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19日,由于日寇攻占长沙,南方抗战形势不断恶化。7月,衡阳保卫战又告失败,国民党军无力防守粤北。一直对战局进展关切的古大存、张鼎丞、方方等人,7月8日在延安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关于开展南方游击战争的意见》:“建议华南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即东江纵队)不要局限于平原地区,应乘敌移动之机派出一部向粤北推进,创建粤北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古大存、张鼎丞、方方的建议十分认可,得到高度重视和肯定。随后,中共中央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八路军南下部队的组建问题。
7月上旬,毛泽东与正在延安附近进行大生产的八路军第359旅旅长王震进行了一次谈话。之后毛泽东和王震又进行了一次详谈。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初步作出决定,派遣359旅和抽调一批地方干部挺进华南,与广东曾生率领的东江纵队开辟华南抗日根据地。
11月,为建立华南五岭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派遣八路军第120师359旅主力部队4000余人,加上选调的900多名地方干部共约5000人,组建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南下支队)。从延安万里转战,南下五岭,会合北上五岭的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共同建立抗日华南根据地。
11月10日,毛泽东、朱德在延安机场检阅这支共约5000人的南下支队。
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司令员王震和政治委员王首道等率领下,随即展开战略南征,南下支队第一梯队告别延安,经过289天的日伏昼行艰苦跋涉行军和浴血征战,于1945年8月26日,八路军南下支队3000多名官兵经江西大余县右源翻越大庾岭西部的帽子峰山脉,南下支队进入南雄北山地区。
南下支队是怎样来到南雄的呢?这段鲜为人知的南征故事,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战斗之残酷,困难险阻之多,在中国抗战史上前所未有。
地跨粤北、赣南、湘南三省的粤赣湘边,山高林密,地形、地势复杂,它周边地区共有28个县,这些县居住着汉族的重要分支客家人、瑶族、壮族等土著群居,这些族群与革命之间有很深厚的联系,他们积极拥护红色革命,是中共革命重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因而粤赣湘边也是中共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所在地。
大革命时期,中共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在粤赣湘边广泛建立,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在粤赣湘边发动群众举行南雄暴动、仁化暴动、曲江西水暴动和湘南暴动,赣南、湘南及粤北部分地区属中央苏区。1934年后,项英、陈毅、李乐天等在粤赣湘边坚持开展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救亡运动、武装斗争在粤赣湘边各地深入开展。
鉴于粤赣湘边的战略地位和具备发展游击战争的良好条件,1944年秋,在日军沦陷五岭地区以后,党中央决定以粤赣湘边为中心,开辟建立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战略支点。
11月10日,在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的率领下,南下支队第一梯队告别延安,开始披荆斩棘挺进华南,南征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南下支队不仅遭受沿途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还遭到日军的飞机轰炸和快艇巡查,南下支队边打边走,最终打退日军多次阻击,克服重重困难,向粤赣湘边的粤北地区挺进。
在此期间,抗日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关键时刻,7月上旬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短短10天内接连发来3份电报。
毛泽东一直很关心南下支队安危,电报一方面肯定南下支队“数月来在湘鄂边的行动是有成绩的,另一方面则指出南下支队接下来的行动方针,即希望王震和王首道率领主力大部,以3个月左右时间,南进到达湘粤边区,与广东部队直接配合,发展南方局面”。
接到这一指示后,王震决定留下少数部队继续巩固鄂南、发展湘北,坚持抗日斗争外,自己则和王首道率领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主力部队3800余人护送南下的900余名地方干部,沿湘赣边境继续向南挺进。
南下支队在挺进过程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其情况一直密切关注着。一再鼓励指出:“你们决定南进是正确的。沿途除必要休整时间外,不宜停留过久”,“主力不宜恋战,过分损耗精干力量”。
7月22日,毛泽东再次给八路军南下支队发来电报,亲切询问估计何时到达五岭山脉?并告诉南下支队,日军为了对付盟军在山东登陆,由湘、桂抽调五个师团北开,并非放弃华南。但为缩短战线,已放弃南宁、柳州、赣州等处,还可能放弃若干地点,但至少他们要固守广州以及整个粤汉铁路。你们的唯一任务是争取目前一刻千金的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并与广东我军连成一片,准备于内战时牵制南方一翼。完成这个任务将会遇到极大困难,但只要内外团结,政策正确,是能够完成的。利用湘、粤、桂、赣四省交界之矛盾,日本侵略者失败后,我亦可以立脚。此外,和东江纵队会合,使他们获得援助,保存并发展这个多年创立的南方力量,避免可能的失败,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也要你们去完成。
毛泽东还指出:看问题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被一时现象所迷惑。
8月10日,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沿粤汉铁路继续南下,11日,当部队抵达衡山附近的南湾一带时,南下支队又收到中共中央电报指示:苏军参战,日本投降,内战迫近,你们的任务仍是迅速到达湘粤赣边与广东部队会合,坚决创造根据地,准备对付内战。得知日本即将投降这一喜讯后,指战员们加快向南挺进的步伐。
中国有句古话:“国之大,好战必亡。”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头条出现了五个大字“日本投降矣”力透纸背!这五个字背后,既有八年全面抗战胜利的如释重负之感,又有炮火连天的英勇悲壮!
经历过14年抗日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结束百年被凌辱耻辱史。得知日本投降消息时,全体指战员欣喜若狂,欢欣鼓舞。
八路军南下支队忍受着炎热和饥饿,于8月17日进入桂东以西八面山中。得知此情后,国民党顽固派又调动其第四军、暂二军和第四十四军等共8个团兵力,重重包围,步步进逼,企图一举将南下支队歼灭在八面山中。此后几天,南下支队经受严峻的生死考验。尾追而来的国民党薛岳所部第9O师2000多人赶到右源。后卫部队当即实施阻击,南下支队撤退转入赣粤边,暂时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由于连日奔波,连续作战,缺衣少食,再加上南方8月份的炎热天气,南下支队疲劳到极点,每天都有人中暑晕倒,伤病员与日俱增,伤亡较多。 受国民党军围击追剿的压迫影响,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前进至湖南安仁县境后,在前有阻击后有追兵情形下,不得不经常临时改变行军路线,日伏昼行艰难行军。南下支队边走边打,且战且进,冲破重重险阻,摆脱国民党军的合围。
经过289天的艰苦跋涉行军、浴血征战,冲破日伪敌军的重重拦阻堵截,8月26日,八路军南下支队3000多名官兵从江西右源出发,翻越大庾岭西部的帽子峰山脉,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饥饿和疲惫,冒着倾盆大雨行军,经过几个小时穿越原始森林,南下支队进入南雄北山地区。
对于八路军南下支队迅速挺进华南的举动,早巳被“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蒋介石视为心腹之患,生怕南下支队在广东站稳脚跟,对其形成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日本投降之后,形势并未改观,为了阻击八路军南下支队继续南进,蒋介石电令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和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指挥5个军的兵力组成美式装备联军,在湘南、粤北、赣南接壤地区严密布防,对南下支队前堵后截包抄夹击,妄图一举歼灭南下支队在湘粤边境。
8月27日,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翻过五斗岭到达南雄县白云乡的上矽(注:矽字为‘石十多’音为dai)。该地区位于南雄西部边远山区,消息闭塞,地下党组织尚未恢复建立,南雄地下党组织也未接到上级通知,未能获得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挺进到达南雄的消息。
山区群众见到有大队军队走进村里,不知来的是什么部队,都害怕得躲进碉堡炮楼里闭门不出,好奇地打量这支队列整齐,威风凛凛,纪律严明从未见过的队伍。指战员们挨家挨户和蔼可亲地向群众喊话作宣传,山区群众也听不懂。
村民们听见喊话,都戴着斗笠、打着雨伞,站在门前、大路旁边好奇地打量这支整齐的队伍,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队伍的官兵几和气呀,几文明呀。”
见此情景,政委王首道赶紧用亲切的客家话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我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工农大众的子弟兵,是当年的红军游击队,为了抗日救国从陕北一路打到广东来的。”
王首道一番客套和气的客家话交流,一下子拉近了与群众的亲切感。南雄北山是当年项英、陈毅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驻扎过的地方,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群众知道八路军就是当年的红军游击队时,眼里都含着欣喜的泪光,拉着南下支队指战员的手亲切地交谈。主动腾出房屋、碓房安排部队宿营,烧水做饭,送茶送水给子弟兵,全力帮助解决粮食蔬菜等食物问题。出现了北山群众喜迎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的喜悦景象,群众热情地拉住战士的手把他们迎进家里,嘘寒问暖,一片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温暖着战士们的心窝,热泪盈眶。
南下支队司令部就暂设在白云乡的上矽村一座用大麻石条砌成的三层碉堡炮楼里。3000多名官兵分散在上矽、茅坪等村庄驻扎。彼时正值酷暑雨多,当地群众得知部队给养困难,吃不上饭,二话不说便纷纷把家里的蔬菜和稻谷碓砻好后送给官兵应急。当地群众帮助部队到南雄白云乡白云圩釆购粮食及生活物资,部队得到充足补给,官兵十分感动。
茅坪村群众李俊昌、黄玉英夫妻得知部队给养困难,吃不上饭,便二话不说把家里仅有的2担稻谷碓砻好后和一头80多斤的生猪送给驻毛坪的一营官兵应急,部队官兵十分感动,立即兑现80万元全国券和开具一张12万元的收据,并写明:“今后解放了,可到人民政府领回钱。”夫妻俩说什么也不肯收,指导员跟他们解释部队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并告诉他们要把收据藏放好到安全的地方,不要让国民党顽固派搜查到,以免给他们造成麻烦,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解放后,黄玉英到区人民政府兑取12万元(12元)人民币。
这时,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收到了东江纵队的电报,说他们根据中央的指示,已经进入始兴、南雄地区。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指战员们都为即将能与盼望巳久的华南抗日部队会合而高兴。
不料,事态突然严峻变化。8月27日,国民党薛岳所部9O师、一八七师孔可权各部及地方武装兵分三路企图实施合围进攻。同时,国民党薛岳所部追兵和余汉谋的一个军,切断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与东江纵队会师的道路,南下支队再次遭遇国民党军重兵包围。
此时,国民党薛岳部90师正从澜河方向追过来了。
在国民党军前堵后截危情下,为摆脱敌军包围,确定今后的行动方向,8月28日,王震、王首道就在南雄百顺沙坑村召开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分析敌情和支队的处境,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鉴于南雄、始兴前有国民党第七战区四个师的拦截阻击,后面又有湖南第九战区薛岳部队尾随而来对南下支队形成合围,对南下支队形势极为不利。前来接应的东江纵队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阻击,不能及时赶到。同时,考虑到日本已经投降,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在湘粤赣边建立五岭根椐地已不可能。因此,在这一迫眉睫情形下,与会者一致建议立即改变原定计划,决定“必须立即突出重围,立即北返中原,与新四军第五师靠拢”并电请中央定夺。
鉴于抗战胜利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原来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愿望已发生变化,为避免爆发内战,8月29日,中央军委复电:“你们目前处境异常艰难,在日寇投降、时局变化的情况下,你们确已难于完成原有任务。同意你们即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
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在南雄帽子峰、澜河、百顺逗留3夜4天后,为了争取国内的和平与民主,未等及与东纵、珠纵北上部队会师,即于8月29日怀着无限革命深情,依依不舍惜别北山人民开始北返。
这时,敌军已从上社村追赶过来,南下支队部署一个营兵力在对面山上负责阻击,在大雨滂沱下,以山地为依托予以反击,掩护大部队北撤。双方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南下支队为保存实力,利用五湖山地势险要,扼制高地,与敌军展开周旋,边打边撤退。在当地群众李俊兴的带路下,南下支队连夜行走在徒山峭壁的泥泞山路上,经百顺朱安沙坑村,摆脱险境,突出包围,转道江西崇义方向,回师北返。
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自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至1946年8月29日胜利回到延安,历时659天。此次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凭着一腔热血、两条腿,携带步枪、刺刀、手榴弹及少数轻重机枪这些轻型武器,孤军深入,不怕困难,驰骋中原、强渡江河、翻山越岭、跨过铁路,转战8个省100多个县。不怕牺牲,勇敢顽强深入敌人心脏,敢于和敌人作斗争,打破了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围剿,历尽艰难困苦,胜利返回延安。10月,南下支队重新恢复359旅番号。
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挺进华南,逐鹿鄂湘赣粤,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毛泽东、朱德曾称:“八路军南下支队万里远征,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在我军作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