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丁文启老人和家人在八角尖参加升旗仪式
图为丁文启老人一家在颁奖典礼上合影
图为丁文启老人在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会上接受颁奖
图为丁文启老人在家练习书法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95岁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他就是江津区柏林镇退休干部丁文启。
家住重庆市江津区四屏镇青堰村的丁文启,生于1928年6月,1950年参加积极分子培训,受到党的培养教育,参加过清匪反霸斗争,当过农会主任、青年宣传委员,1952年参加工作,1955年入党。他始终感恩党的培养,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扎根柏林山区工作几十年,曾先后在东胜、沙河、双凤、柏林等乡作过文书、财粮、调解、民政等工作,于1988年退休。
退休已是35年的丁文启老人,至今能生活自理,耳顺眼明,身体健康,每天还坚持读书看报写字,不给儿女添麻烦,而且还发挥着余热,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故事很精彩,值得大家一读。
老年生活的好习惯
丁文启老人解放前因家庭贫穷,仅上过一年私学和一年半公学,解放后参加工作时没什么文化,所以他一生都很爱学习。即使是退了休,也仍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养成了平时看书看报、练习书法和写作的好习惯。他的老年生活过得很丰富,平时最喜欢写点稿子,大约写了几百篇,只是感觉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媒体用稿标准,没有向报刊投稿。据女儿丁光智介绍,老人写的稿子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如《懒婆娘》《闲话箴言》《当家事》《劝戒赌》等,但写得更多的还是赞美青堰场的文章,如《印象青堰》《八角尖风光》《青堰双生子》《青堰场又叫吆店子》等。
老人除热爱学习外,有着很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不挑食,粗粮细粮、晕菜素菜都爱吃;从不抽烟,不喝酒,但爱劳动,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喜欢散步,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睡懒觉,坚持午睡;乐于交往,喜欢走亲访友;说话做事轻言细语,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习惯于慢生活。经医院多次体检,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疾病,实为老年朋友的学习楷模。
青堰场的“新发现”
丁文启老人平时喜欢写作,伴随时间的推移,他写青堰场的稿子越写越多,对家乡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越来越觉得家乡青堰场真是太美了。但他同时也觉得家乡太穷了(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要发展家乡经济,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应当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才是出路。于是,他怀揣着发展家乡旅游的梦想,带着他写的赞美家乡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区旅游局、区交委等部门,汇报青堰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交通情况,强烈要求解决青堰村的交通问题,为外界走进青堰、认识青堰、了解青堰打通交通屏障,为家乡旅游创造条件。
为修通双凤场到四面山(今四屏镇)公路,丁老从2004年开始向江津、重庆市有关部门写信,要求尽快修建凤屏公路(主要路段都在青堰村境内),解决四面山人民的交通问题。
为宣传好青堰场的旅游优势,丁文启老人还把青堰村境内的十大人、穿洞、八角尖、仙女洞、四朵金花等景点作了书面介绍,并寄发到重庆、江津各有关部门。“重庆、江津好多单位都寄得有,邮寄费都用了300多元。”丁文启老人说。
为早日修通凤屏公路,用好青堰村境内的旅游资源,让青堰村人民从封闭中解放出来,老人还亲自跑到江津旅游局汇报想法,提出他的意见和建议。有一次,老人和《江津旅游》杂志编辑周开兰谈到青堰场的旅游时,周编辑为老人“关心家乡建设,热爱江津旅游”的精神所感动,交谈中问道:“你们那里除山青水秀外,有没有什么其他稀奇事儿?”老人不加思索地回答说:“青堰盛产双胞胎,全村有40对,最多是大榜小组,23户141人中就有12对是双胞胎,其中,黄海清一家四代人就生了8对双胞胎,我家也有两个儿子是双胞胎。”
周开兰编辑对老人的这一报料很感兴趣,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于是约上《重庆旅游》杂志郝赢、李华彬两位记者专程去柏林镇沙河村(青堰那时属柏林镇)采访,因当时青堰还不通公路,周开兰一行三人坐一段摩托车后,走了一弯又一弯,爬了一坡又一坡,徒步十多华里的山路,才到了双胞胎村(青堰场),采写的文章在《旅游江津》杂志上刊登了出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秦敏看见报道后,更是引起了重视,号召江津日报、江津电视台、江津网等媒体聚焦青堰村,要求进一步挖掘,搞好深度报道。从此,青堰双胞胎村影响到了全国各地,并被评为保护和开发的“全国双优古村”,重庆电视台、风凰卫视、深圳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媒体都纷纷前往采访报道。丁文启老人也因此成为发现青堰双胞胎村的第一人。
八角尖上升国旗
八角尖位于四面山景区后山,地处四屏镇青堰村境内, 海拔1500多米,丁文启老人的家就在八角尖山脚下。据丁老介绍,八角尖因地形特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为确保飞机航行安全,从山下背水泥上山,修了瞭望台,设了瞭望哨,升有国旗,作为飞机航标。为防止坏人搞破坏,当时还有专人阵守。
过去,青堰村因没通公路,加之海拔较高,村里人大都是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所以青堰村成了江津南部山区最贫困的山村之一。2016年初,随着四屏镇的建立,凤屏公路的开通,为贫穷落后的青堰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双胞胎广场、双生泉、民俗酒店等一批文化旅游设施相继建成,青堰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农民盖起了小洋房,买了小车。于是,丁文启老人有了让“红旗再飘扬、航标变地标、传承爱国情”的想法,并得到了儿孙们的一致拥护。5月1日,已是88岁的他,带领家人攀爬3小时到达海拔1500米的八角尖山顶,冒着大风,竖旗杆、搭旗台、升国旗、唱国歌,时隔60年后的八角尖上再次红旗飘扬。在升旗仪式上,女婿邓孝成(部队转业,公安局干部)指挥全家人在八角尖上高唱国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虽然有人咬字不准,但每个人的声音都很洪亮,神态严肃。国歌声在山巅上响起,大家抬头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旗,都若有所思。
7年多以来,丁文启老人一家四代人接力升国旗、护国旗,带动了周边900余名群众参与升国旗、守护国旗,累计升国旗已达70余场次。
2017年,大儿子丁光全提出修上山道路,以方便上山升国旗。为解决资金问题,丁文启老人提岀了捐款建议,并带头捐款500元,随后儿子、女儿、女婿、孙子、孙女也纷纷捐款,同时向300多人组成的“青堰微信群”发岀了捐款倡议书。在丁文启老人的带动下,短短一个多月就收到捐款一万多元,解决了修路所需的堑子、手捶、钢钎、砍刀、锄头等工具的费用,并给予修路群众适当生话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