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发展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同步前进。被誉为国粹的京剧,传统的表演手段继承不够,创新的表演形式又不敢尝试,因而经常陷于困顿止步的状态,难于前行。盐城的淮剧可能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可喜的是淮剧,在上海、泰州、扬州、宿迁、淮安逐步走开了一条继承和发展反映新时代之路,尤其在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江苏省淮剧团、淮剧之乡建湖县和各县市淮剧团好戏连台,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在其后的“家乡文化系列”之中我还有文章评点家乡的淮剧艺术。
盐城市淮剧团力求在《红尘遗恨》的创作实践中,解放思想,在人性探索、舞美设计、戏曲音乐上,求新,求美,力争高大上。同时在人们喜闻乐见的淮剧曲调上力求返璞归真,在适应时代和年青人的音乐感觉上又力求时代特征。
这部古装戏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为今天的社会大众所能接受,编导们的这个意图是正确的。尤其在今天戏曲的魅力和影响力逐渐弱化的形势下,藉以这部古装戏着力提升一下淮剧表演艺术应有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应该说《红尘遗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今天,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红尘遗恨》这部戏都是非常精美的。大戏结束之后,我和邻座的观众都认为这部戏是非常成功的。我们也反思这部戏通篇呈现出悲剧人物真情展示的一面,在压抑的环境氛围中没有任何压抑的情绪,并在这压抑的环境中做了极具顽强毅力的抗争。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认为,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和崇敬,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做到这一点,说起来非常容易,但真做起来还是很难的。《红尘遗恨》真诚的以悲情呼唤人性的真善美,而且还为今天戏剧舞台如何塑造出更多的古装悲剧人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是从来都不缺抗争英雄的。表现他们,这是中国戏剧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