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远:心怀重明,微光亦亮
茅坪村村支部书记陆恒作为村子的父母官,说起村里的古柳与“茅坪烈士墓”这两个爱国文化印记时很是自豪。“茅坪烈士墓”是日军侵华在皖西地区至今唯一幸存的历史见证,已经成为茅坪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陆恒回忆起他还在上学时,村里便会组织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活动,那时还有一位93岁亲历“茅坪惨案”的老红军开展宣讲。如今他已故去,也只能感叹“吾来君已行”。
2008年,一座占地900多平方米、投资约80万元的金寨县青山镇茅坪村农民文化广场以古柳为中心开工新建,集文化健身、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
金寨县以红色文化为符号,但相较于那些闪闪红光,古柳与“茅坪烈士墓”似乎只能在青山镇发出一点微光。2016年金寨县曾为“茅坪烈士墓”的重修规划招标101万元资金,旨在扩大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爱国文化长廊。但是,按照其他地区打造或者翻修爱国主义基地至少需要五百至八百万元资金,“茅坪烈士墓”的开发计划也因资金短缺问题搁浅。
山路蜿蜒崎岖,交通不便也是古柳与“茅坪烈士墓”只能在金寨县发出微弱光亮的原因之一。
从陆恒的眼睛里,看得出他的惋惜遗憾,但是也看得见他的决心,打造古柳与“茅坪烈士墓”爱国主义文化符号,扩大它们的影响力,一直都排在他的工作日程之中。
既然选择了历史,就不能让记忆湮没在历史流沙之中。
“逝者的遗嘱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要永远不再有。”自1943年日军入侵茅坪至今,已过去76年,时间是向上生长的泥土,而记忆是向下生长的树根,泥土掩住了表层的记忆,但止不住记忆在泥土里寻找存在下去的生命力。
古柳的奇迹与“茅坪烈士墓”的悲壮在土生土长的茅坪村村民眼里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许他们不再觉得稀奇,但是他们从未忘记,也从不怕去触碰,茅坪村的村民还都能口述古柳与万人墓的历史。
古柳和“茅坪烈士墓”的历史应该被聆听而非仅仅被听到,应该被注目而非仅仅被看到,应该被延续而非仅仅被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