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浴镇挂面
红军挂面长又香。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通江后,红十一师进驻毛浴古镇,受到镇内百姓的欢迎。古镇居民谢裕德拥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好手艺,但当时物资匮乏,为了迎接长途跋涉而来的红军,谢裕德将家中可以碾碎的谷物和着面粉制作成挂面,煮给红军吃。后来,人们就把镇上的手工面亲切地称为“红军挂面”。
如今,谢裕德的孙子谢明友和妻子张正秀在毛浴镇街道21号经营正秀挂面加工坊,依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挂面色泽皎白、发泡空心,煮不浑汤,入口绵软筋道,麦香清香甜美。小小一碗挂面,不仅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也成为老区人民致富的产业。 从毛浴古镇的主街龙舌街向西走上宕桥。站在大桥上,北望鸡子顶山上“毛泽东主席万岁”的石刻格外耀眼,下瞰大通江东岸的“北上抗日”的石刻清新可见,东思“汇合中央红军!” “实行共产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等石刻脑海闪现。桥上,游客如织;桥下,渔歌互答;路上,车行轰鸣!古镇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滋润下,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挂面一样越拉越长!
带着寻找红色历史,带着使命,然后我们步行过宕桥到大通江西岸依依不舍离开古镇的。
(作者通联: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六安市干部教育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金寨县红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李业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