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对于宇宙天地来说或许只是沧海一粟,可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却是多少代人的生生世世。从此刻往前推六百多年,就到了明朝“燕王扫北”的历史节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底下,往外流出很多老百姓,其中有一支就到了沙河市下解村。对于下解村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因为我本是下解村的邻居--西葛泉村人。很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只是每年在清明节和寒衣节回村里给母亲烧烧纸,所以家乡的印象渐行模糊。但每次回村子都要经过下解村,两村之间只有顶多五百米的距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突然发现下解村口多了一个大牌坊,上面赫然写着“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几个大字笔酣墨饱,苍劲有力,坦坦荡荡地透露着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交织而成的美。小时不识下解美,读懂已是他乡人!
因有幸受邀为下解村创作一首村歌,我正好在回老家过元旦期间,在沙河市作协主席戴召民的引荐下,拜访了下解村支书任进生。谈话间,任书记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浓烈的情怀--尤其是对村里传统手艺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深深打动了我。任书记带领党支部积极推进村北大沙河工业园区建设,组织开展全民创业、就业活动,宣传创业政策,传达就业信息,鼓励自主创业意识,并引导以选矿、冶金、煤炭、建材、餐饮、商业、运输等多个产业齐发展的建设方式。截止2023年上半年,目前固定资产达3.5亿元,年产值达 2.5亿元,纳税5000万元,年收入1000多万元。
下解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人才辈出。为了让我更加了解村子的发展历史,任书记拿出了家谱,古老斑驳的的家谱,透射着厚重的历史感,同时也散发着新时代下解人奋发有为的气息。据家谱记载,下解村出了好几十位武秀才,武术文化渊源流长特别是洪拳,流传至今;尤其是沙河皮影戏,历史悠久,明清至近现代时期,沙河一直有几十个皮影戏班演出,在冀南一带非常流行。最值得骄傲的是,皮影戏和大小洪拳已经成功申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任书记说,皮影戏传承了这么多代,如果在自己手里丢失了就太对不起父老乡亲和先辈们了,为了让皮影戏能够薪火相传,他从村里精心挑选了几个8090后的年轻人来接班,在他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年轻一代的皮影戏演员现在已经表演的炉火纯青了,当老淮调一声唱响,声腔婉转,戏韵悠长,台上的小人儿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灯影桨声里,欢笑千万重。
既然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任书记就要把它做成一个产业,他带领村民们行动起来,从制作到表演,再到销售,小小手工,却为全村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村民们制作的人物身体、头部及景物等造型生动,形象夸张幽默又不失浪漫。影人服饰制作以戏曲服装和民间印花布本花与花的造型相连相,服饰样式按入物各不相同。武将造型为甲戴盔,背后插旗头带子,文官服饰均为长宽,再加上雕功流畅,着色艳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彰显精巧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任书记还拿出了从乾隆到宣统皇帝年间,村子里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记载,一张张破旧的纸张上横竖折成的印子像一个个古老的印记,它静静地诉说着历史过往,诉说着爱恨情仇,诉说着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祖先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