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俊是中原名人、学者、圣贤、著名作家。机缘巧合,有幸见到了这位奇才。仅能以浅薄之墨写下我对这位大儒的印象。
一次回宛办事,有朋组织聚会,事前并不知晓他会来。主持人安排落座,他坚持不坐主座,大家对他甚是恭敬。我好奇,于是问旁边人,他说你不知道呀?于是介绍了他。我一听,顿是惊的张开下巴片刻不能合拢。看看旁边的人见到这个大文豪在这里波澜不惊,可能早已司空见惯,只有我一种仰慕,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想想某些戏子张张嘴扭扭臀,观众激动的要死要活的,实在好笑。这才是真正的明星呀。于是细细端详其人,中等身材,有些清瘦,发顶可能常年写作的原因吧,有一些脱落,额头发际梳向两边,说话笑眯眯的,很和蔼可亲。和我想像的大文豪不大一样。于是想起少年时爱好看书,不仅读完了自家的书,还借了旁人能借的书,有时别人看书时还在旁边瞄着眼偷看。几乎看完了所有能找到的书,痴书程度非现在人所能理解。有时作文被老师在课上读读,心想未来或许能成为一个什么名家吧,可岁月早已磨平了所有的初心。一看到大作家在这里,心中的火苗一下子又窜起来了,很想问问关于文学的事。可聚会人很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无非是红尘凡事。不好去打断热闹的气氛。于是心想下次再问吧。
经常看名著中常说的一句话:此乃天意,非人为所能。虽是迷信,但我深信不疑。竟然在一天内第二次见到他,并且事先并不知情。于是我抓住机会要求和秦老师合影留念,他笑眯眯的同意了。晚上人不太多,他和我的一个朋友很是谈的来,两人谈工作生活,谈笑风生,热闹非凡。在我看来,大文豪出场一定是风花雪月,桃红柳绿。一定是出口成章,妙语如珠。一定是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非我等凡夫俗子,整日为柴米油盐,凡尘俗事弄得鸡飞狗跳,怨气冲天,见人抱怨。没想到他对生活有同感,非超越事外。他并没有聊时政要闻,宏观经济,地方消息等话题。和我们一样是食人间烟火,烦世间烦事的接地气的人。我有意把话题引到文学,也许他没有听到,也许在这样的场合不适合说,他没有接这个话题,我还是没有听到他的教诲。
又一日,因事相托,再次见到了秦俊老师。在车上短短时间,他和友人聊了好几个话题,具体内容已不记得。但让我佩服的是他说话语速急快,思路缜密,描述事情很是清楚明了。我这个本地出生的人也必须仔细听才能跟上他的语速。考虑事情相当周全,安排每个要办的事有条不紊。想想他的二十四部大作,全靠他手写出来,若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思泉涌是不可能洋洋洒洒写出上千万字的具有很高历史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多部作品拍成影视作品和被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和姚雪垠,二月河并称中原写长篇历史小说的三驾马车。
走时,我本想等他回去我再走,可他坚持先目送我走。车开走后,我回过头看他,岁月让他的身躯有一些佝偻,步伐亦不如年轻时那么矫健。我不由得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官至厅级,才华横溢,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真诚的,乐于助人的人。引用散文大家周同宾的评语:“秦俊是宛城一大好人呀,他是只办好事不办坏事,只种花不栽刺,只搭桥不拆路,是十分重情义的人,有一副热心肠,对朋友以心相待,他的作品正像他和读者敞开心扉在说话一样,那么清新自然流畅!”
我最终还是没有受到他的关于文学的教诲。就像我每次说下次一定要带本他写的作品,签名留念,可总是忘记。或许他已经教会了我许多别的东西,只是我不知道而已,那将让我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