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伴李讷的相识是因为1983年去北京与李银桥夫妇的重聚。”王景清回忆说,“当年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同志去世,我在去北京八宝山吊唁的路上,遇到了曾在中央警备团一起工作过的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同志,李银桥便提起了从小看着长大的李讷。”
通过李银桥夫妇的介绍,王景清后来见到了李讷,子和想象中的一样艰难。长期在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经历,以及在毛泽东身边受到的艰苦朴素作风的熏陶,李讷安于这种清贫的生活,琐碎的事情难不倒她,但是门窗坏了这样又改又修的重活,李讷做不来。
王景清默默把修修补补的活儿揽了下来。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王景清与李讷不断加深着了解,走到了一起。婚礼在一年后举行,他们没有声张,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叶子龙、李银桥夫妇以及中央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同志参加,席间大家不断地向王景清和李讷祝贺,祝他们真诚相爱。
婚后,王景清与李讷相处和睦,正式办了离休手续后,关系也从云南转来了北京。王景清几乎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活,买菜买粮做饭,修门窗,拉煤块,还给李讷做了一个小板凳,冬天里也像普通人家一样买上几百斤大白菜,推着拉板车回来腌酸菜。每次去买菜,认识李讷的胡同口国营商店里卖肉的师傅会对王景清说,“你来了,李讷的日子过得也好多了,过去她只买1、2毛钱的肉,少得没法切。”王景清笑说,他买猪肉会一次买2斤分成几顿吃。“后来,为了减轻李讷的负担,我们省吃俭用为孩子请了一个保姆。”对待孩子上,两口子还是十分舍得的。
切磋书法搀扶相伴。李讷比王景清小13岁,身体不大好的李讷,却十分关心老伴的身体。王景清说,“70多岁时,我开始创作剧本,李讷就总提醒我,‘你岁数大了,可不要累病了,不要太伤神。’”革命战争时期右眼、左肩和颈椎都受过伤、身子骨也不算太好的王景清,听到老伴嘘寒问暖的话语,心中满是感动。
王景清写了《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到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昔日陕北神府地区,走访老革命者、查阅了很多史实资料。在文史方面,王景清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李讷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晚年生活里,他们还在一起练习书法,李讷跟王景清一样,都十分喜欢隶书和篆书,切磋书法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道不可少的娱乐。每天清晨,他们携手外出散步,锻炼身体,但后来,李讷因为腿疾,经常跌倒,散步便也终止了。
李讷从小瘦弱多病,加之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步入晚年后,精神状态欠佳,严重的失眠,四肢无力,肾脏等疾病也时常折磨着身体,王景清就陪着李讷四处看病。曾经,在前往解放军305医院途中的公交车站,总会看到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去乘公交,那就是王景清和李讷。王景清还买了一辆三轮车,蹬着三轮带着老伴上医院看病。
人生聚散依依,近30年的携手让王景清夫妇品尝人生百味,深晓生活冷暖。几十年来,王景清李讷夫妇早已习惯了平常人的日子,当泛黄的往事随风吹落,他们已是似水流年间最普通的百姓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