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9年11月8日独山暴动发动,之后相继发动金家寨暴动、七邻湾暴动、霍山西镇暴动、白塔畈暴动等,至1930年1月,六霍起义取得伟大胜利。
六霍起义的胜利,使皖西的革命斗争从此迈进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阶段,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央作出建立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1930年毛泽东在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说:革命“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金寨地区的革命烈火开始燎原。
六、金寨地区党组织建设、政权建设、武装建设全面推进,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核心区,是策源地革命成功的最重要体现
(一)豫东南根据地的建立
立夏节起义胜利后,于1929年5月9日在斑竹园成立了红11军32师。红32师于6月26日至10月,连续粉碎了敌人的三次会剿。之后,中共商城县委及红32师党委在商南地区开始组织建立普遍的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由此初步形成了以南溪、斑竹园、吴家店为中心区域的纵100多里、横70多里的豫东南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的标志:有党组织的领导;有政权建设;有武装力量。
(二)皖西根据地的建立
六霍起义胜利后,1930年1月20日,在流坡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3师。
红33师于1930年2月1日第一次攻打了霍山县城,打开监狱,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农协会会员和部分群众后,很快撤出。
1930年4月8日,红33师攻克英山县城,建立了苏区和苏维埃政权。
1930年4月12日,红32师、33师协同作战,第二次攻打霍山县城,在县城东部成立了霍山县苏维埃政府。
之后,北上解放六安县的青山一带,建立六安县革命委员会。
4月下旬打回潜山,重建天堂革命根据地,使其与六霍根据地联成一片。
4月底形成皖西革命根据地,并与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连为一体。创建了以金家寨为中心区域,纵横200多里、人口40多万的革命根据地,即皖西革命根据地。
5月1日,选举成立了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宝才。
5月5日,成立皖西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主席王平章。
(三)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
1930年春,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已初具规模。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鄂豫皖三块相对独立的根据地划为鄂豫皖边区特别区,建立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并决定,将红31师、32师、33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1军。
4月10日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召开会议,改红11军为红1军。
6月,召开鄂豫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为主席。至此,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基本形成。
国民党蒋介石于1930年10月至1931年5月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和皖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两次“围剿”,红1军、红4军充分准备,英勇抗敌,很快取得了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月15日,红1军与红15军在商城南部的长江园合编为红4军。
1931年10月25日,在麻埠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红4军与红25军合并整编。
蒋介石于1931年11月,调集15个师,约20万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 ,鄂豫皖中央分局提出主动外线出击的战略。红四方面军制定了良好的作战计划,周密部署,从11月10日开始至1932年6月中旬分别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勇敢作战,军民同仇敌忾,总计歼敌约6万人,其中成建制的正规部队近40个团,取得了空前胜利,堪称我作军作战史上的成功典范。红军攻占光山县新集(今新县县城)后,将三个根据地连接成鄂豫皖苏区。
1932年夏,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余人,成为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鄂豫皖的地方赤卫军、游击队发展到20多万人,其中金寨境内5.9万余人。
鄂豫皖根据地也迅速扩大到近4万平方公里,在26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口达350万,党、政、军机构健全,土地革命进展顺利,形成了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各项发展达到鼎盛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是策源地革命成功的重要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