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
邓萍(1908—1935),四川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期间,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中共党支部和团委,任书记。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参加领导开辟湘鄂赣苏区。同年冬和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参与指挥红3军团进行长沙战役和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在中央苏区,邓萍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期间,曾兼任红5军随营学校教育长,参与筹建工农红军学校,任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
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并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7岁。参加此次战役、时任团政委的张爱萍当即写一首挽诗:“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烟。‘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起义“独臂将军”——刘畴西
刘畴西(1897—1935),湖南长沙望城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同年11月毕业后,在教导1团任3连党代表。1925年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负重伤,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参谋,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营长、团参谋长。1929年初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被派往中央苏区。同年冬,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红一方面军在龙冈设伏,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红3军第8师师长龙芝道阵亡,红军总部立即命令刘畴西接替指挥。接着,他率红8师马不停蹄前进,赶到东韶拦腰截住敌人,对保证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红军总部表彰红8师“追如猛虎,守如泰山”。后率部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他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屡建奇功,被中央根据地人民誉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不久调任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1932年7月调任红21军军长,率部转战闽赣边区,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军新编第10军军长,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率领闽浙赣根据地军民全力支援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曾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7月,中央决定由寻淮洲率领的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等省出动,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11月,红7军团与刘畴西、方志敏率领的红10军会师,两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仍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刘畴西任军团长兼第20师师长。12月,红10军团在浙赣边界的怀玉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他率部反复冲杀,浴血苦战,仅有的右臂又被敌人打伤,终未能突出重围,于1935年1月被俘。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对难友们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8岁。解放后,长沙县人民政府给刘畴西的遗孀送去了“伟大英烈”的金匾。
“与华家岭共存”——罗南辉
罗南辉(1908—1936),又名罗曼、罗敏,四川成都人,曾在成都一家水烟铺做工。1926年入川军江防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所在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他团结教育下层士兵,组织成立了“士兵联合会”,同反动军官作斗争。1929年6月参加第7混成旅旅长邝继勋等领导的遂宁县射洪嘴起义,任起义军营长。后被党组织派往川军江防军第2混成旅继续做兵运工作。1930年10月参与领导该旅一部在汉州(今广汉)举行武装起义,任警卫大队长。后调中共四川省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