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授群体: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作为一个群体的党校教授,更多地是利用特殊的信息优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四不主义”
1977年某天,北大哲学系教师王贵秀路遇中共中央党校友人,友人向他抱怨:党校简直呆不下去!当时距文革结束不久,北大也是“余孽很厉害”,王贵秀“憋了一肚子气”。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见到这位朋友,朋友说:党校变了!完全不一样了!
当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复校,胡耀邦任副校长并主持工作,他开了近一个月的整风会议,创办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内第一个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并发动党校808名学员,讨论路线问题。
“他白天晚上都干,一个礼拜有五个晚上就住在党校里,有两天回富强胡同6号,直到12月中央任命他为组织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时任《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沈宝祥回忆。
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首先发表在《理论动态》上,文末标明“光明日报供稿,本刊作了修改”。次日,光明日报刊发此文,真理标准问题的举国讨论由此展开。
按照其女满妹的说法,胡耀邦把中共中央党校建成“理论上拨乱反正”的重要阵地,加速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但较少有人提及的是,因为胡耀邦,中共中央党校本身也种下了思想解放的传统。
党校1977年9月正式开学,一期808名学员分为高干班、中级班和宣传干部班,在宣传干部班学习的原空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董润民曾回忆,开学后不久,他汇报思想状况时提及,学员们讨论时不敢讲真话,怕“说错话”,“过去有人讲话被记录下来,结果挨了整成了右派,大家心有余悸。”
这时胡耀邦说,“三不”之外,还得加上一条,讨论不记录,不附加小材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原是中共防止党内政治生活无限上纲而提出的主张,胡耀邦加了个“不装袋子”,将其落实为“四不”。
“你来学习,你的发言什么的,没有任何材料带回去,谈完就完,这已经成了中共中央党校的不成文法了。”沈宝祥说。他记得,1979年,成都军区参谋长就在党校批评毛泽东,“那时候中央还没有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通过)啊,大家都很紧张,而胡耀邦的态度是,不发动大家讲,也不阻止大家讲,讲完就完。”
规矩要遵守,思想要开放
1979年,全程参与了中央理论务虚会的王贵秀从北大调到了中共中央党校,他还记得1979年1月18日,务虚会第一天,周扬带来了邓小平的两句话:不设禁区,不下禁令,“就是要造成一个民主的气氛。”王说。
1986年,为准备来年的十三大,中央成立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了不少当时政治局的常委和委员,同时在中共中央党校也成立了对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王贵秀是参与者之一,“我们的层级低多了,但当时叫‘平行作业’,中央也不鼓励两个组过多联系,而鼓励各自研究独立的方案。”
“中央组”下设的办公室与“党校组”在如何发展党内民主上还一度有过分歧,前者相信这需要在民主集中制下进行,后者则并不这么认为。
3年多以后,“中央组”宣告解散,而“党校组”则以“中共中央党校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所”之名存在到了1995年。
同样受到胡耀邦感染的沈宝祥在1996年参与创办了《学习时报》,关于报纸的言论尺度,他提出,一要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精神,“不要照搬,要独立思考,就算你对,我也得明白为什么对,一创造,就有花样了”,二要积极地把握好度,“明确规定的东西你不要去碰,但其他的,只要不违规,思想必须放开,不然,不是在浪费青春吗?”这位75岁的老人说。
分管《学习时报》的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对沈宝祥也有过类似表态:规矩要遵守,思想要开放。
2000年,《学习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的文章,江泽民对此作了批示,并指示复制发政治局委员参阅。
2007年,“没有一个中央领导对我说要登俞可平的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们觉得好就登了,作为党的干部这么多年,你应该主动考虑:怎么样才是为党好。”
对学员,有三个“不要低估”
“文革”后中共中央党校复校,中共开始确立地厅级以上干部定期轮训的制度,据党校一位教授介绍,党校早期有进修、培训、理论三大部。
中央机关、省市自治区领导班子,都必须轮流来中共中央党校进修,“中组部统一安排。比如一个省13个常委,都排好了,你什么时候去都知道的。”
培训部则主要是培训中青年干部,学制也比较长,一般是一年,有知情者曾对媒体说:“中青班培养后备干部,‘备’到哪一级的都有。”
进修部和培训部属干部教育系统,而理论部则在后来发展为研究生院,和普通高校一样招硕士生和博士生。
在中共中央党校,每周五都有报告,主讲者至少是副部级官员,“让大家知道中央各部门很多的情况,以及方针政策,一个学期下来少说也能听十几次报告。”这位教授说。
谢春涛教授1988年来到中共中央党校,总体感觉是“(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学员越来越年轻,层次也越来越高,1990年代中期还有学员是工农兵大学生,到现在,有的班甚至研究生就超过一半。”
党校研究室曾业松教授对“压力”有一个具体的诠释。“全国县委书记县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安排他讲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备课期间他和部分县委书记交流,有的书记明确表示怀疑:你一没当过书记县长,二没直接从事过县域经济方面的工作,能教我们?
为了“过关”,曾业松一方面大量阅读资料,深入调查研究,一方面组织参与教学的有关专家反复研讨,经过一个月准备写成讲稿,做出课件,后来又进行试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对这些官员,也是学员,有三个‘不要低估’。”党校教授吴忠民说,“不要低估目前中国干部的能力,多数人堪为政治精英;不要低估中国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这一点)甚至不亚于中国的知识分子。”
因为“关起门来讨论,没有条条框框”,他发现,很多社会上、知识界仍在争论的问题,地方早就按照解决了。“比如国企改革,现实工作会让他们觉得,该卖就卖,一争论,事情就耽误了。”
吴忠民没有继续阐述第三个“不要低估”,但是他提醒,中国党政干部对政治制度改革推进的愿望非常强烈,“下一步就是现代理念的问题有待解决。”
“中国渐进式改革对所有群体都影响很大,党校教授有这个便利条件,可以把改革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进行集纳和总结,”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的赵杰博士分析,“来党校学习的干部带来了特定群体和社会阶层的主张与需求,执政施政方面的信息,同时国企干部学员还能带来他们对中国经济变革所了解到的信息。”
此外,从1992年十四大起,中共中央形成了党代会前到中共中央党校吹风的惯例。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就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作了报告,论述了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此后的十五大、十六大前,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讲话,中央各部委和省市一把手悉数参加,1997年的“5.29”讲话,江泽民为“公私”定论,公有制实现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的“5.31”讲话,也被认为有重要意义。同样,2007年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的“6.25”讲话,也被广泛解读为给十七大报告定调。
公信力最佳
从微观角度看,中共中央党校确有多人被认为具体地对中央决策施加影响,一位副校长就曾在十七大前对相关课题做重点调研,并两度向高层汇报;过去几年中,党校也曾有教授走入中南海,为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
但从宏观角度看,作为一个群体的党校教授,更多地是利用特殊的信息优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在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谢志强看来,党校教授首先可以影响的就是作为决策者的学员,“影响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在课堂上讨论执政方式,不需要有结论。”
他提及的另一途径则是《思想理论内参》。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每期只印200多份,直接报送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以及中办、国办等单位,“我们都叫它‘直通车’。”谢志强教授说。
据说,新华社的国内动态清样和中共中央党校的《思想理论内参》,是高层领导最喜欢的两份内参。《思想理论动态》的定位是“依据党校特点,着重反映党校系统学员、教员的学习和调研情况,反映他们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为中央决策服务”。这份内参要“重点办好”的栏目则有: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动态、领导干部思想政策建议以及国内外重要思想理论书刊评介。
曾业松教授还负责党校《思想理论内参》编辑工作。2007年,曾业松先后在《思想理论内参》发表他主持的课题研究报告,《八百名县委书记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县委书记关注的问题》等都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一位副总理在批示中明确指出调查报告“很有见地”,“对我们研究农村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很有参考价值”,要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认真研究吸纳”。这正是曾业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课题研究的成果。
每次党代会、全会前,中央党校教授都是记者们的追逐对象,而每次党代会、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又会成为地方讲座与培训的邀请对象,负责阐释与解读中央精神,“毕竟是干部培训,中共中央党校公信力最佳,但我们也是文责自负。”吴忠民说。
冯秋婷:党校的功能定位与历史使命
党校的功能定位与历史使命,解决“党校是什么、干什么”问题,决定党校的办学方向、办学重点、办学优势、办学效果,对党校的生存发展和兴衰成败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是党校办学规律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
在中央党校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其功能和使命的认识不断深化。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赋予党校四大历史重任:一是加强马列主义教育,纯洁党的思想;二是消灭山头,纯洁党的组织;三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端正党的学风;四是铲除歪风,端正党的作风。建国以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中指出,党校不经常办,党会受到损失。党校要培养领导干部,还要培养理论干部。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党校的定位时说:“党校是我们党的重要阵地,既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也是交流党的工作经验的阵地,又是培训党的干部的重要阵地。”并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经过党校学习,取得了理论修养与党性修养的双丰收,那我们的党校就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办出了成效。
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对党校的功能和使命问题又有了新认识、新表述。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五个方面的作用,即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推动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后明确指出,党校肩负着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具有其他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彰显党校的优势和特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党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的功能和使命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条例》还要求各级党委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中央党校80年的办校史,就是实践上述功能定位、承担特有历史使命的历史。党校特有的功能定位和历史使命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姓党”是本质功能,为立党、兴党、强党服务是党校的根本使命。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办。长期以来,党校在思想上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恪守党的政治纪律,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在实践中,把落实中央要求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以中央精神、中央要求指导党校工作;把坚持从严治校、维护党校声誉作为第一责任,以良好的党校形象彰显整个党的形象,增强党的威信;把党的需求、组织需求作为第一需求,坚持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党校始终把服务和服从于立党、兴党、强党作为光荣使命和崇高追求,不仅为党内国内充分认可,也为世界所称道。
第二,党校的主体功能和使命是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提高执政骨干的素质和能力。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学校,一直以来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现在干部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但其他教育机构取代不了党校教育的主渠道地位;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虽然也是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但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特色和优势。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看家本领,是党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特色和优势。党校的能力培训是党校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着力培养战略思维、增强世界眼光,教育我们的干部善于从案例教学和以往工作经验的具体“技”和“巧”中悟出宏观的“论”和“道”来。依靠这些优势和特色,党校有效教育了一批又一批执政骨干和理论骨干。
第三,党校的重大功能和使命是贯彻“实事求是”校训,促进全党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延安时期兼任中央党校校长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推动了延安整风的开展。中央党校坚持“实事求是”校训,又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头推动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动全党冲破了“两个凡是”束缚,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此以后改革开放的帷幕在中国大地徐徐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谱写出新的壮丽史诗。实事求是的校训,带给中央党校历史性辉煌和荣耀,也赋予了中央党校重大功能和使命,要求我们具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自觉性,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上走在前列,始终把推进思想解放作为不懈的追求和光荣的任务。
第四,党校的重要功能和使命是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九点意见中提出了科研四个服务功能,使中央党校的思想库功能明确提上日程。2008年《党校工作条例》的颁布,使中央党校的思想库功有了党内法规的依据。近几年,党校强化这一功能,以各种方式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党校的基础功能和使命是重视学习、带头搞好学习,带动全党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建设。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强大的基础在学习,中央党校强大的基础也在学习。建校80年来,党总是在党校强调学习,仅在过去五年习近平同志作过的20次开学典礼讲话中就有10次专门讲学习。中央党校注重抓好党校人自身的学习,进而促进了领导干部学习;又通过抓好领导干部学习,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全党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风气。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和明确党校的功能和使命,作为党校人既感到无比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
何毅亭: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党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这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是党校事业发展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论述了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党校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正如刘云山校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所指出的,总书记讲话思想深刻、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加强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对做好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大意义的重要论述,切实解决好“为什么办党校”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党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完备的党校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特色和独特优势。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建立起覆盖广泛、组织完备的党校体系,注重发挥党校在全党工作的作用。党校的办学成就,不仅党内国内广泛认可,国际上的有识之士也赞誉有加,称之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武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党校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为什么党校对我们党如此重要?因为我们党是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而要形成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统一的好局面,需要从多方面着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办好用好党校。通过党校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教育、集中化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进而奠定全党思想统一、政治团结的基础,我们党才能保持步调一致,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党校在中央苏区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贡献,深刻阐述了党校在培养领导干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有力回答了“为什么办党校”的问题,为我们深化对党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思想指导。
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越是任务和目标宏伟艰巨,越是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越要重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越要培养造就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怎样培养造就这样的干部队伍?很显然,负有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之责的各级党校,承担着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
目前,全国共有省级党校34所,副省级党校15所,市地级党校365所,县级党校近2500所,拥有近10万教职工,另外不少党政部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和部队等也办了党校。这支宏大的队伍富集人才资源、学术思想资源、系统资源、学员资源,是难得的执政资源。把这笔执政资源用好用足用活,真是一支了不得的巨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护党校就是爱护党的执政资源,重视党校就是重视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校作用就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现实情况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校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不重视党校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党校工作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放松主业主课、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思想理论领域话语权缺失的问题;师资队伍存在“先天不良”和“倒挂”的问题;县级党校运转难维持、人才难稳定、教研难开展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党校事业发展和党校作用发挥,必须认真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党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为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