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刘永刚:安徽金寨:追寻文化足迹 看红色文化印记——红军对联、歌曲创作与报刊、剧社建设侧记
作者:刘永刚
浏览次数:
2024-06-20 14:31:5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过程中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红色文化,不仅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党的一大会址到党的各个重要革命根据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地点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等,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红色,是老区金寨最为鲜亮的底色。一件件文物,一句句歌词,一幅幅对联,不仅记录着金寨革命斗争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老区人民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

    红军对联的创作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格调,富有引领教诲作用,给人启迪与智慧,体现了创作者丰富的感情。金寨的红军对联最早应是1924年夏,詹谷堂在入党宣誓时,即兴在志成小学的黑板上画了一幅仙女飞向人间播种的画,并写下“漫天撒下革命种,伫看将来爆发时。”对联表达了詹谷堂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期待和对开展党的宣传教育的决心。此幅对联镌刻在太平山立夏节起义指挥部穿石庙的两块木板上,并保存至今。通过这幅对联,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革命斗争历程,体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1925年3月,詹谷党由志成学校离任,回到家乡南溪明强小学任教。他以“明耻教战”典故,作对联“明耻所以教战,必知家国共安危,端赖教学良师,青年学子;强种乃可争存,促我英雄造时势,趋逐欧风袭我,亚雨侵人。”贴于学校大门两旁,勉励学生读书不忘国难,要忧国忧民、追求进步,时势造英雄。

    1929年5月6日,在大别山腹地的商南地区,立夏节起义胜利后,詹谷堂即兴写了一幅对联贴在火神庙。上联是:赤帝本威灵,应教普天赤化;下联是:红军初暴动,试看遍地红花。该对联的上联用赤帝隐寓了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组织领导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联现实写景,展现了红军的胜利,展望了商南地区遍地红旗招展、革命取得胜利的场景。对联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展现了革命初期欢欣鼓舞的心境和气氛。

    1929年5月9日,各地起义军会师斑竹园,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詹谷堂满怀喜悦心情,欣然写了对联“斑竹满园制来数杆长枪维持共产,红花遍地训练三军大队保障民权”。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抒发了作者要以武装斗争来实现“共产、民权”的革命理想,用“斑竹”“红花”喻指蓬勃发展的革命组织和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红三十二师成立的时间、地点、情景和目的任务。“斑竹满园”点明了红三十二师成立的地点,斑竹园就是因长满斑纹的竹子而得名;“红花遍地”说明了红三十二师成立的时间,当时立夏刚过,满山开遍映山红。作者“制来数杆长枪”和“训练三军大队”借指红三十二师成立时的情景,由于缺少武器,很多红军战士用的是竹制长矛。“维持共产”和“保障民权”说明了红军成立的目的和任务。

    皖西北特区建立后,五乡五村苏维埃政府宣传员徐远少,在葛氏祠创作了三幅壁画,并题写了两幅对联:“培养革命基础,加紧文化运动。”“打破了数千年的黑暗,现出来全世界的红光。”艺术地展现了六安六区苏维埃政权成立后的喜悦之情,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意志。

    红军对联虽少,但却艺术地体现了红军的斗争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正如红安黄麻起义后,教书先生吴兰阶题写的对联巧妙地传诵了红军名称的由来:“痛恨绿林兵,假称白日青天,黑暗沉沉埋赤子;克服黄安县,试看丹霞紫气,苍生挤挤拥红军。”对联巧用颜色词语,揭示了大别山地区工农革命武装斗争的烽火历程,是人民军队用对联的形式提出了“红军”的称号,得到了广泛传诵。

    革命歌曲的传唱

    歌曲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触动人们的心灵,容易引发共鸣,传递特定的情感和信息。革命初始,红军就十分重视歌曲创作工作。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创作起源。1929年9月,三次反“会剿”胜利后,商南地区区乡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南溪、斑竹园、吴家店为中心的纵横100至70公里的豫东南根据地。胜利的喜悦要用歌声来表达,要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传唱。任务的重担落在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罗银青的身上。夜晚,他坐在窗前,八月的桂香丝丝缕缕沁入他的心间,情不自禁哼起民歌《八段锦》小调,即兴填起了新歌词,一首极富感染力的歌曲一气呵成。陈觉民按上级要求,教唱了这首歌,并用打花棍的形式将《八月桂花遍地开》编成歌舞,组织学生在长岭岗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上进行表演,受到了广泛赞扬。随后,红军战士和宣传队在庆祝商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也进行了表演。自此,《八月桂花遍地开》被中共商城县委定为红军和党组织开展活动必唱的歌曲。欢快的曲目,清新的小调,洋溢着饱满的革命热情,展示着工农红军热火朝天的革命斗争。

    歌曲来源于人民群众。每逢苏区发生重大政治、军事等活动时,文艺工作者和群众都会编出歌词,配上民间小调传唱演出。商城解放、西镇暴动时,人民群众创作了反映红军奇式的赞歌进行传唱。这些歌曲虽没有歌名,但反映了红军与民团反动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红军打商城,打得民团乱纷纷......红军恩情深。”“一见红军火浇水,打得满天飞。”“西镇大暴动,换了新乾坤。”这些歌词短小精炼,唱起来郎朗上口,很容易传唱。1929年12月,红一军收复金家寨后,人民群众将红军攻打金家寨取得胜利的事迹编成歌曲《歌唱红军打胜仗》《红军回金寨》,反映了红军主力部队粉碎敌人在皖西第一次“围剿”斗争历程。

    六安中心县委舒传贤、桂伯炎等一批领导干部亲自创作了歌舞《十字歌》、歌曲《穷人调》《小放牛歌》《十二月革命歌》等。桂月峰编写《歌唱苏维埃》等歌剧,办起了六区苏维埃印刷社,印制歌曲、剧本、课本等,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革命经验、反映人民要求,有力地推动了红军队伍发展壮大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文化宣传阵地建设

    报刊的发行。报刊是红军和苏区的重要宣传工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主要有诗歌、漫画等文艺作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苏区党政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文章,报道红军英勇作战、生产支前的通讯和消息。皖西北特委机关在麻埠办有《红旗》《火花》报,少共特委办有《青年先锋》《列宁儿童》;商城县委机关办有《咆哮》旬刊,群众性的有《红日》半月刊、《红日》五日刊、《红日》画报三种。共青团商城县委和商城少共儿童局还办有《少年先锋》(共产儿童》。桂月峰在主持六安六区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时,编辑出版了《火花报》《鲜花报》。

    剧团建设。1930年春,在六安六区金家寨成立了新剧团开始30多人,年底即发展到70多人;在汤家汇建有商城县红日剧团。剧团经常深入农村和前线演出,制作了反映苏区军民斗争生活和控诉反动派罪行的戏剧、舞蹈、歌曲等节目,重要的有《混战》《独山暴动》《夺取政权》《新生活》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沈楚雨:诏安:串联红色资源,打造双拥文化新阵地(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安徽金寨:追寻文化足迹 看红色文化印记——红军对联、歌曲创作与报刊、剧
·中红网-莫列义、郭迪明:打造红色文化第一高地——黄黎民副主席赴武汉绿地中心党
·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钧到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视察指导工作(组图)
·江西省“助力革命老区教育振兴”公益活动在蒋巷二中启动(组图)
·保定市满城区关工委开展“情系青少 红色铸魂”爱心慰问活动(组图)
·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红色文化联盟副主席黄黎民一行赴红安县调研(组图)
·【刘现庄·文明村】毛泽东主席铜像拜谒仪式在刘现庄红色文化广场如期举行(组图
·湖南省“讲红色故事、唱强军赞歌”红色文化宣讲比武湘北片区决赛落幕
·陕西:富平县军地合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刘永刚:安徽金寨:追寻文化足迹 看红色文化
特稿:安徽金寨:追寻文化足迹 看红色文化印
沈楚雨:诏安:串联红色资源,打造双拥文化
特稿:诏安:串联红色资源,打造双拥文化新
延寿县关工委:延寿县中和镇开展“奋进新时
特稿:延寿县中和镇开展“奋进新时代 共筑中
邮简纪念《开国中将张翼翔诞辰110周年》(组
特稿:缅怀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
陈明本:缅怀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
特稿:缅怀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