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动,红歌嘹亮。
5月18日,内蒙古大学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学楼里经久不息的掌声震耳欲聋。
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专题报告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持今天报告会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丽萍说:“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党支部共同开展联合党建主题党日活动,邀请第七届长江韬奋奖获(长江系列)得者、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原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喜民带来专题讲座:凝聚奋进力量 增强爱国情怀-沿着总书记足迹环形中国。这次活动是主题教育’六个一’党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两个单位联合党建活动的重要内容。”
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有内蒙古大学教师、学生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
主讲人王喜民在讲述中利用照片、音频将大家的目光带到祖国第一束阳光升起的抚远、三江平原北大荒、阿尔山哨所、东风航天城、吐鲁番盆地中的葡萄沟及交河古城、喀什地区疏附,还有西藏林芝及拉萨等,这些都是总书记去过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赴全国各地考察调研,包括偏远边疆地区的农村山寨、边防哨所。战士冷暖、民生福祉、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等都是总书记的牵挂,特别是祖国边陲西藏的援藏干部,总书记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援藏干部、支教老师、铁路建设者,为了民族的团结,缺氧不缺精神。王喜民在宣讲时详细讲述了铁路建设者们的辛劳及藏族人民的赞颂,请听一段实况录音《铁路修到家门口》——
(出音频实况……)
讲述期间,王喜民分别向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赠书《亲吻祖国》。
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党支部书记山丹,今天也作了主题发言,她在讲述中感慨万千:“刚才我们聆听了王喜民老师激情、深情、动情地讲座,我和大家一样,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王老师以自身的采访经历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生动、形象、感人的主题教育课,也是一场精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课,更是一场新闻采写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课,相信大家受益匪浅。通过王老师生动的讲述,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一位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的拳拳爱国之心和理想信念,以及精湛的业务水平和非凡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亲身经历讲好中国故事,王老师用自己的实践,教会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我想,这对于我们的编辑记者、对于新闻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宝贵的财富。”
山丹书记接着讲:“脚底板下出新闻,我在15年前就读过王老师的书《西藏穿行》,作为记者,那时候就对王老师充满了敬佩。王老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踏访边陲,践行四力,采访报道边疆民族地区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厚厚一本心血凝结的《亲吻祖国》写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字里行间尽是家国情怀,生动形象的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记录了非凡十年的山乡巨变,加深了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范长江先生是我们新闻界的先驱泰斗,范长江新闻奖是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心中的至高荣誉。我们这些获奖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江后来人’,发扬范长江精神,采访不止,笔耕不辍,王老师常思无闲,退而不休,始终肩负使命,守望时代,记录社会,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榜样,也是长江后来人中的典范和标杆。前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学习、谨记,不会懈怠。怀揣新闻理想,肩负职责使命,保持思想活跃、做勤奋朴实的新闻人。聆听王老师的讲述,我们看到了历史,感知情怀。知历史,有敬畏;知敬畏,有感恩;知感恩,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态度。我们深知,从新闻前辈手中接过的不仅是传承事业的接力棒,更应该是发扬光大长江精神的责任与期望。我大学时的老师叫徐福铎,他是教授我们报纸编辑专业课的老师,是一位资深的老记者,他是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毕业时,他在我的留言册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我谨记于心,终生受益。徐老师生前没有写完的一本书就叫《长江自有后来人》,在长江后来人中还有一位叫贾永的老师,是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的记者,我们一起到长江先生的故乡四川内江参加活动,贾老师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讲长江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长江精神的内核,就是探寻真理,追求真实,肩负使命,守望时代,一步一步走过来、一笔一笔记下来、一篇一篇写出来的新闻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与传承。我们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双脚沾满泥土,把报道写在大地上。我们的编辑记者回去之后要结合主题教育,牢记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在新闻采访工作中践行四力,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也祝福在座的同学们,秉承新闻理想,不忘新闻初心,早日成为具有深厚底蕴、专业技能、宽广视野和创造能力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不尽长江滚滚来,祝愿大家都能成为长江后来人。”
内蒙古大学讲座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内容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团支部书记 高春阳:“王老师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采写课,我们在采访过程当中,首先要讲政治性,讲党性。”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团支部团员、采访部记者 赵欢:“声情并茂,我作为后辈、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回想我采访走过的地方,确实身临其境,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那些人和事总是让我们难以忘怀。”
内蒙古大学文新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张宇:“在大学我们基本上属于一个只争朝夕的奋斗时期,每天都在学习。今天好像亲临国境线,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就是在这个祖国的壮美风景与厚重的历史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更需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内蒙古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生 李静:“特别的感动!俗话说人无精神不利,国无精神不强,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也正是凭借着这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然后才能有我们今天这么伟大、这么美好的时代。王老师作,我觉得您的红色基因一直在您的身体里流淌着,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党员,我们作为新生代,也是现在的青年一代,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内蒙古大学新闻学学生 李蓉:“我是学新闻学的,增强四力之后我想问一下王老师如何提高我们的笔力?就是我现在有一篇新闻评论作业,我觉得还挺难写的。”
王喜民:“我跟你说脚力、眼力、脑力,这个笔力非常重要。最后你不管你走多少路,看了多少东西,思考了多少问题,最后的落脚点还是笔力,你写不出文章,那等于白跑了,白看了,白动了脑子。所以说现在一定要加强学习,把这个基础课打好。”
内蒙古大学网络与新媒体学生 立军:“真的感触很深。作为一名还未入行的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听完今天的讲座,我觉得一名记者必须最重要的还是践行四力,尤其是脚力,才能像王老师您一样用脚丈量祖国大地,写出祖国大地上现在正在发生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觉得践行脚力的基础上,更要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热爱党、热爱祖国,然后坚持新闻党性与人民的统一,这样才能像前辈们一样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