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红28军在麻城大畈组建,军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全军3000余人。
3月28日,王平章在银沙畈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是在金寨境内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
4月下旬,红82师在汤家汇组建,师长卢永彬,全师1000余人。这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10支主力红军。
1932年底——1933年初,在金寨境内先后组建了一、二、三路游击师。
4、红28军重建,红25军奉命长征
1933年4月8日,鄂豫皖省委决定将28军编入红25军73师,廖荣坤任28军副军长兼73师师长,政委戴季英,全军12000余人。
由于鄂豫皖省委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决策和指挥失误,在围攻七里坪和保卫皖西北根据地战斗中,不完全掌握敌情,实行硬攻和单纯的阵地战,大部分红军指战员英勇牺牲,导致两次战役失败,至1933年9月红25军仅剩3000余人。
对于决策和指挥失误,鄂豫皖省委向中央进行了检讨。
10月11日,红28军在南溪吕家大院重建,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共计2300余人。
1934年3月11日,徐海东在南溪葛藤山设伏,经1个多小时激战,将敌161旅全部击溃,毙伤其1000余人,俘其第54师代理师长兼旅长刘书春等130余人。
4月17日,红28军再次编入红25军,全军3000余人。
11月,遵照中央指示,红25军开始长征。留下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在根据地,继续领导武装斗争。
红25军长征途中,多次打退敌人的围追堵截,建立鄂豫陕根据地,于1935年9月率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27军胜利会师,组建成红15军团。
红25军是从金寨走出去的一支传奇式的红军队伍,它率先完成长征、被誉为“长征先锋”,它是长征中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人数多于出发时人数的红军队伍。
红25军战略转移后,蒋介石一面派兵尾追西去的红军,一面又以56个团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继续进行“清剿”,同时还有10多个保安团和反动民团配合“驻剿”红25军转出后,敌人对根据地实行“民尽匪尽”的三光政策,大肆杀害革命人民,令人发指,根据地一片废墟,尸骨成堆,十室九空,许多地方成为无人区。
5、红218团组建与红28军再次组建
红25军转移后,1934年11月29日,高敬亭将一路游击师和部分地方游击队在熊家河组建为红218团,700余人,这是在金寨组建的第12支主力红军。团长罗成云,政委熊大海。
1935年2月3日,红28军在太湖凉亭坳再次组建,高敬亭任政治委员,下辖82师和手枪团,82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手枪团团长余雄,全军共1100余人。
红28军组建之后,国民党军长期常保持着50个团,约10万的兵力对其进行“驻剿”、“围剿”、“追剿”,敌我军兵力比约为25:1。
红28军依托金寨革命根据地,不断将地方武装补充到主力红军中去,它和地方武装依靠大别山人民,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驻剿”、“围剿”、“追剿”,拖住了10多万“剿共”的国民党军队,整垮了敌3任总指挥(敌刘镇华、梁冠英、卫立煌),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成为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部队中最强大的一支。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机智勇敢的传奇战斗故事。
1938年2月中旬,红28军和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下辖4个团、3100余人。
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积累了宝贵的游击战争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军队的革命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党中央、毛主席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起到了重大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二、金寨红军是创建三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武装力量,体现了人民军队发挥的重大作用
在党的领导下,从金寨诞生和组建的红军队伍先后创建了鄂豫皖、川陕、鄂豫陕三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由金寨发源的人民军队,成为抗日的重要力量
1938年4月,建立新四军第4支队立煌兵站,先驻桃树岭、后迁白水河。1939年3月,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在金家寨成立。7月中旬,在金家寨设立新四军住立煌县办事处。1940年2月建立了中共皖西省委,最初设在新四军驻立煌办事处,领导抗日斗争。
由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第1支至第9支红军队伍的主体,发展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八路军第129师。
第10支、第11支红军队伍的主体,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主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344旅(一部)。
第12支红军队伍的主体,发展成长为新四军第4支队。
四、由金寨发源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贡献巨大
(一)皮旅在中原突围中建立奇功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调集10个整编师、25个旅共30万人,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纵横二百里的狭小地区,企图一举消灭中原革命武装。原计划是6月26日完成包围,7月1日发起总攻。
6月24日下午,中原军区命令第一旅伪装主力,向津浦路以东佯动,以迷惑、牵制敌人,待掩护主力越过平汉线后,自行选择方向突围。
6月25日至26日,中原军区主力冲出敌人包围圈,成功突围,向西疾进。皮定均指挥全旅全力以赴坚守阵地,抗击敌人的多次进攻。
从6月26日傍晚开始,皮旅摆脱敌人,巧妙地与围追堵截的近10万敌人周旋,向东突围,成功脱险。 皮旅历经24天,行程2000多里,击退蒋军21次追击、拦击和堵击,于7月20日胜利到达我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奇迹。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毛泽东鉴于皮定均在掩护中原部队突围中有功,特批:“皮有功,少晋中”,对皮旅在中原突围中建立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
(二)金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建立的重要后方根据地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率领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12万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27日,进入大别山,9月2日,解放金家寨,9月4日改立煌县为金寨县。刘邓大军先后歼敌19万人,重建和恢复了中原根据地,开辟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为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局,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夺取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高度评价它的意义,“刘邓大军就像一把尖刀插在蒋介石心脏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三)金寨是剿灭国民党中将汪宪匪军的主战场
解放军在结束淮海战役之后,立即部署对大别山股匪的围剿战斗,成立了鄂豫皖边区指挥部,王树声任司令员兼政委,并在麻埠镇成立了“鄂豫皖东线指挥部”,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匪徒行踪,剿匪部队对顽固不化的顽匪坚决予以打击。到9月中旬,号称"十万铁军"的汪宪剿共自卫军,基本被肃清。9月30日,顽抗到底的“鄂豫皖边区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部”中将司令汪宪、副司令袁成英、参谋长樊迅等几个光杆司令,在帽顶山一带,被我军剿匪部队生俘。
五、由金寨发源的人民军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18个集团军中第12、13、16、21、38、39集团军与金寨红军有血脉关系,现13个集团军中与金寨红军有血脉的6个集团军全部保留。
[作者:徐生文,男,1962年出生,高级讲师,单位是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