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钟克祥、熊立功:王敬璋书记的奉献之路
作者:钟克祥、熊立功
浏览次数:
2024-09-14 11:09:5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三伏天,火炉一样,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在燃烧,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在这样酷热难耐的时节,我们心中却怀着一份敬仰与热忱,不顾酷暑炎热,毅然踏上了这片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土地——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

    听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党的优秀干部,他如璀璨之星闪耀在这片土地上,他就是曾担任黄冈地委常委、红安县委副书记、兼永河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的王敬璋。怀着崇敬之情,我们走村串巷,渴望从乡亲们的口中、从岁月留下的痕迹中,去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感人事迹。

    当我们走进村庄,古老的石板路在阳光下散发着微微的热气。路边的老槐树仿佛一位位沉默的见证者,它们曾目睹王敬璋同志在这里走过的身影。村民们听闻我们的来意,纷纷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沧桑:“王书记啊,那可是个一心为老百姓的好干部。当年,这永佳河镇还很贫困,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王书记来了后,就没日没夜地为大家想办法、谋出路。”老人的眼神飘向远方,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一)

    那时的永佳河镇,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百姓们过着艰苦的生活。王敬璋初到这里,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走访各个村落,一双破旧的布鞋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身材瘦削却挺拔如松,脸庞被岁月和风雨雕琢出坚毅的线条。每到一处,他总是亲切地与乡亲们交谈,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那温和的笑容和专注的眼神,让百姓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关怀。

    在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王敬璋更是一丝不苟。他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仔细研读文件,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计划。为了让政策更好地惠及百姓,他组织召开一次次的会议,耐心地向干部们讲解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在工作中,他总是吃苦在前,从不抱怨。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记得有一次,为了抢修被洪水冲垮的堤坝,他带领着干部群众奋战在一线,泥水溅满了全身,双手也被磨出了血泡,但他依然不肯休息,直到堤坝修复完成。

    他坚定地用党章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不搞特殊化。他的生活极其简朴,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屋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床、一张书桌和几把椅子。他的饭菜也十分简单,常常是一碗米饭、一盘青菜和几块咸菜。但他却总是乐呵呵地说:“能和百姓们一起奋斗,吃这点苦算什么。”

    王敬璋一心为人民着想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印在了百姓们的心中。多年过去了,人们一提起他,那一幅幅画面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作的身影,他在学校里关心孩子们学习的笑容,他在困难家庭中送去温暖的双手……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永佳河镇前进的道路,让人们记忆犹新。

    (二)

    在那个农业学大寨,改天换地,激情奋发的七十年代,王敬璋书记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

    改田会战的工地上,那简陋的草棚在风中微微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奋斗的故事。王书记脚蹬球鞋,头戴草帽,身着朴素的衣衫,与农民们浑然一体。他穿梭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劳动者的心。

    在改田、挖山、浚河渠的浩大工程里,每一处艰难之地都见证了王书记的付出。那些挖不动的硬土、整不平的田地、疏不通的河渠,王书记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他弯下腰,奋力挥动着锄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那是岁月和辛劳留下的印记。

    那时,弯河改直造田,小田改大田,机械的缺乏让工程变得异常艰难。人们只能依靠人工、人力挖掘,肩挑背扛和手推车运土。烈日炎炎下,人们的衣衫被汗水湿透,却没有一丝怨言,因为他们知道,王书记始终与他们在一起。王书记总是身先士卒,他的身影如同旗帜,引领着大家奋勇前行。干累了,他没有丝毫书记架子,随意地躺在用稻草简单纽成的草铺上打盹眯一下。他满脸疲惫,泥脚也顾不得冲洗,便用旧报纸把脚一包和衣而睡。几次指挥部的年轻干部心疼他,打来洗脚水叫他洗一洗,劝他好好休息一下。可他却坚定地说:“不必麻烦了,让我稍稍眯一下,再去把今天留下来挖不动的麻骨石挖了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让人动容。

    无数个日日夜夜,王书记就是这样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地挖着无数个难挖的土石山包。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眼神依然明亮,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为了减轻民工繁重的体力活,他绞尽脑汁,设千方想万法。他在田间地头来回踱步,思索着解决之道。终于,他因地制宜,想出了将田里灌满水,用门板系根绳子,把土装在上面,用人拉,借水的浮力和泥桨的滑动运土的办法。这个方法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省力又高效。工地上一片欢腾,人们对王书记的智慧佩服不已。

    每处工程临近尾声,工程竣工转场,民工们睡觉歇息的草棚都拆完了,可王书记睡的草棚硬是不让拆除。他站在草棚前,神情严肃,目光坚定。他说:“上马工程可以轰轰烈烈,下马收官很容易松松垮垮,工程质量最爱丢七拉八,切不能让工程留有不好的尾巴,磨洋工不负责任的拉垮现象,我要在这里监工督工搞到底。”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对工程质量的执着追求。在他的监督下,每一项工程都圆满完成,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三)

    那是个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相对匮乏,基层社员群众生活的艰苦如同一幅幅沉重的画卷,在各个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书记的王敬璋,他的心始终紧紧地系着群众,时时刻刻关心着群众的生活,特别关注民工方方面面的生活状况。

    在那几千人的改田会战工地上,人们忙碌的身影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着奋斗的乐章。然而,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吃喝拉撒问题,却被细心的王敬璋书记关注到了。尤其是其中的手纸问题,更是让他挂心不已。这几千人的工地上,有三分之一的是妇女,男女有别的拉撒方式让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时常在工地巡视,看到妇女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劳作,心中涌起无尽的怜惜。

    他反复思量着这个问题,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解决方案。最终,他果断地做出决定,要求各单位把废纸莫丢了,集中起来送到指挥部去。这个决定一经宣布,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这一行动,纷纷前来询问。王敬璋书记耐心地解释道:“在工地,男人上厕所一块破瓦片,扯几根草挽个小把子就解决了,可妇女怎么办?妇女是工地上的半边天,她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并不比男人少,而且在生理上她们是弱势群体!这些废纸就是为她们准备的手纸。”他的话语朴实而真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对妇女的关爱和尊重。

    此后,每隔十天,指挥部就会通知各大队干部把废纸发给妇女。当妇女们接过那一份份特殊的关怀时,她们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人人无不感动地说:“王书记考虑问题真是很周到、很贴心,真正是我们的父母官。”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这份小小的关怀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个妇女的心。

    而王敬璋书记并没有因为这件小事而满足,他继续在工地上奔波,关注着每一个可能影响群众生活的细节。他知道,只有真正关心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带领大家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四)

    在那个激情如火的时代,整个大地都仿佛被一种蓬勃的力量所笼罩。以粮为纲,种双季稻,早稻不插“五一”秧,二季稻不插“八一”秧,已成为抓生产抢季节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都深知,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关乎整个地区粮食产量和人们生活的大事。

    峰山大队峰山塆那一冲两担多田的插秧任务没跟上,这让王书记心急如焚。他马不停蹄地找到大小队干部,神情严肃地说:“这插秧任务必须得抓紧了,集中人力,一天栽完。”基层干部们听后,面露难色,无奈地说道:“王书记,最大的问题是秧扯不嬴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开夜工。”王书记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那好,那这样,下半夜让秧还长一长,早上四点钟开始扯秧,秧稞也有点时间长壮长长,这样既能保证秧苗的质量,插秧任务也不落后。”

    第二天早上三点多钟,天边还只是微微泛起一丝鱼肚白,王书记就已经带着部分干部和农技员来到了秧田里。他们弯下腰,熟练地扯起秧来。田边的草丛中,昆虫还在低鸣,仿佛在为他们的辛勤劳作奏起一首独特的乐章。不一会儿,陆陆续续的塆里男女劳力都来了。秧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着一曲奋斗的旋律。

    一些妇女边扯秧边抱怨地说道:“王书记也真是的,不晓得女人几多事,洗衣,烧火,带伢,一摸带十杂,百事要做,昨天换的一大盆衣服冇洗。”王敬璋听在耳里,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愧疚。他停下手中的活,直起身子,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立马跟队长商量后决定,让妇女早点放工,腾出时间让她们处理家务事。他走到妇女们中间,真诚地说:“姐妹们,是我考虑不周。你们辛苦了,家里的事也很重要。今天就早点回去,把家务处理好。”妇女们听了,心中满是感动,对王书记的体贴更是赞不绝口。

    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那两担多田的插秧任务终于在一天内顺利完成。看着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王书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片稻田,更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五)

    艰苦的岁月,如同磨砺宝剑的砂石,历练出一代勤劳俭朴的人民和优秀干部。王敬璋书记就是这样一位深深扎根在基层的干部,他头戴一顶破草帽,脚穿一双破球鞋,无论田间地头还是村庄小巷,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

    公社农技站站长,一直跟随着王书记下乡住队。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共同为了这片土地的丰收而努力。一次下乡,恰好要路过站长的村子。站长望着熟悉的道路,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他对王书记说:“王书记,前面就是我家了,今天就在这里吃中饭吧。”王敬璋书记听后,微微思索了一下,便欣然应允,说道:“也好,顺便去看看你的父母,他们也辛苦了。”

    站长的父母听说王书记要来家里,急忙从畈里赶回来准备饭菜。他们满心欢喜,想着一定要好好招待王书记。然而,当王书记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时,连忙说道:“我是来看看你们,不在你家吃饭,大队已经把饭派到了农户呢。”农技站长和他的父母反复恳切地挽留,他们真诚地希望王书记能留下来吃顿饭,但都被王书记婉拒。

    临走时,站长母亲叫儿子等一下。她细声地问自己的站长儿子,说王书记穿几大码子的鞋?站长愣了一下,随即回答说:“40码的。”站长母亲心疼地说:“你看,王书记的鞋帮子破了几处,鞋底也穿了,帮子也烂了,么样穿?”她的眼中满是关切和担忧。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阳光洒在大地上,带来一丝温暖。农技站长的母亲用报纸包着一双鞋,满脸慈爱地递给自己儿子,并叮嘱道:“这是送给王书记的。”站长打开一看,是一双出口转内销的回力球鞋。他惊讶地问道:“这是哪里买的?”母亲说:“塆里二伯在县外贸局,我叫他帮忙买的。”站长心中一阵感动,他知道母亲的这份心意有多么珍贵。

    按照母亲的要求,农技站长将这双回力鞋送给王书记。王书记十分惊讶,连忙问道:“是谁买这好一双鞋?”农技站长如实回答:“我母亲看到你脚上穿的鞋破了几处,叫你换了它。”王书记感动地说:“哎呀,你母亲真细心,感谢你父母深情厚意。但是这个鞋我不能要,你们家人都穿的是破布鞋,村子里的社员们还有好多人没有鞋穿,我这鞋帮子破了底还是好的啊,这新鞋我愧疚接受。谢谢你娘俩的关心。如果你这个农技工作者关心我这个书记,我就把钱,你就趁闲着的时候,你帮我把这双破了的鞋,拿到街上叫皮匠补一下就行。”

    站长看着王书记坚定的眼神,知道自己无法说服他。没办法,拗不过书记的拒收新鞋,站长只好依从了他。他心中对王书记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他知道,王书记心中始终装着百姓,装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六)

    几个月后的一天,大约是下午五点多钟的时间,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天空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暮色。王书记下乡回公社小憩片刻,看着时间离傍晚还早,心中牵挂着各个村子的栽秧进度,便约办公室王主任到保丰村(西张元)去查看几个塆子的情况。他们沿着乡间小路前行,一路上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泥土的气息。

    他们转了几条冲,看着一片片稻田里忙碌的身影,王书记时而驻足观察,时而与王主任交流着栽秧的情况。王主任看了看天色,说道:“王书记呀,天已黑了,看不到实物实景,肚子又饿了,回公社去吧。”王书记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虽有些不舍,但也知道此时继续查看下去确实效果不佳,便点头同意返回公社。

    在回公社的路上,王书记那补了又补的那双破球鞋,突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只听“啪”的一声,鞋帮与鞋底彻底分离,帮是帮底是底,帮底两分,再无法继续穿了。王书记无奈地笑了笑,只好在路边扯几根丝毛草一扭,把鞋帮鞋底绑在脚上。他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都格外谨慎。

    在昏暗的田埂上,隐约间王书记看到前面来了个挑担子的人。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走到眼前一看,原来是个皮匠。王书记风趣地说:“呃嗨,原来是李皮匠呀,今天搞社会主义的碰到个搞资本主义的,我们是有缘啦,看来今晚我的破球鞋有救了,哈哈...”李皮匠一听,这熟悉的声音,定睛一看,是王书记在跟他开玩笑打招呼,便十分惊讶地说:“哎呀,是您呀,王书记,您们么样在这伸手难见指的夜晚还在畈里忙工作呢?您们吃饭冇?”“冇。”王书记又笑着问:“你么样也搞得这暗?”李皮匠接着王书记的话茬说:“先向您道个歉,现在不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吗?做手艺白天都不敢出来做,我是今天按照队长说的,下午每个劳力扯400个秧,经过点数验收就可以放工。我的任务完成了,看天色还早,就挑着修鞋担子游游乡、去做一点活,挣个油盐钱哩。”王书记又打趣地笑着说:“啊,那好,那现在你这资本主义就跟社会主义做点事哈,请你把我的鞋修一下行吗?”李皮匠听了这话,心中又喜又愧又惊。喜的是能为王书记做事,愧的是自己偷偷做活被发现,惊的是王书记不仅未批评他,反而还让他帮忙。他像犯了错误的小孩一样,激动地说:“哎呀,看您王书记说哪里的话呀,天色这么黑,您大干部们还在为农民的生产操心操劳,连晚饭也没吃,我给你修鞋完全应该,承蒙您冇计较我搞资本主义的错误,我就叩头谢恩啦!”于是,皮匠受宠若惊地接过鞋一看,说:“啊呀,王书记,你这双鞋么样穿得呢?帮也破烂了底也磨穿了啊。”

    在夜色的星光下,李皮匠借着星的点滴微光,谨慎而熟练地修补着这双破旧球鞋。他全神贯注,仿佛在修复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他对王书记的敬意。大约用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皮匠修补好鞋子交给王书记,说:“这鞋将将就就修好,暂时可以穿些时日了。”王书记接过修好的鞋子,立马拿出五角钱,并问够不够?皮匠连连摆手,说:“哎呀,我还要您的什么钱,现在您们还饿着肚子在畈里做公事,我却在讨私活,这修鞋钱我更没有理由收下的。”皮匠挑着担子就跑,王书记又风趣地说:“你想贿赂干部哈?明天开会就批斗你,快拿着,快拿着,你再不要我就打赤脚回去。”王书记见皮匠还在走,一个箭步上前拉着皮匠担子,丢下钱。两人争执半天,皮匠犟不过王书记,只好把钱收下。他望着王书记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七)

    那时候,时间仿佛永远在为建设和生产而流转,根本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的习惯。在干部们一起下乡的日子里,每一个脚步都承载着对这片土地的责任和期望。

    那时,生产生活物资都是计划发放,资源的稀缺让每一张票证都显得无比珍贵。经常有大队的书记满怀期待地问他:“王书记您带化肥、柴油票来冇?”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急切,又有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有的基层干部和社员更是死乞白赖、软磨硬泡地请王书记写个什么化肥条子、柴油条子。他们围着王书记,言辞恳切地诉说着村里的困难和对物资的迫切需求。然而,王书记始终坚定如一,从来不写什么条子。他深知,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公平公正就会被打破,计划的秩序也将被扰乱。

    合作社的主任深知王书记工作辛苦,又怕他下乡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要应对处理,于是为他特别准备了几百斤化肥和柴油票。当主任把这些票证送到王书记面前时,王书记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他坚决地说:“我不能要这些,以后也不要这样搞。我们要按规矩办事,不能搞特殊化。”主任无奈地收回票证,心中对王书记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至此,王书记在大会上讲,现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两种苗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有些干部到单位要化肥、柴油等物资供应票,还有写条子的。他严肃地说:“找干部开条子这是找关系开后门的不好现象,不利于公平公正处理工作关系,是资产阶级特权的表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不是为个人谋私利的特权阶层。”他的话语如重锤一般,敲打着每一个干部的心灵。二是吃派饭,吃到很不卫生的农户,就过躲,有时人家把饭煮好了找吃饭的人,人不见了。“这不行啦同志哥,关于选择性地到农户家吃饭,这个现象也不好,会伤害我们的党群关系。有的干部在农户家吃饭不给钱票,这是一种多吃多占自私现象。莫看到每顿饭1角5分钱,半斤粮票是小事,对于农户来说,细伢读书买支笔吃顿面都盼着啦!条子满天飞,吃饭择家,搞特殊化,是谁给你们的权利?从现在起,要讲纪律,守规矩,下不为例。”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让每一个干部都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

    在改田工地上,副书记心疼王书记日夜操劳,怕他把身体搞垮了,安排食堂冲了一碗瘦肉汤叫人送去。送汤的人小心翼翼地捧着汤碗,来到王书记面前。王书记看着那碗散发着香气的瘦肉汤,皱起了眉头。他说:“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这个汤我不能喝,看看民工吃的什么,我喝得进吗?”送汤的人试图劝说王书记,但王书记态度坚决。硬逼着送的人见此情况,无可奈何地将汤送到旁边民工食堂去了。民工们看着那碗汤,心中满是感动,他们知道,王书记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同甘共苦。

    (八)

    有年冬天,寒风凛冽,大地仿佛被一层冰霜覆盖。一位骑自行车的人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期待。终于,他找到了康家塆改田工地。

    工地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陌生的来访者,上前问道:“你找谁?”来人喘着粗气说:“我是觅儿人,王敬璋的弟弟,我找我哥。”工作人员连忙去工地找回王书记。王书记匆匆赶来,一见面就皱着眉头问:“你来做么事?”

    王书记的弟弟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哥,你大侄子后天结婚,想找你帮忙割点猪肉。这几天我请塆里的人拿着肉票半夜去觅儿食品站队割肉,挤破了头的,也只割了几斤肉。塆里人说,你哥在永河当书记,不仿到那里去割点凑起来。我打几次电话,总说你在工地里很少落公社的屋,今天我再打,好不容易知道你在这里。永河我从来冇来过,一路打探才找到你。”

    王书记听到弟弟这番话,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立马五窍生烟气不打一处来。他气愤地吼着说:“你以为我是国家主席,省委书记,好大的权力?好大的官?你哥我不仅不是,即使是的,也冇得什么特权。永河这么大,一天只杀几头猪,这里也很紧缺,哪有外流的猪肉呢?你快与我回去!回去!你提的这要求,一千个冇得!一万个冇得!”说完,他气冲冲地转身跑向了工地,只留下弟弟一个人在原地发呆。

    高兴而来并且又受到训斥的弟弟,望着愤然远去的哥哥背影,一脸尴尬无奈。他恨恨地说:“你长年不管家里事,今日想借你的面子割点喜事肉,你还发这么大的牛脾气,我又不是不把钱!不就是为几斤肉凭么事要发这么大的火?”弟弟满心的委屈和失望,他站在那里,久久无法平静。寒风呼啸着吹过,他感觉自己的心也变得冰冷。最后,他无奈地自言自语,垂头丧气地骑上自行车走了。

    时光流转,王敬璋书记因工作需要调入湖北省政府机关工作。虽然他走了,但他一言一行的工作作风,如同璀璨的星辰,深深镌刻在永佳河镇干部群众的脑海里、行动中。他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每当人们回忆起那个艰苦的年代,王敬璋书记的身影就会浮现在眼前,他的坚定信念、廉洁奉公和无私奉献,成为了永佳河镇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许国平、张丹丹:新疆:退役军人走基层开展红色宣讲走进幼儿园(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王敬璋书记的奉献之路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钟克祥、熊立功:王敬璋书记的奉献之路
特稿:王敬璋书记的奉献之路
新疆:退役军人走基层开展红色宣讲走进幼儿
许国平、张丹丹:新疆:退役军人走基层开展
特稿:新疆:退役军人走基层开展红色宣讲走
刘智睿:红色力量口口相传,红色精神生生不
特稿:红色力量口口相传,红色精神生生不息
特稿:水龙吟 看锦州战役纪念馆
真羡慕,山东沂南南村社区发放20多万元中秋
中红网-武辉、乔健:湖北郧阳绿色食品进京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