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月,陕北还是一片凄冷,北京知青栗建国和知青小组的同学一起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踏着父辈的革命足迹,心怀向往,满怀豪情地奔赴延安。说来也巧,到延安甘泉县王坪公社大庄河大队插队的那天,正是栗建国的生日,从这天开始,栗建国步入了人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
山丹丹花开在故乡,陕北黄土地承载两代情。
抗日战争期间,栗建国的父亲曾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延安的革命环境和学习氛围在老延安的心里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延安成了她们家不变的话题。就连她爱人的父亲也是长征到达延安的红军干部。延安,对于栗建国早已不绝于耳,心心念念了。所以,来延安插队,使她和同学们接受书本以外的劳动和社会实践,同时接受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
早在离开北京之前,栗建国就曾和同学主动地到大庆和北京郊区参加过劳动锻炼。所以,来到陕北后,对农村的生活并不陌生。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栗建国也和其他知青一样,插队期间也有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她学会了利用劳动间隙和老乡们一起挖野菜。夏天早晨五六点出早工,晚上七八点收工,一天的劳动强度大,不时的暴晒,时尔的雨淋,慢慢地退去了栗建国大城市姑娘的傲气和稚嫩。她从只能背四十斤柴都感觉压得喘不过气来,逐渐锻炼成能背140多斤的铁姑娘了,艰苦的生活和劳动培养了她的坚强意志。
栗建国在劳动中常常感概:这是一片多么神奇的土地!这里的老乡大字不识多少,但是他们祖祖辈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如此的艰难困苦,他们是如何节省,才能拿得出给部队的粮食?他们要如何割舍,才能自愿送儿参军参战?他们得多大勇气,愿冒生命危险向前线运送弹药?陕北之所以能成为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解放战争的出发点,正是因为有一群愿以生命为代价来支持中国革命解放事业的伟大人民,正是他们的全力付出,才成就我们的建国伟业。正是和这些淳朴奉献的老区人民的共同生活也深深地激发了栗建国的爱国爱民情怀。
在延安,北京知青从生活、生产到思想教育,受到省、地、县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地、县两级还设立了知青安置办公室,公社、生产大队派有知青专干,政府尽一切努力,为知青创造条件。延安父老乡亲对北京知青也表现出了深厚的感情,把北京知青当作自己的亲人,给予父亲般的宽容和胸怀,母亲般的温暖和厚爱,以勤劳善良,朴实宽厚的品格,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北京知青。
面对着这样一群与天斗与地斗的父老乡亲,栗建国和一起插队的同伴们对农村、农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实令她们这些城市学生几经生活的洗礼,逐渐变得谦虚、严谨、踏实起来。她们从心里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人民群众。栗建国插队不久,从家里带来一台缝纫机,这在农村人眼里是多么难得和贵重的东西啊!算得上一件硬家当。但朴实的栗建国并未把缝纫机作为私用专品,而是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帮助老乡缝制衣服,她和老乡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栗建国和同伴们完全将自己融入到了群众之中。
北京知青栗建国插队时,用从北京带来的缝纫机为老乡缝制衣服。
栗建国和其他知青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办夜校,教老乡们识文断字;办起了医疗站,为老乡送医送药;低价买来电动机改装成发电机,为村里解决了照明问题,还办起了广播站;购置碾米机、磨面机、脱粒机、铡草机,帮助老乡解放生产力。后来又争取资金,解决电视卫星信号接收问题,使老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对于栗建国而言: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服务感觉欣慰。栗建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大庄河知青发扬敢想、敢闯精神,用废旧电动机改装成发电机,实现了脱粒、碾米、磨面机械化。图为杨传智(左1)、陶晓峰(右1)在电磨房忙碌工作。
北京知青、赤脚医生彭延在自己身上做针灸试验。(左起:解苑明、彭延、栗建国。)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那时栗建国正在延安枣园公社任党委书记,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个人学业,栗建国最终放弃了高考。因为她将自己当作枣园公社的普通一员,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问题,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还蹲枣园生产队,到处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就连爱人来探望她时,她都不忘拉着爱人一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从山上背麦子。1977年,延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延安普遍受灾。栗建国的爱人正在枣园探亲,他们夫妇一起趟河水、扛粮食,积极参加救灾。枣园的工作生活,使栗建国肩负着人民勤务员的职责,她整天忙碌奔波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大力支持中国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枣园搞实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领群众一起促生产、搞基建,为改善群众生活尽心竭力。她是枣园群众心里的好干部,是陕北延安的好儿女,是黄土地盛开的山丹丹。
在延安的这片红色沃土上,北京知青磨炼了筋骨与意志,收获了信仰和理想。到1981年,全区知青被吸收入党的达1357人,入团的达14517人,担任县、社、队各级行政领导干部的达2895人。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省、地、县各类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受表彰的达1195人。
图为在延安甘泉县王坪公社大庄河大队劳动中的栗建国。 在陕西省第五次团代会上,她被选为团省委副书记。
通过几年的插队磨炼,栗建国逐渐成长了,她成为一名优秀的村干部,成为老乡的贴心人。她在农村这个大集体里锻炼得更沉稳、果敢。她曾在甘泉县王坪公社、甘泉公社,延安枣园公社,共青团延安地委、共青团陕西省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过,不管身在何处,栗建国总是以身作则,不管身在何种岗位,她总以自己像在出外勤一样,始终记着老乡的嘱托:好好地学习和工作。
在延安,北京知青从生活生产到思想,受到陕西省、地、县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王任重(左三)、北京知青栗建国(左二)在枣园查看庄稼的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