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顺等编著的《陈漫远传》第192——202页载有题为《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的文章。此文表达的是作为亲历者的陈漫远对百团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长期以来,人们对百团大战的评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见。文革时期,否定的意见占压倒地位,肯定的意见根本不能发表。时至今日,社会评价似乎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周期。虽然不能说已经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但是从总体上看,持肯定观点者占多数。这一点恐怕是没啥疑问的。
表面地、粗粗地看,陈漫远的上述文章同今天多数人的观点相比,似无多少值得称道的新见解、新内容。然而,本文作者认为,此文确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军事战略思想水平。对研究陈漫远,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这样说的理由是:
第一,从写作时间上看,此文不是写于百团大战结束的当年或其后若干年,而是写于百团大战还在进行的当时,写于百团大战战役的初期。《陈漫远传》并未说明《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一文写于何时,但却明确肯定它发表于1940年9月14日的八路军政治部编辑的《八路军百团大战特辑》。这一确定的发表时间,意味着它的写作肯定不会是在此时间之后。
百团大战的发动时间,迄今为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主张从朱德、彭德怀、左权1940年7月22日下达《战役预备命令》算起。另一种主张从1940年8月20日算起。《陈漫远传》第191页明确肯定“八路军总部统一组织华北敌后的抗日武装力量,于1840年8月20日,开始发动了‘百团大战’”(庚新顺等编著《陈漫远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第191页,以下只注页码)。若是如此,那么,陈漫远发表《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一文的时间就是在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之后的第25天。陈漫远作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负有直接指挥作战的使命。然而他却能在短短20多天时间内,完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构思文稿、撰写文稿、修改文稿、投寄稿子的复杂工作。须知,此文并非一篇简短的新闻稿,而是一篇涉及对整个百团大战的战役背景、战役的必要性、可行性、取得的战果及其原因、此战胜利的重大意义、胜利之后的形势变化和对策等问题进行全面论述的长达8500多字的长文!作者的执著精神和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文章的作者不是未曾参加过百团大战战役的旁观者或局外人,而是直接指挥一个军分区若干个团数万兵力投入战斗的指挥员。这意味着,文章对百团大战的分析和评价,堪称是具有战斗的亲历者直接体验之意义。
第三,文章不是在作者经历了事后任何政治运动,经历了领导表态或者经历了学术界讨论等过程之后写作的,而是在战役发生后很短时间之内写出来的。这意味着作品对百团大战的分析和评价具有较高的纯洁性、真实性,它在较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作者自己的真实看法、真实观点,或曰,其信度比较高。
文章的逻辑结构大致是:百团大战的背景,百团大战的必要性,可行性、百团大战的战果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百团大战胜利的重大意义,百团大战胜利后形势变化预计和对策。 这样的逻辑结构表明,作者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对问题的论述比较严密。
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狮脑山战斗中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具体地看,文章对百团大战若干重大问题的论述与当下多数人的观点大致相符。例如:
在对百团大战的总体评价问题上:
陈漫远文章的标题就是《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文章肯定:“这次百团大战是大规模的主动的战役进攻,因此这一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伟大战绩”(198页)这种提法同当今的一般提法并无实质差别; 在对百团大战胜利的重大意义归纳上:
陈漫远强调的是:
“大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198页) “敌人的交通命脉,同时受到损害最厉害的,这次也要首推第一”;(同上) 百团大战的胜利,兴奋了全国军民与更加健壮了自己。这一伟大胜利消息的传播,激动提高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情绪……那一切悲观失望的情绪,将受到严厉的打击。”(同上) 八路军“经过这次百团战役胜利的成功锻炼以后,更使自己日益坚强壮大。”(同上) “使得日寇的军事部署,不得不受到影响。”“军事部署为之错乱。”(199页) “直接打击了敌人对我大后方正面的进攻计划,动摇了敌人的统治力量。”(同上)
八路军占领山西娘子关
八路军和游击队配合破袭日军的交通运输线
八路军正在破坏正太线部分铁路
1941年的陈漫远
人们看到,2016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百团大战战略作用的主要提法有:
百团大战在军事上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使全国军民增强了斗争勇气,坚定了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威望;通过百团大战,八路军得到了锻炼提高;百团大战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