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良,1913年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瑚佩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5军3师特务连排长、红7军第19师55团连长,57团营长,红32军特务大队大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学兵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军部参谋,教导总队工兵主任教导 新四军参谋处侦察科长,第2支队参谋长。谢忠良皖南事变成功突围后,历任新四军第7师55团团长,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先遣纵队1支队支队长,先遣纵队司令员。
谢忠良将军
一、幼年受欺压,长大当红军
谢忠良,原名谢柳桃,又名谢柳松,1912年12月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中。自幼因家境贫寒,没有上学,只能在家放牛,帮父亲种田。
谢忠良幼年时代,不但受有钱有势人家子弟的欺压,而且受大姓大族小孩的侮辱,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仇恨地主老财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认识到,要报仇就要有枪杆子,因此,他下决心去当兵。1926年,北伐军在他的村子驻扎,他看到部队纪律严明,处处为穷人说话,便去报名。但他当时只有14岁,部队没有答应。1927年,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运动在他家乡兴起。谢忠良报名参加了儿童团,扛着红缨枪,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1930年5月,彭德怀率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一举攻克平江县城,歼灭国民党军余贤立部一个团,使一度充满白色恐怖的平江地区,又出现了新的武装革命高潮。6月,谢忠良邀集本乡29名青年,步行90里山路,赶到长寿镇参加了工农红军第5军。1930年9月他随红军第一方面军两次攻打长沙;10月4日参加攻占江西吉安城。1931年,他在中央苏区参加了龙岗、东韶、富田、白沙、中村、广昌、建宁、莲塘、高兴圩、会昌等战斗,经受了战斗考验。12月,谢忠良奉命到江西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被编入工兵连学习。通过半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掌握了坑道作业、操舟架桥、门桥漕行、爆破等工兵技术,成了一名优秀的工兵。学习期间,谢忠良经乔信民、管轮坤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7月,谢忠良学习结束,任红军第5军第3师教导队副排长;8月,经周兵山介绍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2月,任红军第5军第3师第9团第1连排长;1933年9月,任红军第7军团第19师57团第4连连长。1934年2月,他因参加福建归化铜岭战斗有功,被升任红军第17团第2营营长。5月他在福建湖源的遭遇战中身负重伤,治疗5个月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5年4月,他转到中共中央军委干部队学习,并随队参加了万里长征。
1935年春,红军长征途中经过遵义时,谢忠良奉命率领干部学习队一个班扼守天险娄山关,与数十倍的敌人激战,粉碎了敌人的进攻;随后,又掩护红军后方部队撤退,受到上级表扬。同年6月,他被调到中央军委独立营任营长。9月任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2军第94师第282团营长。红军在过草地经过阿坝时,他奉罗炳辉军长的命令,机智地征集到大批粮食,解决了部队当时吃粮的困难,为此获得记大功一次的奖励。1936年10月,他进了红军第二方面军总部干部学习队学习,政治与军事素质不断得以提高。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成立后,谢忠良奉命率领一批工兵队学员,到南昌新四军军部报到,任新四军司令部中校参谋。后任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工兵主任教员,为新四军培养了一批工兵骨干①。
二、皖南事变成功突围
1939年7月,谢忠良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教育科长兼侦察科长。1940年秋,蒋介石在日寇加紧诱降的情况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策划了围歼新四军的大阴谋,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1940年11月,任新四军新编第2支队参谋长。1941年1月4日,军部和所属三个支队约九千余人,从泾县云岭、罗里村等地出发,往南走了十五里到达章家渡,跨过青弋江,又行军十五里来到茂林。在茂林休息了一天,军部驻在茂林南面潘村的潘家祠堂。谢忠良奉命率领第2纵队老3团第3营,于凌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丕岭要地,为军部突围打开了一条通道。为掩护军部及兄弟单位的安全,谢忠良面对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不畏艰难,趁着应战,带领战士们奋勇抵抗,与敌血战。在东流山西南侧,谢忠良率部与敌人的新7师又接触上,战斗打得很激烈,从8日拂晓一直打到下午两点多,打退敌人多次的猛烈进攻。战斗中谢忠良不幸左手负伤,仍然一直随军部坚守石井坑阵地。随后,部队转移到赵家佬后面的山沟里,看见第一个人是夏冬青,接着见到项英、周子昆。此时副官刘厚总、警卫排长李德和以及项英的警卫员郑德胜,周子昆的警卫员黄诚、袁国平的警卫员陈阿金均在。会合后的第三天,项英同志决定成立临时支部,指定李志高为临时支部书记,谢忠良为副书记。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很快就同5团2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他们联系上了。两股力量合并后有40多人,经研究决定分散隐蔽在东山、西山两个大山沟里。
①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新四军人物.谢忠良.2011.11.18.
不久,谢忠良同项英、周子昆以及军部的一些同志又转移到丕岭下, 在里潭仓附近的深山老林里又隐蔽了一二十天。然后,通过老百姓同军部教导总队工兵连副连长刘奎取得了联系,通过刘奎又联系上了军部直属政治处的杨汉林、军部军需处副处长罗湘涛和新四军驻上饶办事处的胡金魁,共已集结70多名新四军失散人员。此时,刘奎向李志高介绍了里潭仓东面的田坑里(地名),那里,沟长十几里,没有几户人家,又都是外乡人,森林也茂密,地理条件和群众条件比这里更好。项英闻知,派李志高和刘奎等去侦察了一次。李、刘回来后向项英作了详细的汇报,说那里地处两县交界,地势很好,都是大山,翻过去就是旌德县。项英听完了汇报非常高兴,决定搬到田坑里去! 刘奎还从当地老百姓那里了解到山上山下有两个洞,相距大概六七十米。小洞在上,大洞在下。项英、周子昆带着刘厚总、黄诚住在上面的洞里,谢忠良和李志高等二十几位同志住在下面的洞里。
一次,军部副官刘厚总看见项英脱衣服捉虱子,身边有很多财物。随即见财起恶意,于3月13日凌晨暴雨之际,对项英、周子昆、黄诚(重伤后脱线)等同志下了毒手,并搜走他们3人身上所带的贵重物品和手枪等物,叛逃下山①。谢忠良等得知噩耗后,便和李志高、李元等将项、周埋葬。然后向铜山转移,遇到罗湘涛、胡金魁和杨汉林。告知项、周被害经过情况,他们听后十分震惊,认为刘厚总的背叛,杀害项、周的直接动机则是谋财害命。事后,在泾县县委书记洪林、皖南特委委员胡明、孙宗溶的帮助下,根据江北向李步新的妥善安排,汇合陈仁洪、马长炎等同志,绕过国民党顽军144师排哨,顺利到了江边,找到了联络站,过江到了无为县的白茆洲五号(小街地名,离江边很近)②,终于回到了新四军7师根据地,开始了新的斗争。
①谢忠良.沉痛的回忆.选自阮世炯、杨立平主编《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专辑》. ②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新四军人物.谢忠良.2011.11.18.
三、转战和含打击敌顽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且成立7个师,谢忠良任第7师55团团长。1942年春,国民党军在全椒滁河北岸的赤镇附近驻扎新1支队2、4两个中队,阻碍了2师和7师交通线的畅通。2师在江和全县工委的配合下,派共产党员浦玉华利用社会关系,打入顽军内部,详细了解这两支顽军的人数、武器配备、防御工事等情况。随后,2师10团派了一个主力营,夜袭敌人驻地,全歼了两个中队的守军,缴获了勃朗宁机枪1挺、长短枪100余支,清除了滁河北岸的交通线障碍(《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第126页)。9月14日,根据7师配合2师开展攻打全椒国民党顽固派战斗的指示,谢忠良安排55团两个连与含和独立团在含山大孔村成功地围歼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8团1个连,毙敌10余人,俘敌82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63支、驳壳枪3支、子弹3000余发,我军伤排长1人、战士7人①。
10月,国民党在含山清溪、巨兴一带步兵设防,中共龙亢区委无法向北发展。根据此情,代理师长傅秋涛、参谋长孙仲德率领7师55团、56团、含和独立团来到含山小庙岗,结合继续配合2师反顽斗争,傅秋涛亲自指挥7师55团、56团与含和独立团,从尉子桥到孔村全线出击,攻打敌顽据点,向北扩展。谢忠良带领55团官兵,根据傅秋涛代师长的指挥,和56团、含和 独立团联合将孙村敌顽据点打下。为防止顽固派报复,谢忠良根据傅秋涛代师长指示,带领55团留在含和地区活动,加强含和武装力量。此次战斗所获甚多,攻打雨岘口、龙岗的敌顽据点,俘顽敌18名,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40余支。攻打孔村敌顽据点,灭顽敌保8团一个连,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60余支。在含和期间,谢忠良带领55团又攻下昭关,随即派出便衣队挺进黄山至古河附近,解除该地区乡公所武装,对敌人形成很大威胁。同时与和含地区武装在清溪公路以北,巨兴集、巧脉岗一带创建了抗日游击区①,开辟新的根据地,又保障2师与7师交通线的畅通。
①含山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含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含山抗日烽火》.安徽人民出版.2009.11.第1版.第208页.反顽斗争一场胜战.
1943年2月,谢忠良服从新四军7师师部决定,抽调55团一部与含和独立团在和县耿家油坊正式成立含和支队,7师参谋长孙仲德兼任含和支队长、政委,马长炎任副支队长,张铚秀任参谋长。支队下辖独立、江全、含巢、游击4个大队。另又抽调55团一部与和含地方武装组成含巢大队,大队长吴生茂。含和支队成立后,积极向白区发展,扩大根据地,加强反“扫荡”战斗准备,不断给进犯的国民党军有力打击。春季,日、伪不断对含巢中心区清林地区“扫荡”因敌强我弱,区委机关不能固定,后在谢忠良率领的55团有力反击下,日、伪失利,局势趋于好转②。
1944年7月,谢忠良进华中党校学习, 1945年2月调苏浙军区第4纵队任第10支队支队长,参加了浙西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
①②中共含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含山县历史大事记(1919—2016)》.黄山出版社.2016.12.第1版.第39页、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