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胡遵远:“童子军”的制胜“法宝”(组图)
2024-03-29 10:58:47
作者:胡遵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安徽金寨麻埠成立。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第73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随后,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了新的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进行长征。

    红二十五军是我国四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先锋”,是长征中平均年龄最轻的“童子军”“娃娃军”,在南征北战中走出了徐海东、刘震、韩先楚等97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被人们称为“长征先锋”“百将之师”……

    “童子军”,创辉煌。红二十五军的大多数战士年龄都在13到18岁之间,几乎没有超过18岁的战斗员,指挥员也都是年轻人。长征出发时,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3岁。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由于没有电台,一开始,他们就和中央失去了联系。红二十五军孤军奋战,途经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等地,相继攻占了镇安、柞水、宁陕、佛坪、洛南、丹凤6座县城,粉碎了敌人2次重兵“围剿”,创建了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境内,如同闪电一般出现在陇东高原,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军,减轻了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计划。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率先到达陕北,成为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

    就这样,这支“童子军”“娃娃军”由孤军变成为劲旅、由偏师成长为先锋。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抗击了敌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不仅没有减员,反而增加了800多人,创造了红军长征中一个“第一”(最先到达陕北)、三个“唯一”(长征中唯一增员、唯一创建了新的红军队伍、唯一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奇迹!

    这支“童子军”“娃娃军”为什么能够创造这样辉煌的奇迹呢?除了人所共知的红二十五军的广大将士们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作风过硬、敢打敢拼、宣传工作做得好、“扩红”工作有力度、密切军民关系、建立革命根据地等有效措施外,更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之处、制胜“法宝”。

    一、关心战士、爱兵如子聚人心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无论条件怎样困难、环境怎样恶劣,红二十五军的首长们都一直非常关心下级、十分爱护下属。他们和干部战士们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同甘共苦、患难相助。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打起仗来非常厉害,但平时却十分和蔼可亲。他虽然长期担任高级领导职务,指挥千军万马,但是他却非常接近群众,只要一有空,就坐下来和战士们下棋、讲故事,逗得大家非常开心。干部、战士们都很愿意接近他,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

    那时候,部队经常筹不到粮食,常常以野菜充饥。战士们吃野菜,徐海东也吃野菜。有时他亲自带着警卫员和炊事员上山采集野菜,一边采一边亲口尝一尝;野菜采回来后,他又和炊事员们一起研究、怎样做才好吃。

    有时候,徐海东的警卫员和供给部的同志们想:首长光吃野菜怎么行?他要指挥几千人行军打仗呀!于是他们便悄悄地弄点好吃的东西送来,但徐海东总是叫警卫员把它送到医院去给伤病员吃,或者叫供给部来人拿回去,并严厉地说:“下次再送可不行啊!”部队偶尔搞到一些黄豆,撒在枯草之上烧,火灭了黄豆也烧熟了。徐海东就和大家一起,把烧糊的黄豆从草灰里一粒一粒地捡起来,在手心里搓一搓,吃得大家满嘴乌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在战斗频繁、天天行军打仗的日子里,徐海东常常爱讲这样两句话:“战斗再激烈,绝不丢掉一个伤员;行军再紧张,绝不丢掉一个病号。”行军路上,他发现哪个病号走不动了,就会跳下马来,叫病号骑上他的马往前赶路。有些同志掉了队,看见首长的马让给病号骑,非常感动。徐海东和他们一边走一边说些鼓励的话,这些同志很快就赶上了部队。

    1934年11月,独树镇战斗刚结束,徐海东发现路旁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没有抬走,他立即从马上跳下来,叫人找来一副担架,他亲自把这个伤员抬到军部医院。这个伤员感动得热泪盈眶!

    红二十五军每到一地,徐海东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到医院里去看望伤病员。那时,军部医院往往是安置在山林里,住在天然的岩洞中,伤病员就躺在铺草上,医疗条件很差。他来到这里,挨个看望每一个伤病员,问寒问暖,然后把院长和政委找来,一起研究怎样更好地照顾好伤病员。每次战斗缴获了吃的、用的东西,他都要专门地向供给部门交待一声:多分给连队和医院的伤病员。他说:“打仗是他们,流血牺牲也是他们。他们是我们的阶级兄弟,多分给他们一些东西,完全是应该的。”

    1933年春天,在保卫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鄂豫皖省委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要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战斗开始前,徐海东认为兵力不足,给养困难,不能打!战斗开始10天后,全军就断粮了。起初依靠根据地人民群众忍饥送些稀饭,后来因根据地屡遭敌人洗劫,又值青黄不接时节,群众自己也没有吃的了。部队只得一面派人外出筹粮,一面以野菜、树叶充饥。徐海东建议撤围,省委没有采纳。从5月下旬起,全军不得不经常以相当一部分兵力离开阵地,空着肚子去截敌给养。但是,粮食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到6月中旬,全军多日断粮,长期露宿,疾病蔓延起来。

    当时,徐海东在后方的亲人,从很远的地方给他送来了20多个用小麦磨碎加上咸菜做的饼子,只有小碗口大,由警卫员背在身上。徐海东舍不得吃,一顿只吃一个,还常常掰一半给别的同志吃。

    一天,他看见两个战士饿得面黄肌瘦,躺在地上,就对跟在身边的警卫员说:“把我的干粮给他们一人一个。”“首长,剩下不几个了,你自己……”“叫你给,你就给嘛!”两个战士接过徐海东送给自己的饼子,捧在手里,捧了好久好久。他俩望着军长消瘦的面孔,眼里涌出了激动的泪花。

    红二十五军长期在深山荒野露宿,有时搭些草棚住;有时只能在寒风冷雨中就地休息一阵,又继续行军作战;有时连野菜、树叶都找不到,只得剥树皮、挖葛藤吃,忍饥作战,赤脚行军。安置在深山密林中的伤病员,处境更为艰难,没有药品治疗,只能用野草、树皮和南瓜瓤子敷伤口。斗争生活虽然如此艰辛,但是,由于徐海东和其他领导干部都非常关心爱护下级,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加上生动有力的政治工作,全军上下亲密无间、团结一致、斗志高昂。正是因为徐海东等领导干部对待自己的部下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所以大家都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同志们都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英勇杀敌,保护首长安全。

    行军路上,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常来轰炸、扫射,飞得很低。马夫每次听见飞机的声音,就赶紧招呼:“首长,快下马,敌机来了!”等徐海东跳下马,马夫纵身上马,朝着马屁股打一鞭子,飞一样地跑出去一二百米,转移敌人的视线。等敌机走远了,马夫才骑马回来,让徐海东骑上马继续行军。

    在一次遭遇战中,红二十五军军部被敌人包围了。眼看敌人骑兵就要追上来、抓住徐海东了。马夫飞快地把马牵到徐海东面前,让他上了马,用马鞭子朝马屁股狠狠地抽了一下,那匹高大的枣红马,像箭一样地飞了出去。徐海东伏在马背上,手握双枪,朝追上来的敌人骑兵左右开弓,一眨眼工夫,便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可是,那个机智勇敢的马夫再也没有看见了!从战争年代一直到全国解放以后,徐海东始终深深地怀念着这个可敬可爱的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他和爱人周东屏到处托人打听这个马夫的下落......

    作为军事首长,徐海东还十分重视政治工作、后勤工作。他经常利用战斗间隙找干部战士谈心,了解部队的思想动态和疾苦。每次打仗前,他都叮嘱供应部门:绝不能让战士们空着肚子与敌人拼刺刀。他对下级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赢得了指战员们的高度信赖与爱戴。

    二、秋毫不犯、纪律严明聚合力

    红二十五军不仅英勇善战很出名,而且秋毫不犯也很出名。相传很早以前,红二十五军进入一个新区时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山寨里的群众因为受到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不知道红军究竟是什么样的队伍。红二十五军每到一个山寨,人们都会部躲起来。有的人家为了试探一下“红军到底拿不拿老百姓的东西”,便在屋子的四个墙角放上明晃晃的银圆。部队住进这样的人家后马上报告了徐海东。徐海东亲自跑去看了看,说:“只要是红二十五军的人,谁也不许动一下!”停了一会儿,他又说:“这不仅是纪律,而且是一次教育。”这句话像一道命令,很快传遍了全军。结果,不管是机关还是连队住在这样的人家里,也无论住了多久,屋子里四个墙角放的银圆,始终没有人去动一下。部队撤离山寨后,房子的主人们回来了,看到银圆还是原样放着;再一看,屋子里铺过的稻草打扫得干干净净,缸里挑满了水,院子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于是,一家人从老到小都发出了感叹:“红军!真正的红军!”

    有一次,徐海东的马夫张金山借了老乡的一个旧瓦盆喂马。一不小心,马把瓦盆碰碎了。张金山心想:反正是个破旧的东西,碎了就碎了。哪知道,徐海东得知了这件事却说:“张金山,你去找司务长要钱赔给老乡。”“军长,我不知道要赔多少钱?”“叫司务长带你一道去赔。”张金山和司务长一起去找到那位老乡。老乡不让赔,说:“莫说是个旧瓦盆,就是新的也用不着赔。”张金山和司务长解释说:“我们军长徐海东叫赔的。红军损坏了群众的东西一定要赔。这是我们的纪律。”

    部队就要出发了,张金山正在准备马鞍,徐海东走过来问:“张金山,赔了没有?”“赔了钱,完事了!”“我问的不光是赔钱,还要向老乡赔不是才对哩!”

    又有一次,部队行军路过湖北枣阳一带,正是枣子、柿子成熟的季节。队伍经过枣树林和柿树林的时候,徐海东组织部队一边行军一边轮流在树林里站岗放哨。树林里,熟透了的枣子、柿子落在地上,干部、战士没有一人去捡。为了不踩坏这些落地的枣子、柿子,队伍还专门绕道而行。

    听说红军路过此地,群众纷纷跑出来看热闹。人们看着这个情景,一传十、十传百,全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几乎都不再躲藏了。人们看着这些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鼻子酸溜溜的,都从内心里赞叹红军的纪律严、作风好。队伍走出很远了,人们还恋恋不舍地站在那里目送着,直到最后看不见了,才默默地走回村去。

    红二十五军的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与群众的关系一直很好。因此,尽管群众生活极其困难又处在白色恐怖的恶劣境下,但是,他们仍然拿出仅有的粮食、军鞋慰劳红军,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情报、当向导,照顾和掩护红军伤病员。红军一到,群众就纷纷送茶送水,要求部队住下。红军一住下,老人们就来询问打仗的情况,妇女们则主动地帮助战士们洗缝衣被。许多群众把伤病员安置在自己家里,自己喝稀粥,给伤病员吃干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踊跃參军参战。敌人一来,群众坚壁清野、上山入林,与敌周旋。敌人烧山毁林,群众坚持同敌斗争。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标语口号: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来到宁夏兴隆镇单家集。单家集一带是回民聚居区,在部队到达前,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就在红军中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并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

    红军到达单家集的第二天,吴焕先召集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和阿訇座谈,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政策,并讲明红军来此只是稍作休息,不征粮要款、不拉夫抓丁,以解除回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安定人心。会后,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红军领导拜访了清真寺阿訇,并赠送了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幛和6只大绵羊、6个大元宝等礼品。

    阿訇们看到红军如此敬重回民,也按照民族礼节宴请了红军领导,并赶着30多只羊毛染成红色的羊群,到红军驻地作回访,并回赠一面绣着“劳苦功高”四个大字的锦旗。

    进驻单家集后,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普遍开展群众工作,进行助民劳动。在红军的影响下,很多回族青年积极加入革命队伍。

    就在这里,也曾发生过一件意外的事情。供给部长刘炳华是河南人,他见这一带的“狗尾巴草”长得很茂盛,就很高兴地叫马夫们放马,结果损坏了回族群众的庄稼。原来这一带的谷苗未出穗之前长得和河南的狗尾巴草差不多。事情传到徐海东那里,他立刻把刘炳华叫去说:“刘炳华,你破坏了纪律!”“首长,我叫马夫放马吃的是草呀!”“同志,那不是你们家乡的狗尾巴草,那是回族人民的粮食啊!”刘炳华听后吓了一大跳。徐海东决定给他严厉处分。消息传出去,回族群众选派几位老人前来求情。老人们对徐海东说:“这位长官不晓得是庄稼,不能怪他。千万不要给他处分呀!”求了半天情,徐海东才说:“那就这么办,我们牲口吃了你们多少庄稼,你们就要收下我们多少粮食。”他还叫刘炳华带着马夫拿着粮食去向老乡赔礼道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北广:井冈山词
·下一篇:无
·特稿:“童子军”的制胜“法宝”(组图)
·最美抗日女兵成本华:童子军被俘后拒吐露军事机密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胡遵远:“童子军”的制胜“法宝”(组图)
特稿:“童子军”的制胜“法宝”(组图)
特稿:瞻仰西康民盟遗址
特稿:井冈山词
北广:井冈山词
特稿:井冈山词
他,从新华社社长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最高指挥官
热血少年 致敬英烈——东花园片七校与董存瑞纪念馆联
董存瑞纪念馆清明祭扫高峰拉开序幕(组图)
“海棠花前——周恩来邓颖超爱情引领新时代青年婚恋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