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熊立功:郑位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熊立功
浏览次数:
2024-05-13 15:22:5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郑位三,原名郑植槐,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创建者之一。他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自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感与关注。1925年,郑位三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革命之路。

    郑位三参与并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这是他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黄麻起义不仅标志着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的激烈化,也深刻体现了郑位三在基层组织和群众动员中的卓越能力。他的领导和战略思维为后来的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历了长期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洗礼,郑位三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摧残,1948年起不得不开始休养生息。尽管如此,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并未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位三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同时也是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计献策。

    1975年,郑位三因病在北京逝世,但他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他在多个方面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显著贡献: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坚持

    郑位三参与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他不仅是战略的设计者,更是一线战斗的领导者。郑位三与其他干部一起,深入农村,进行秘密的动员和组织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地走村串户,向农民解释革命的意义,鼓励他们起来反对压迫。在那些日子里,郑位三几乎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资源和武装力量都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郑位三展现了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智。他亲自设计了多次成功的夜袭和伏击战术,有效地骚扰和削弱了敌人的力量。在一次记载中,他带领仅有的几十名战士,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成功地打击了一个敌人的弹药库,大大提振了革命军的士气。

    随着红四方面军主力的撤离,郑位三被任命为鄂东北道委书记、游击总司令。面对严峻的形势,他不仅要策略应对敌人的军事压力,还要确保根据地内的政治稳定和民生问题。他组织开展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工作,强化了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确保了党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当敌人大举压境,意图一举摧毁革命根据地时,郑位三果断决定采取游击战术,分散敌人的力量,避免正面冲突。他亲自带队在夜色中潜移默化地接近敌人,发动了突然袭击,成功地延缓了敌人的进攻步伐,为根据地的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郑位三的领导和牺牲精神深深植根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每一块土地和每一个人的心中。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始终坚持信念,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爱。这种坚持和牺牲,成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长征期间的贡献

    长征期间,郑位三作为红二十五军的一员,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在连绵不断的战斗和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郑位三的领导能力和战斗精神成为了部队的中坚力量。

    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面临着敌军的不断追击和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在一次穿越雪山的行动中,部队遭遇了暴风雪,许多战士因为寒冷和疲劳倒下。在这种危急时刻,郑位三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他不仅亲自带领队伍开辟雪中小道,还背负重伤的战士行进,鼓励大家互相支持,共度难关。

    到达陕南地区后,郑位三负责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关键的战略任务。面对当地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敌人的强大压力,郑位三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他首先与当地的农民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苦难,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和建立农民协会,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郑位三还特别注重发展党的组织和提升战斗力。他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政治教育,增强战士的革命意识。同时,他还着手整顿和训练部队,使原本只有数百人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到两千多人。

    在一次关键的防御战役中,郑位三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面对敌军的大规模进攻,他凭借精心设计的防御体系和灵活的战术部署,成功地击退了敌人,保住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场胜利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士气,也巩固了根据地的安全和稳定。

    郑位三在长征期间的这些贡献,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和党的优秀领导者的多方面能力。他的坚韧不拔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激励着所有人,成为了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郑位三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还以其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郑位三积极组织指挥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坚决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他不畏艰险,率领部队深入敌后,与日寇进行顽强的斗争,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一切。

    随后,郑位三又担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组织才能,积极开展抗日斗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士兵们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了他们斗志昂扬、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在他的领导下,淮南抗日根据地逐渐壮大,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座坚强堡垒。郑位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的角色更加凸显,他担任中原军区政委,与李先念共同领导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作。这段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关键时刻,也是郑位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重要阶段。

    作为中原军区政委,郑位三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他与李先念等领导共同制定战略,组织指挥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艰苦的战斗中,他始终坚守信念,不畏牺牲,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士。

    其中,中原突围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郑位三和李先念等领导密切配合,精心部署,最终取得了突围的胜利。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出色的指挥能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除了战斗中的英勇表现,郑位三还注重组织建设和人民群众工作。他深入抗日根据地,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解放战争中来。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民情怀,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在重要历史节点上,郑位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具体体现——

    一,郑位三在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与发展中,是如何平衡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的?

    郑位三在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与发展中,对于平衡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在军事斗争方面,作为鄂东北道委书记、游击总司令,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根据地建设方面,郑位三注重党的基层干部的培养教育,办党务干部学校培训党员干部,在人才力量方面作了一定的储备和保障。

    郑位三还强调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打成一片,深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草了《鄂东北特委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为苏区政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力地指导了苏区政权建设和发展。

    郑位三在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与发展中,通过有效的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为革命根据地的长期坚持和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安全的平衡:

    在苏区建立稳固的军事防御体系是郑位三的重点任务之一。他带领红军在苏区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军事行动,这些行动不仅巩固了苏区的防御体系,也有效保障了根据地的安全。

    在与国民党军队的多次交锋中,郑位三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和游击战术,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打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例如,在一次重要的战斗中,郑位三指挥红军队伍通过山地小径绕过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从敌人后方发起攻击,成功夺回了一处重要的战略高地。这个高地的夺回对整个苏区的防御至关重要,确保了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郑位三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深入前线,亲自制定作战计划,确保每一位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战术要点。他与红军将士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困难,激发他们的斗志。在一次战斗中,国民党军队以重火力封锁了红军的主要交通线,导致补给陷入困境。郑位三亲自组织了一支小分队,在夜幕的掩护下,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为红军带回了宝贵的补给物资。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郑位三还注重在苏区内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确保根据地的稳定。他在战斗间隙深入乡村,与当地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组织了一系列文艺活动和政治宣传,增强人民对解放事业的信心和支持。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军民关系,也为红军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2,经济建设与军事需求的平衡:

    在确保军事安全的同时,郑位三还着手推动经济发展和土地改革,以增强根据地的经济基础。是一位着力推动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土地改革的先驱者。他深知军事斗争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经济基础对于军事力量的支撑至关重要。因此,在确保军事安全的同时,他积极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着力进行土地改革,以增强根据地的经济基础。

    土地改革是当时根据地发展的关键一步。郑位三领导下的红军积极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将土地从地主手中没收并分配给农民。这一举措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地主的剥削,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农民们在土地改革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产中,为根据地的粮食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土地改革,郑位三还注重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多元化发展。他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满足红军的物资需求。在他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农副产品生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红军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物资保障。同时,他还着力发展根据地的工业和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强了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郑位三深知军事斗争与经济建设的相辅相成。他通过推动经济建设和土地改革,不仅增强了根据地的经济基础,提高了军队的物资供应能力,还有效地巩固了根据地的政治基础,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政权建设与群众基础的强化:

    郑位三在巩固根据地政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他强调苏维埃政府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地方政权巩固的核心。在他的领导下,苏维埃政府的组织架构逐渐完善,职责明确,工作流程井井有条。

    苏维埃政府的核心是村一级政权,郑位三认为,这是联系群众、推动革命的重要节点。村苏维埃政府由当地群众选举产生,代表了基层民众的利益和意志。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得以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确保了政策的执行和群众的参与。

    与此同时,郑位三还推进了各种群众组织的发展,以进一步加强红军与当地民众的联系。其中,贫农团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组织。贫农团的成员主要由贫困农民组成,他们在革命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郑位三在贫农团的组织工作上非常用心,他强调团结贫农,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力和责任感。贫农团通过集体行动,推动了土地改革和社会公平,并成为了红军与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

    工会也是郑位三政权建设中的一部分。他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工会可以为工人争取权益,提升他们的地位。工会组织定期举行集会,讨论工人权益和工作条件,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工会,郑位三成功地将工人阶级与革命联系在一起,增强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妇联也是郑位三推动的一个重要组织。妇女在革命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妇联的建立赋予了她们更多的权力和参与机会。妇联组织妇女开展各种活动,如扫盲班、技术培训和文化娱乐,帮助妇女提高素质,增加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郑位三强调,妇女的参与对于革命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他大力支持妇联的工作。

    通过这些组织,郑位三成功地巩固了根据地的政权,增强了革命的群众基础。这种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政权建设方式,为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教育与文化工作的推进:

    在鄂豫皖苏区,郑位三在政权建设和群众基础强化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教育与文化工作的推进。这些举措对于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增强革命意识,进而提升他们对苏区政权的认同和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郑位三致力于建立苏区内部的教育体系。他认识到教育是培养革命接班人和提升群众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他的领导下,鄂豫皖苏区设立了多所学校,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群众。这些学校不仅提供基础教育,还开设了政治课程,教授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祖国、忠于革命事业的学生和青年。

    其次,政治教育是他特别注重的一环。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深入的政治教育,才能让群众真正理解革命的意义和目标。因此,他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政治宣传活动,包括举办讲座、座谈会和宣传册发放等,向群众普及革命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革命建设。这种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

    在文化方面,郑位三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他鼓励文艺创作,支持文化活动的开展,如戏剧演出、音乐会和书画展览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传播了革命理念和精神。同时,他还注重保护本地的文化遗产,倡导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使苏区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创新的热土。

    通过这些教育和文化工作的推进,鄂豫皖苏区的群众逐渐具备了更高的文化水平和革命意识,他们对苏区政权的认同和支持也不断增强,为革命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郑位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苏区政权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5,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协作:

    郑位三在苏区的发展中,不仅致力于内部的政权建设和群众基础强化,还着眼于与周围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合作与协调,以共同抵御敌人的压力,并促进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他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抵挡敌人的合围与压力,因此积极主张建立起与周边根据地的联系网。通过外交渠道和代表团的派遣,他与其他革命领袖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协商,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在军事方面,郑位三与周边根据地进行了兵力和资源的互助。他向有需要的地区提供了人员和物资支援,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其他根据地的帮助,共同维护了苏区的安全和稳定。

    在民政方面,他积极倡导与周边根据地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合作。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举办经济合作会议等形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促进了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推动了各地的共同发展。

    郑位三的这些努力不仅为苏区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后来的根据地扩展和红军的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外交智慧与政治手腕,成为了苏区抗战的重要筹码,也为整个革命事业的胜利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长征期间,郑位三在鄂豫陕苏区的建立和维持中采取了哪些策略和措施?

    在长征期间,郑位三在鄂豫陕苏区的建立和维持中采取了多项策略和措施。具体表现在:

    1,军事斗争与群众工作的结合

    为了有效对抗敌人的进攻,郑位三积极动员区、乡干部深入群众,采取了“一手拿枪,一手握锄”的方针。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警惕性,也促进了农村的生产,增强了苏区的自给能力。他坚决与敌人进行斗争,使苏区的革命政权得以巩固。

    在短时间内,郑位三组建了六个独立游击师,总计约500余人。这些游击队员大多是本地群众,他们对地形和情况非常熟悉,能够灵活应对敌人的袭击。同时,他们也是苏区的重要宣传者和组织者,在游击队的行动中,他们不仅与敌人进行战斗,还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鼓舞士气,提高了群众的革命意识。

    除了军事斗争,郑位三还非常重视群众工作。他深入农村,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心声,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他鼓励群众参与政权建设和革命事业,使他们成为苏区的坚强支柱。通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郑位三巩固了苏区的基础,为长征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鄂豫陕苏区在长征期间能够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和秩序,为红军的胜利转移提供了重要保障。郑位三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革命事业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灵活运用游击战术

    郑位三采用了游击战术中的“兜大圈子”策略,在面对敌人20多个团的“清剿”时,他冷静沉着,通过灵活的机动和巧妙的战术来与敌人周旋。

    他意识到,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敌人,直接对抗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他将各路游击武装合编成红七十四师,这样可以集中力量,同时保持机动性。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迅速集结军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同时,在面对敌人包围或袭击时,又可以迅速分散,躲避敌人的追捕。

    敌人进行了多次“围剿”,试图包围和消灭游击队。然而,郑位三的战略非常灵活。他会将红七十四师划分为若干小组,分散在广阔的区域内,然后通过秘密通信手段保持联系。这样,敌人很难追踪到他们的确切位置。

    有一次,敌人在一个山谷中设下了伏击,试图一举歼灭红七十四师。然而,郑位三通过侦察得知了敌人的计划。他迅速调整策略,将部队分散到山谷的各个入口处,形成合围之势。等敌人发动攻击后,红七十四师的战士们从各个方向出击,将敌人团团围住,最终取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

    这样的战术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屡试不爽,郑位三通过巧妙的运用游击战术,成功地带领部队在敌人的“围剿”中生存下来,并取得了许多胜利。他的智慧和决心成为了游击战术中的经典案例。

    3,根据地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郑位三注重党的基层干部的培养教育,深知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他积极组织办党务干部学校,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和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为根据地的人才力量作了必要的储备和保障。

    在党务干部学校里,郑位三亲自参与教学,结合自己在游击战争中的实战经验,为学员们讲授军事战术、政治理论、组织纪律等知识。同时,他还邀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和专家学者担任讲师,使得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通过这些努力,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政治坚定、军事素养过硬的优秀干部,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此外,郑位三还亲自起草了《鄂东北特委苏维埃问题决议案》,这份决议为苏区政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力地指导了苏区政权建设和发展。这些政治文件的制定,让苏区内的各级干部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苏区的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些举措为根据地政权的建设和巩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郑位三所领导的根据地在政治、军事和组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密切联系群众

    郑位三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军事领袖,更是一位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政治家。他深谙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深入人心的宣传工作,提高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在苏区建设中,郑位三不仅关注军事斗争,还注重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苏区的物资匮乏问题,为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这些策略和措施,他不仅在军事上建立了抵御敌人的坚实防线,同时也在政治上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三,在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虽然没有担任一线领导职务,但仍对党和国家的决策有何影响?

    郑位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生涯的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中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往常的道路。他的身影不再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也不再站在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会议上。一线的政治舞台,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往。

    郑将军退下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身体已被多年的战争和劳累所消耗,更因为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呼唤,那是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刻感知。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回想起那些战斗的日子,那些牺牲的战友,以及那些他曾经誓言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的普通人民。

    尽管已不再担任领导职务,郑位三的心仍旧与国家同在。他决定将自己的津贴,那份不算丰厚却能表达心意的金钱,全部捐出。他选择了最需要帮助的地方——那些旧时战场留下的老区,那些土地贫瘠、生活依旧困难的地方。

    郑位三亲自走访了几个老区,看到那里的孩子们因缺乏教育资源而无法上学,看到村民们因为水源不足而饮用困难,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他不仅仅通过捐款的方式帮助他们,更是发动身边的友人,包括一些仍在政府任职的旧部下,共同关注和支持老区的发展。他的行动虽悄无声息,却在那些苦难深重的地方,逐渐点燃了希望的光芒。

    随着时间的流逝,郑位三的身体愈发不支,但他的心态却异常平和。他说,自己虽未再参与政治,但能看到那些曾经风雨飘摇之地逐渐走向光明,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他的故事,虽不再出现在报纸的头条,但在那些他帮助过的老区,每个人的心中,郑位三的名字和他的善举,已经化作了一段传承久远的佳话。

    2,特殊待遇

    郑位三虽然没有在军中和政坛担任职务,但他的历史贡献得到了认可。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给予郑位三相当于政府副总理级别的行政三级待遇,这是对他过去贡献的一种肯定。

    这份特殊的认可,不仅仅是对郑位三个人过去贡献的肯定,更是一种对他精神的传承。虽然郑位三早已淡出政治舞台,但他的精神和贡献仍旧被人们所铭记。这份来自最高领导的批准,不仅让郑位三感受到了国家对他个人历史角色的肯定,更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

    3,对党和国家决策的影响

    郑位三,在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决策,但他那激昂的革命传奇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仍然在幕后深深影响着党和国家的领导层。

    郑位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他那传奇般的革命经历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无数次带领部队突出重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战后,他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珍视,成为他在和平年代依然能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林明俊、陈泽雄:寻访中共琼崖特委重建电台、临委书记联席会议遗址(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郑位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华军:红色苏区鄂豫皖,创始之人郑位三,岁月回想陕南情,历史丰碑载千秋(图)
·特稿:红色苏区鄂豫皖,创始之人郑位三,岁月回想陕南情,历史丰碑载千秋(图)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郑位三
·七律·开国元勋之郑位三
·韩英伟:七律·开国元勋之郑位三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郑位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熊立功:郑位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体现在
特稿:郑位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体现在哪
林明俊、陈泽雄:寻访中共琼崖特委重建电台
特稿:寻访中共琼崖特委重建电台、临委书记
四川广安市老体协银发研学畅游体验团到华蓥
杨天军:四川广安市老体协银发研学畅游体验
特稿:四川广安市老体协银发研学畅游体验团
强化数字赋能,促进服务优化——长汀县退役
崔士忠: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精神世界代
中红网-罗解难、赵刚:增进中美民间友谊 纪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