅忽。他们有限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为人民谋解放、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他们的精神高山仰止,光辉不朽。作为烈士后人,我有责任义务弘扬革命精神,不断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勤奋工作,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无愧先烈、无愧时代的人生答卷。”

烈士侄孙曹江胜书记谈到。“曹汝谦爷爷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纪念、告慰先烈的最好方式,就是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我的职责是要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学习并持续推动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在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的衔接过程中,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曹汝谦故居参观留影。左起:张玉儒、张晓龙、朱德元帅外孙媳徐克敏、叶挺将军孙女叶莲(2024年10月10日摄)
全程陪同参加研学活动的应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玉儒谈到,晋北朔州市最早的共产党员曹汝谦出身地主家庭,但接受革命启蒙教育较早,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本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感到在三座大山压榨下的旧中国贫苦人民没出路。北大学生领袖、山西第一个共产党员高君宇把他从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引上革命道路。曹汝谦不仅是下马峪曹氏家族的骄傲,也是塔乡应县人民的骄傲!

研学团成员在应县革命烈士陵园中的曹汝谦烈士纪念碑前留念。左起:卜金宝、张小娴、黄煦、曹江胜、张志扬、刘武、徐克敏、刘清扬、叶莲、陈人康、曹银环、曹宙盛、梁静群、张根帻、胡东钊、蔚隆青、张玉儒(2024年10月10日摄)
在英烈家乡,大家认真座谈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曹汝谦前辈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故事。大家怀着崇敬心情缅怀这位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曹汝谦烈士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带领战友们奋勇前行,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牺牲,不仅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更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纪念曹汝谦烈士,不仅是为了缅怀他的英勇事迹,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应县瑞华学校学生在曹汝谦烈士墓前留影,前者为曹汝谦烈士第四代后人曹梦(2024年10月10日摄)
英雄已逝,精神不灭。沿着先烈们用热血和生命开辟出的革命道路,高举红旗,奋勇前进,是对英雄先辈们最好的纪念和告慰。
伟大革命先驱曹汝谦烈士永垂不朽!
文图:胡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首任部长,人民法治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原国家外经贸部干部、外交官,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建发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