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3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亦在八字门正式宣告建军。司令部设参谋处,军需处;政治部设组织科,宣传科,锄奸科。纵队下辖五个团队和三个总队,以及随营军事学校。此时的豫鄂挺进纵队已成为与新四军第一、二、三、四支队并驾齐驱的一支抗日武装部队。
为了统一领导全边区党政军民的工作,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以边区党委和纵队主要领导干部为成员的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朱理治为书记,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等为委员。这样,朱理治成为当时在豫鄂边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这时部队的合并整编都很顺利,为而后新四军第五师部队的整编合并奠下了良好基础。在组合过程中,朱理治同志起了积极作用。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诞生,对于进一步扩大与巩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对此,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武汉附近新四军挺进纵队(有九个团)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成绩。这次经验证明了一切敌后地区,不论在华中或华南,我党均可建立自己的武装部队,并可以存在和发展,但其先决条件是地方党应有组织武装的坚强决心与工作布置,有不怕与顽固派磨擦的勇气与意志。”
1940年3月,朱理治奉调回延安,由任质斌代理书记和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半个世纪后,任质斌同志回忆当年,讲述了朱理治对创建挺进纵队与豫鄂边区根据地重大贡献:一是他在南下途中,经过深思熟虑,就起草了关于创建豫鄂边根据地的文件,包括部队工作、党的工作、根据地建设、统一战线工作等内容,比较全面地勾画出关于创建豫鄂边根据地的轮廓。二是召开八字门会议,讨论根据地与部队加强建设的问题,提出放开手脚,尽可能扩大队伍和建立更大的根据地。三是亲自参与制定和确立了挺进纵队东进大小悟山的发展方向。四是协助豫鄂边区党委安排了地方工作。
朱理治自1937年5月到河南恢复和重建中共党组织、筹建河南省委开始,至1940年3月离开豫鄂边区奉调回延安,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以其卓越的智慧、才能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在错综复杂、形势多变,敌、伪、顽夹击的豫鄂边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创建豫鄂边区根据地,创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圆满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交给他的艰巨任务。他是豫鄂边区的奠基人!
(作者简介:郭仁杰 ,系新四军五师老战士,原广东省航运厅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